用管理成熟度的评估标准来审视我的复盘效能

上周学校开展了《管理成熟度》的培训,通过学习评估方法,借鉴里面的评估标准来测评我100天的自我复盘和自我管理的成效,很是受益。

什么是管理成熟度?

管理成熟度指组织管理水平的程度。衡量组织管理水平达到的程度的方法和过程即为管理成熟度的评估。管理成熟度的特点是:1.用量化“分数”来衡量管理水平;2.为自我评价和改进提供方法;3.使管理水平可以横向比较。 是自我诊断的工具,是评估自身管理水平的方法,为改进管理提供依据,促进组织和个人的持续卓越成效。

管理成熟度来源于美国卓越绩效模式管理成熟度“评估标准” ,核心理念是:“卓越的过程创造卓越的结果”。

管理成熟度有5个层次:被动型、初学型、主动型、灵活型、卓越型。成熟比率逐渐上升。成熟度的5个层次评级分别从目标、方法、执行、评估和改进五个维度进行逐项测量、评估与评分,根据分值来得出成熟度的对应层次分值。

每一个维度之间相互关联,若目标评估值为3分,那么以此的方法、执行等维度的分值会在3分以下进行评估,是一种递减关系。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在执行设定的目标任务时,会有行为偏差。因为我们在每一个环节的分值一直在折扣递减,所以我们的最后结果分值偏低,成熟度分数偏度,成就感也随之偏低。

用这个方法,我测评了我100天的复盘结果。通过测算,我终于清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首先,我个人对于我的100天复盘,自评分数是60分,属于成熟度60%的“主动型”。在主动型的目标维度,我开始测量我的100天复盘的目标,目标测评从目标所涉及的范围是否围绕相关内容和关键要求设定,目标涉及是否可量化?衡量大部分关键要求是否满足目标需求?通过测算,我的目标设定可量化、可衡量、与我的个人战略发展有相关联性,缺少具体性,所以自评为3分。

第二,通过目标设定,开始评估方法维度,围绕计划和目标的执行层是否具备能力和方法?方法的评估有三个测量依据:文件化、完整性和系统性。文件化即工作大部分环节建立是否可重复执行的流程、制度和表格文件,以便随时可以方便自己和团队进行循环使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让自己持续有用。完整性即工作方法需覆盖大部分工作环节,很少环节存在交叉或真空。也就是说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独立也相互连接,避免重复工作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进程。系统性即工作方法大部分遵照PDCA和5W2H设计,工作方法大部分环节相互协作,很少环节衔接不顺畅。这种工作方法,需要我们具备完整的结构思考力,对于每一项工作都是协作性思考,把每一个工作环节环环相扣,独立却保持链接性。评估我们全局思考的工作方法。在这个方法维度的评估里,我的复盘是缺失文件化管理的,所以只能得到2分。

第三,执行维度的评估。执行评估主要从广泛性、一致性和衔接性进行测量评估。广泛性主要评估的是工作大部分环节是否遵照流程、制度和表格文件执行。显然,我在方法设计中,没有文件化的流程管理,这部分也是缺失的,所以广泛性分值为0。一致性即工作大部分环节得到持续执行,执行一致性很少存在偏差。这一项我就会明白为什么我在执行结果会有很大偏差,因为在复盘过程中我会因为很多个人原因、特殊情况、突发状况以及身体原因而将目标计划内的事延后或者中断,所以在持续一致性上,我的得分是0 。衔接性即工作部分缓解执行的衔接性不够,存在真空或不畅。正因为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一致性的持续进行,所以出现了真空和不衔接的断层,显然衔接性也是0分。所以,在执行维度上,我的整体得分是1分。这也让我恍然大悟,明白了结果误差的根源是执行维度的一致性和衔接性出现的真空、断层。

第四,评价维度测量。从测量、分析和评价三个步骤进行测量。测量即工作执行关键环节和关键结果数据和信息,大部分得到采集并局部实现信息化采集。前面三个维度的工作中,都需要有可测量的数据支撑,以确保目标具备可衡量可达成依据。并形成信息化的采集库,可以实现文件流程化的共享。这点我的复盘只停留在个人感知体验层面,显然不具备信息化的数据采集资源,所以分享的时候是枯竭的。此为0分。根据信息化采集的分析即大部分数据和信息进行水平与趋势分析。此为0分。没有分析,对制表达成率、工作方法的系统性和执行协同性的评价也会出现断层真空,没有前面的基础保障,显然评估也是苍白无力的。此为0分。所以我的复盘评价维度整体分数为0分。

第五,改进。改进从突破性、协同性和共享性进行改进测量评估。突破性是基于评价,针对问题根本原因,采取长效措施实施根本性改进。协同性主要是需要考量涉及部门及各自改进,部分缓解协同改进。更有意思的是大部分改进方法和成果实现共享的共享性。因为第四维度是0分,所以改进维度也无从下手,为0分。

整体评估测量下来,我的复盘用管理成熟度评分为(3+2+1+0+0)/5*5(满分)=6分/25分=24%,成熟度比例24%。按照成熟度比例被动型为20%,初学型为40%,主动型为60%,灵活型为80%,卓越型为100%。 成绩显然易见,自我管理成熟度为被动型。这也让我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也让我很清晰的知道复盘目标、执行、过程、结果有偏差的根源和依据在哪里?需要改进的是哪里?让我很清晰自我效能偏低的最直接的原因,和关键影响因素在执行过程中的文件化建立的被动,以及一致性持续执行的偏差、衔接性的真空断层,这些都是最核心的因素。

通过使用管理成熟度进行自我管理效能的测评,让我很清晰的看到问题的根源和所需要的要素,这个方法可以通用于工作重点 很多层面的效能测量,问题往往很简单,却被自我层面的认知困扰和设限,不妨借鉴“管理成熟度”的评估标准和测量方法来测算一下每一个工作维度是否围绕目标开展了成熟的持续性可重复可复制可链接的工作。让工作过程与工作结果形成可量化的数据分数对比,效能一目了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管理成熟度的评估标准来审视我的复盘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