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的窘境》阅读笔记

本书核心:

1、资源 流程 价值观 理论模型--企业能力评估指标,能力迁移。

2、破坏性技术发展特点和周期、相关价值网络和市场结构。

3、应对破坏性技术冲击的方法:创建新机构来独立运营破坏性技术。

4、性能过度供给引发破坏性技术突破发展:性能、可靠性、便捷性、价格,新产品轮训。

通俗点讲就是:首先通过资源、流程、价值观,打造成流程价值观优秀的企业。然后在中高端市场扩大发展。最后遇到性能过度供给时,发展突破性技术,发展新产品新市场。如何更好的发展突破性技术? 成熟企业因为自身流程价值观的优势会阻碍突破性技术发展。因此要创立小机构独立运营,自负盈亏的发展突破性技术,扩展新兴市场,找到突破性技术的潜在市场,逐步从低端市场发展到中高端市场。完成新一轮技术性突破。      类似的过程再备战下一轮技术性突破。

成熟企业因为自身强大的流程价值观,会各种阻碍突破性技术的发展,这就是创新者的窘境。

书中列举了大量真实案例和数据分析:硬盘技术发展,闪存技术,挖掘机技术,钢铁厂,计算机行业IBM,零售业,打印机行业,平板电脑发展,惠普经验,小型摩托车战略,英特尔微处理器,会计软件,胰岛素市场,电动汽车市场。



企业的能力:三大方面:资源、流程、价值观:

1.资源:包括人员,设备,技术,产品设计,品牌,信息,现金,与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的关系,等等。是最直观的因素。

2.流程:是企业把资源转换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互动、协调、沟通、决策的模式。包括:制造过程、产品研发、采购、市场调研、预算、规划、员工发展与补偿,以及资源分配的过程。

3.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就是企业在确定决策优先级别时所遵循的标准,企业以此来判断一份订单是否有吸引力,某个客户是否比另一个客户更重要,某个新产品理念是否具有吸引力,等等。    良好管理的一个关键衡量标准就在于,管理者是否在机构内部普及这种 清晰、统一的价值观。


序言

利用破坏性创新的原则:

原则一、企业的资源分布取决于客户和投资者。

将大部分资源放在重要客户上,而重要客户的需求都是延续性创新,对于突破性创新,老客户重要客户觉得不需要,因此企业也不把资源放在这些突破性创新上。

原则二、小市场并不能满足大企业的增长需求。

大企业总在关注大订单,这些新兴的小市场看不上,理都不理会,等到这些新兴小市场扩大化的时候,大企业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跟不上市场发展了。

原则三、企业无法对并不存在的市场进行分析。

大企业重在维护现有大客户的需求,突破性技术的前期没有市场,市场不明朗,因此大企业不关注也不在乎。

原则四、机构能力决定了它的局限性。

机构的能力包括:1它的流程:人将劳动力、资源、原材料、信息、现金和技术投入转化为更高价值的产出的方法。2它的价值观,是管理者和员工在做优先决策时所遵循的原则。人可塑性很强,培训后可以从事不同职业。同样的流程和价值观在某种环境下是机构的优势,但另一环境下,可以成为机构的局限性。

原则五、技术供应可能并不等同于市场需求。

突破性技术刚出来的时候,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需要重新找新的市场需求,因此很容易被忽略,市场和销售或高层领导会直接否定这个突破性技术的前景,因此会扼杀此技术的发展。


第二章 价值网络决定创新驱动力

价值网络反映了产品结构,盈利模式,成本结构,提供产品服务的模式。竞争和客户需求。上下游产业链。

价值网络决策模式特点和发展步骤:

步骤1:破坏性技术首先由成熟企业研发成功。    因为成熟企业有资源和现有技术做创新。

步骤2:市场营销人员随后收集公司主要客户的反馈。    当前客户不需要这种突破性技术,否定提案,不给资源继续研发。

步骤3:成熟企业加快对延续性技术的研发创步伐。   将技术资源放到原有延续性技术上,和现有客户支持上。

步骤4:新企业已经出现,突破性技术在反复尝试中逐渐成型。  小型机构从低端市场发展,全部占领低端市场。

步骤5:新企业逐步向高端市场进军。  有低端市场利润做支撑,扩大高端市场产品性能精度,逐步占领高端市场。

步骤6:成熟企业在维护客户基础方面棋慢一招。    突破性技术的产品更有优势,成熟企业老产品也逐步被老客户踢出局,成熟企业也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更努力的工作,更聪明的管理,更积极的投资,更认证的听取客户建议,这些都是应对新型延续性技术所带来的问题的解决之道。但这些经营原则在对破坏性技术时完全失效,在很多情况下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这也是破坏性技术使创新者陷入窘境的原因。

第四章 回不去的低端市场

领先企业总能很快进入高端市场,但很难进入低端市场。因为低端市场规模小、需求不明确、利润率低。都是领先企业看不上的低端市场,他们不屑于进入这样利润低的市场。

"东北角牵引力"理论:

横轴是时间,纵轴是低端市场到高端市场。随着时间推移,很多大企业都不断往高端市场迁移,以至于右上角是最吸抢占引人的,大部分企业都极力右上角的高端市场。

资源分配的非对称性:

价值网络中的两种模型:

一种是资源分配是理性的、自上而下的决策制定过程。高管权衡投资提案,并将自己投入 他们认为与企业战略相符并能获得高投足收益率的项目。

另一种资源分配模型:企业中低层人员提出提案,向上呈递,中层管理者筛选,再提交高层。这有局限性,中低层人员的能力决定提案质量,中层管理者的判断能力决定提案否决权。会自然的选择最有保障的项目。市场不明朗的新兴破坏性技术,必然会被否决的。

这一非对称性问题最让人困惑的是:最理想的增长和盈利捷径都是向上流动的,最致命的冲击却来自低端市场,更努力工作,更聪明的管理,更具前瞻性的规划等"良好的"管理因素,均无法捷径这一问题。

企业要利润增长,决策者们为了完成当年销售目标,只会投入大量资源在大订单大利润上,根本不会在乎这些薄利润的小市场。

三个因素:高端市场利润率,企业现有客户向高端市场移动,消减成本进入低端市场获取利润的难度。

例子:小型钢铁厂的低成本炼钢技术是突破性技术,先从最低端的粗产品市场开始,精度纯度要求低。它在质量成本利润率都低于市场最底端,这也是最没吸引力的市场,利润低,客户忠诚度也最低。立足之后,扩展到中高端市场,利用技术优势,成本优势,不断突破侵蚀高端市场。

因为这5大原则,与破坏性技术失之交臂:

1、资源依赖性:现有客户控制了资源分配模式。

2、小市场不能满足大企业的增长需求。

3、破坏性技术的最终用户和应用领域无法预知,前期大概率失败。

4、机构能力体现在其流程和价值观中,也正是这些决定了机构能否应对市场破坏性变化。

5、破坏性技术在成熟市场没有吸引力,也因此在新兴市场上拥有最大价值。

成功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方法:

1、在某机构内设立项目来研发推广破坏性技术。当前客户群正好需要,就顺势发展。

2、在小机构内设计项目来研发破坏性技术,规模足够小,很容易满足于小机遇小收益,易于扩展新兴市场。  从主流机构获取资源,避开主流机构的流程和价值观。 发展新市场。



第五章 打破资源依赖理论

客户决定着企业投资方向和资源分配,在面对客户明确说"不"的破坏性技术时,管理者该何去何从?

1、一种选择是说服企业内每个人,得到同事客户认可。 要与企业内部一股强大趋势力量做抗争。最终拼尽全部资源精力对抗下来,也仍然大概率失败,现有客户还是不认可。

2、另一种选择是创建一个独立的机构,直接面对需要这种新技术的新兴客户群体。  这是顺应趋势,选择利用而不是对抗。

第六章 让机构规模与市场规模匹配

破坏性技术刚开始都是从小市场发展起来的,因此设立小机构或独立部门独立研发运营突破性技术,是最明智的选择,小机构独立,符合新兴市场的小规模,发展合适。

大企业看不起小订单小利润,因此很难去关注破坏性技术相关的新兴市场。企业规模越大,越要求更大的增长率,就越看不起小订单小增长的新兴市场。

因此让小企业小机构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最明智的选择,小企业自负盈亏,会重视小的新兴市场的小客户群体,扩展新市场。一点点小盈利也能让他们很高兴,从而慢慢扩展扩大。

第七章 发现新市场:先行动再制定计划

无法对破坏性技术的市场做定位分析,甚至还不存在适合破坏性技术的市场。因此,管理者应对这类型变革时,可以采取的战略计划是:有关学习和发现的计划,而不是事关执行的计划。

先是学习和发现的计划。而不是执行的计划。

    由于失败是探寻破坏性技术最初的市场应用领域的必经之路。通过提出一些假设,以发现为导向的规划。

管理者应走出实验室和跟踪调研小组,去亲自调研,利用以发现为导向的方法进入市场,直接了解有关新客户和新应用领域的知识。

第八章 如何评估机构的能力和缺陷

优秀管理者安排重大项目人员时,评估员工是否能胜任时,考量员工必要知识,判断力,技能,洞察力,精力。同时也会审视员工的价值观。衡量管理者能力的标准就是:他是否能根据不同任务安排合适人员,并对员工加以培训,使员工能更好完成工作。

然而一般管理者,只关注员工个人能力,没有考虑员工进入项目组之后,能否充分发挥他的能力。这需要管理者掌握足够技能:表现在挑选、培训、激励员工,使能者胜任上,还表现在善于为需要完成的任务选择创建筹划适合的机构,使能者适得其所。

  机构核心能力框架:受到三个因素影响:资源、流程、价值观。

1、确认资源配备情况。

2、评估机构能力缺陷的一些最关键流程,并不是那些显而易见的增值流程(物流、研发、制造、客服等),而是那些能左右投资决策的辅助流程或后台流程(如市场研究运作方式,结果与财务预测挂钩,如何制定计划预算,如何计算数据等)。

3、价值观:就是企业做决策优先级别时所遵循的标准。  企业越大越复杂,越需要高管培训各级员工,使他们学会遵照企业战略方向和业务模式,来自主确定决策优先级别。  良好管理的一个关键衡量标准就在于,管理者是否在机构内部普及这种清晰、统一的价值观。

两个价值观判断:1可接受的毛利率。2根据价值观转变可以预测企业需要发展到多大规模,才能引起人们注意。小企业利润小,容易保持一定增长率,大企业容积大,如果要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率,就必须拿大单才行。

因此也正是这些企业的流程和价值观,决定着在面对破坏性技术创新的时候,失之交臂。

能力迁移:从资源到流程和价值观:

几个关键人员的进入和离开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就是只依靠资源。牛人离开,企业就一落千丈,依靠资源太严重。

麦肯锡建立强有力的流程和价值观之后,员工无论被分配到哪个项目组,都能工作得井然有序,每年上千个毕业生进入公司,每年也有相同数量的员工离职,然而麦肯锡仍然能年复一年的高质量完成工作,了。这是因为它的核心能力根植于流程和价值观,而不仅仅是资源。

然而也正是它的这些流程和价值观构成了它的缺陷:在成熟市场很占优势,但面对突破性技术的新兴市场却无法适应和抓住机会。

三种方法创造新能力:

1、收购另一家流程和价值观与新任务极为匹配的公司。

2、试图改变当前机构的流程和价值观。

3、成立一个独立机构,在这个机构内针对新问题开发一套新的流程和价值观。

1、通过收购来壮大能力:收购的目的是什么,看中对方的哪些东西?如果是看中对方的优秀流程和价值观,收购过来之后,要保持其原有的流程和价值观,不能归并到母公司。要不然白收购了,必然收购失败没有效果。如果是看中对方的技术专利人才等资源,就保留这些资源,归并到母公司充分利用,或者流程和价值观可以另外创立或融入新机构。

2、在内部创造新能力:在成熟机构想创造新能力,难上加难,即使CEO付出了几年的力量,大力度的改变现有机构能力,也不一定能成功,最后只会劳民伤财,无效果而结束。企业可以雇佣新型人才,购买新技术,募集资金,收购产品线、品牌、信息等。但这些都很难融入到原有一成不变的流程当中。

改变流程的难度非常大:1现有人员的流程已经习惯,管理层也不愿意改变界限。2管理者不愿意放弃现有的流程。流程意味着“不可改变”。

3、通过分支机构创造新能力:分支机构独立运营,自负盈亏,母公司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参股。当其发展壮大了,就收归母公司扩大运营。

如图8.1所示那样:与现有技术市场匹配度低,不适合原流程的,就创建新机构和新流程来发展新的突破性技术。两个纬度展现四个不同选择:1、组织价值观匹配度高,则由主流机构负责;匹配度低,则成立新独立机构。2、组织流程匹配度高,则由原有职能机构负责即可;如果匹配度低,则成立重量级团队重点独立负责。

第九章 产品性能、市场需求和生命周期

当产品性能过度供给的时候,会从某指标参数转移到其他参数。如硬盘从容量竞争到体积竞争。从重功能到重价格。

首先是性能指标,过度供给后,转移到可靠性,再到便捷性,最后是价格战。要不然就需要突破性技术创新,创造新产品新市场。

1、破坏性技术的劣势正是他的优势。

2、相比成熟市场,破坏性技术通常更简单、更便宜、更可靠、更便捷。

第十章 假如让你负责电动汽车项目

以第一人称来描述我作为一个项目经理,如何运用前几章描述的那些知识内容。总概括和具体项目利用实施。

  一、预测电动汽车市场规模: 电动汽车缺陷:1续航里程短,不适合主流市场要求的长续航。2短时间提速慢,从0到60的提速,油车可以10秒内达到,电动车至少要20秒以上。3市面上电动汽车选择性太少。4电动汽车的瓶颈在于电池技术,电池大而重,存电量不多。

除了政府强制性要求普及电动汽车,推广新能源之外,没有一个主流市场用户愿意买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无法进入主流市场的价值网络。

    二、制定市场营销战略:1寻找潜在客户过程中,不在主流市场上找。找那些需要加速慢,续航不超100英里的购买者。2强迫机构凭借自己能力和智慧来生存,而不是依靠变化不定的政府补贴。3创业计划是学习计划,必须为错误做好准备,尽快了解什么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不能将所有资源孤注一掷的投入首次尝试中,要保存实力,以备第二次第三次尝试中找到正确市场。

    三、一些推测的潜在市场:电动汽车的价值网络,推测是把电动汽车的劣势转为优势的地方。

1中学生的父母为孩子们买,以便家到学校短距离通勤,电动汽车简单结构,加速较慢,有限的行驶里程是非常理想的属性,再加上外观符合青少年审美的话,就将是很完美的市场。

2南亚的出租车或小包裹送货车,路拥堵,电动车停路上不消耗电力,小型便于操作和停车。

    四、产品技术和经销策略:性能过度供给会催生出新的突破性技术发展。汽车行业的性能过度供给现象已经发生。

三个标准特性来作为指导原则来设计电动汽车:1必须简单、可靠和便捷的特性。2成本较低,便于打低端市场。3确定一个较低的定价点。低于主流市场的定价。

电瓶技术的发展,决定着电动汽车的发展。

经销策略:要为电动汽车寻找新的经销网络。原来的主流市场网络还不接受。

    五、创建独立机构:完成前面这些操作之后,下一步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机构建设上来。建立独立运营的机构,最能干的员工可以集中精力研发电动汽车,不必分神去帮助当前客户问题。组建重量级团队来展开工作。

在业务开展早期,订单数量可能寥寥数百,而不是数以万计。获得小收益,在独立机构里面也能激发员工能量与热情。而在主流大机构里,小收益只会引发是否继续展开这项业务的质疑。作为项目经理,不希望把宝贵的时间精力花在不断说服主流机构认可上。


书中提到的重要的书和文件:

《数据资源》Data Sources:计算机硬盘容量的数据来源,年份出版的刊物,列举了每家计算机制造商生产的所有计算机型号的技术规格。

《一代新机器的灵魂》The Soul of a New Machine:特雷西. 基德尔,赢得普利奖。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新者的窘境》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