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思录【第20期】谈谈读书的方法

温馨提示:本期1268字,阅读大致需5分钟。

(续前)五、评析。读完全书或全文后,对该书或该文进行评析,全面地来分析和阐释作者的创作背景、意图和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这也是所谓的“书评”或“文评”。

六、读后感。读完全书或全文后,写出阅读后的感想,分享收获或心得。

        最后,我与大家谈谈有关读书需注意的几点事项:

一、制定计划。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读书计划,这个计划不应跨时太长,以一年为好。先制定个年计划,明确在一年之中要读多少书,哪几个月(或季度)读什么类型书等。然后把年计划分解到每个月,制定月计划。再把月计划分解到每周(或每旬或每十天),制定周计划。再把周计划分解到每一天,制定日计划。最后根据日计划,来明确每天的阅读量。在制定读书计划时,一定要量力而行,不可一味求大求全,否则,计划就无法完成,成了空话。

二、读书时的情绪调整。有个好心情才能有效地来阅读,换言之,心静才能读书。然而,只要是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闹心事让人失去好心情,心无法静下来就无法读书。这种情况下,不必强求读书,先把书放一边,待情绪调整好后再重拾书本。

三、读书时的不适期调整。有时候,读某类书(或某类文章)时间长了会产生厌倦感,无法再读下去,这也是阅读疲劳,我把这个疲劳期称之为“读书不适期”。这种情况,可先对书(文)类做个调整,即换另一类书(文)来阅读。如果还不行,就干脆什么都不读了,该玩玩,该喝喝,待过了三五天或更长些时日,厌倦感就过去了,阅读的欲望又起来了,这个时候,你不想读书都难,且读起来有如饥似渴之感。

四、年龄段的读书要求。不同的年龄段对阅读也有不同的要求,其阅读方法也就有所区别。以笔者之见,三十岁以下的,应泛读;三十至四十岁,应专读;四十岁以上应选读。

五、电子书与纸质书的选择。现在是网络时代,电子书也为年轻一代的读书人所喜爱和追捧。我这个“老一代”的读书人也是能够接受电子书的,但到目前为止,我几无读过电子书,这与我的传统观念和阅读习惯有直接的关联。还因为,我觉得纸质书有电子书不能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在做批注和标记上,电子书就无法与纸质书相比。当然,电子书也有其快速、便捷等优势。所以,到底读电子书还是纸质书或哪个更好,这没有标准或无法定论,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阅读观念和习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只能根据自己的所好去做出正确的选择。

六、选读的要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典籍浩如烟海,无论什么人如何地嗜书如命,穷其一生,也只能读完其中的极少部分书籍,更毋论我等假冒的“读书人”,所以,无论青少年,还是中老年,都要从广义上来选读书籍,在有限的生命中尽可能多地去选读经典,通过对经典的阅读学习,来汲取更多的中华文化的精髓,从中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读书,让许许多多人尤其平民子弟改变了个人乃至是家庭的命运,有的还成就一番功名,光宗耀祖,甚至彪炳千秋。孔子曾感叹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宋真宗在《励学篇》中有三句话传诵至今,“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它勾起了无数人的读书欲望。大文豪苏东坡在《 和董传留别》诗中有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而在今天,我要再次呼吁:让我们用一颗纯粹的心一起来读书吧!

                                              (全文终)

          2021.04.23(世界读书日)一稿

                                                      于南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思录【第20期】谈谈读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