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读书记录《被讨厌的勇气》

忘记什么时候在微信读书翻过这本书,反正今天心情不好,去了趟书店,拿起这本书,看到中间才想起记录。一来看困了,二来看了记不住干脆一边看一边记录好些。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记录。

另今天打算断食一天,没想到来大姨妈,心软了。无论咋样都不要亏待自己的想法,让我比昨天吃得更多了。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犹太教教义: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人们都可以为自己活,这不是卑鄙的想法,也不是虚无主义之毒。正好相反。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时也不可以发怒,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们都有认可欲求,得到别人的认可,通过这种互相认可,我们才建立了“社会”。这样就会幸福吗?不幸福。当一味地满足别人时,根本无法做真正的自己。也不是任意横行,要做到“课题分离”。

对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父母用强制性手段强迫学习。使孩子形成学习只是应付而已。学习原本是“孩子的课题”,父母代替不了。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分离出来,做到不干涉他人的课题。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辨别是谁的课题的办法很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阿德勒心理学并不是推崇放任主义,而是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告诉孩子在困惑的时候会随时给予援助。

信任别人,这是你的课题。如何对待你的信任,这是对方的课题。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时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因为有那样的上司我才无法好好工作,这完全是原因论。是“人生的谎言”。我即没必要讨好,也没必要委曲求全,我应该做的就是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正确处理自己的课题。

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严格划清界线的生存方式在伦理上或道德上能讲得通吗?

活跃于公元前四世纪的马其顿国王,“命运不是靠传说决定而是要靠自己的剑开拓出来。我不需要传说的力量而是要靠自己的剑去开创命运”。一剑斩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课题分离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亲子关系也需要保持距离,担心课题分离是肆意践踏对方好意,是一种受“回报”思想束缚的想法。

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阿德勒心理学中有反常识的方面:否定原因论、否定精神创伤、采取目的论:认为人的烦恼全都是关于人际关系的烦恼:此外,不寻求认可或者课题分离也全都是反常识的理论。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你用了“认可欲求”这个词,总而言之就是不想被任何人讨厌。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以及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别人,这是一种对自己撒谎也不断对周围人撒谎的生活方式。

干涉别人的课题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选择了不自由生活方式的大人看着自由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就会批判其“享乐主义”。当然,这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接受不自由生活而捏造出的一种人生谎言。

自由就是被人讨厌。

不想被人讨厌,这是人非常自然的欲望和冲动,康德称作:倾向性。按照欲望或冲动去生活,像自斜坡上滚下来的石头一样生活,这是不是自由呢?绝对不是!这种生活方式只是欲望和冲动的奴隶。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往上推的态度。

我们都在追求从人际关系中解放出来的自由,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不要害怕被别人讨厌。

人际关系的王牌,握在自己手里

提到人际关系,事实上首先是自己。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个体心理学和整体论

个体心理学,词源上有不可分割的意思。阿德勒反对把精神和身体、理性和感情以及无意识等分开考虑的一切二元论的价值观。阿德勒心理学不把身体症状与心灵分开来考虑,而是认为心灵和身体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这就是整体论。

课题分离不是为了疏远他人,而是为了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线。分离课题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就是“共同体感觉”,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指标。把对自己的执着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不能进行“课题分离”一味拘泥于认可欲求的人也是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因为不想被他人认为自己不好,所以才在意他人的视线。这不是对他人的关心,而是对自己的执着。一味在意“他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正是只关心“我”的自我中心式的生活方式。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根据看的人所处的位置或角度可以产生无数个中心。你是共同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心。世界不是被切割成平面的地图而是像地球仪一样的球体。直面人生课题,必须用自己的脚主动迈出一步去面对人际关系的课题,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归宿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共同体的范围“无限大”,如果了解了世界之大,我们所受的苦只不过是“杯中风暴”而已,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时,首先应该考虑“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时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批评不好……表扬也不行?

分离课题如何带来良好的关系。需要提到“横向关系”,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把别人看得比自己低的纵向关系。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控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虽不同但平等。自卑感原本就是从纵向关系中产生了一种意识。

有鼓励才有勇气

以学习为例子。干涉和援助的不同。援助的大前提是课题分离和横行关系,具体就是不去居高临下地命令其学习,而是努力地帮助他本人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阿德勒心理学把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因为人会因为被表扬而形成“自己没有能力”的信念。

有价值就有勇气

如何鼓励?用我很高兴,谢谢你帮了大忙等来表示感谢。最重要的是不“评价”他人。如果能够建立横向关系的话,那自然就会说出一些更加真诚的感谢、尊敬或者喜悦的话。人在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贡献。

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人只有在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主观上就能够认为“我能够对他人做出贡献”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

用“行为”标准来看待他人,也就是那个人“做了什么”这一次元。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关于共同体的感觉问题,阿德勒回答:必须得有人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那也跟你没关系。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始。不必去考虑他人是否合作。

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

首先与他人之间,只有一方面也可以,要建立横向关系来。如果与某个人建立起横向关系,也就建立起真正意义的平等关系的话,那就是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

首先好好理解“我”,接下来考虑一对一的关系,也就是“我和你”的人际关系,再慢慢扩展到大的共同体。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受自我意识羁绊,不能无拘无束行动。你是提高小心翼翼的行动获得什么呢?为了不被嘲笑、不被小瞧。

这就是说对本真的自己没有信心。无法在别人面前展露本真。建立起共同体感觉需要三点: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自我接纳: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自我接纳。对得了60分的自己说:这次只是运气不好,真正的自己能得100分,这是自我肯定。与此同时,在诚实地接受60分的自己的基础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这就是自我接纳。不必悲观,人都处于“想要进步的状态”,肯定性的达观。课堂分离也是如此,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要关注“可以改变的”。这就是自我接纳。

尼布尔的祈祷文: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信用和信赖有何区别?

达观一词含有“看明白”的意思。看清事物的真理就是达观。信用有附加条件,像银行贷款。信赖是指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信赖的反义词是怀疑,我们只有选择了无条件的信赖,才可以构筑更加深厚的关系。决定背不背叛是他人的课题,你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如果对方讲信用我也给予信任,这只不过是一种基于抵押或条件的信用关系。

无条件地信赖是搞好人际关系和构建横向关系的一种手段,如果你不想与那个人搞好关系,也可以用手中的剪刀彻底剪断关系。因为剪断关系是你的课题。

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

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要想获得归属感就必须把他人看作伙伴,而要做到视他人为伙伴就需要自我接纳和他者信赖。

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年轻人也有胜过长者之处

行为方面的目标:1)自立 2)与社会和谐共处。

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1)“我有能力的”意识。2)“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阿得勒说:理解人并不容易,个体心理学恐怕是所有心理学中最难学习和实践的一种心理学了。甚至有人说想要真正理解阿德勒的心理学直至改变生活方式,需要“相当于自身岁数一半的时间。

工作狂是人生谎言

任何情况下都只是攻击我的“那个人”有问题,而绝不是“大家”的错。犹太教义中有这么一段话:假如10个人,其中势必会有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批判你。他讨厌你,你也不喜欢他。而且,10个人中也会有2个人能够与你互相接纳一切的好朋友。剩下的7个人则两者都不是。

你可能感兴趣的:(06-21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读书记录《被讨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