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和人生的一些思考

一、记忆力

有一种视力叫远视,有些人不近视,反而远的景物看不清。有一种记忆,遥远的过去能清晰记得,何时何事;可眼前的当下就一闪而过,掉入到记忆的茫茫大海里了。比如,刚打开微博,想查看一下评价,结果进入APP后,突然停住,心里问自个:我来这里干嘛来了!还比如,刚看过书,字句段落都很精彩,可等合上书,转念一想,刚才有看了些什么内容,已不得而知了。

难道记性差到如此地步了吗?还是大脑的“硬盘容量”已爆满了呢?是时候该清理一下“垃圾箱”、或优化一下“软件程序”了吗?

还好前几年看过一本曾文正的书,上面有一句话:“每每看过书后,由于记忆不佳,内容不甚记得清,可他还是依然坚持读书。”另有一例子佐证,一个爷爷让孩子去读诗词等古书,小孩子只读,可领会不了其中的意思,说:“爷爷,我看不懂,看它有什么用?”于是,爷爷带着他,拿着布满煤渣煤灰的空篮子去河边打水,让这个小男孩每一次舀起一篮子水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跑到爷爷跟前来。就这样,来回跑了好几次,小男孩又不干了。抱怨地看着爷爷说:“每一次都是篮子盛满水,到您这就一点水也没有了。”爷爷说:“那你看看这个篮子上面的煤渣还在吗?”小男孩一看,果然篮子洁净如新。爷爷说:“读书也是这样,虽然不知其意,只要多阅读,所读的这些文字恰如这漏过篮子的水,可以净化你的大脑。”

为此,不管我记得住与否,我让依然坚持读书。

二、心安理得

俗话说:心安才能理得。最近一段时间,我把自己人生的轨道稍微调整了一下。人都是两条腿走路;火车的铁轨也是。可人生的轨道就如同那遨游在太空的卫星一样,它没有物质有形的轨道的。它只是在浩渺无垠的太空中按照科学家设置的高度来回往复。原来一直是为了物质,好多年都想摘掉头上贫穷的那顶破帽子,如今的确摘掉了;可现实依然不容乐观,不能做到衣食无忧。闲暇时刻,内心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我不是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而来,我要精神的富有;所以,我就满足它,多读书,且试着让自己动动手,写写字。身体内开始出现了两大阵营,一个是现实派,一个是浪漫派;一个是正方,一个是反方。各有各的论点,各有各的论据,一有时间就在那唇枪舌战。从目前的形势看,浪漫派略占上风;可现实派岂肯罢休,它根基深厚,又卷土重来反扑之势。物质和精神,二者浑然一体,合二为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生活状态

普通平凡的生活,就是柴米油盐,吃喝拉撒。这一切都需要用自己的劳动,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既然劳动,就需要付出时间。出勤都是按周来循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发明这种按周来工作的人,肯定是一个对道德经非常精通的人,不管是周几,就算是周六、周日,过个明天又是周一,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多想不记得今天是星期几,多想跳出这个循环,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哪一天,一觉醒来,今天是什么节气了,仔细一想,哦,小雪已过,大雪将至了。一万个人有一万个活法,人生就是生活。但愿每一天都想着如何去生活,如何让人生更有意义,而能不用去想拿什么来生活。

、金钱观

钱是好东西,所以越多越好。可如果只有钱,没有和它对等可以交换的商品,那些钱可以吃还是可以喝呢?想必都不行。有些时候,我口袋里装着钱,这时我是钱的主人,想买啥买啥?随便花。可当口袋里没有钱时,可能钱是我的主人,让我干嘛我就要干嘛去。这时我就是钱的奴隶。如果你现在已经有很多钱,那当然是好事情;如果你现在没有很多,自己想拥有很多,那也是好事情,可是,你自己要有一个准备。就是要失去更多的爱好和自由,失去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如果人生的目标只有钱,那还有何乐趣而言呢,十足一个守财奴嘛。可能每一个人的财富多少,那都是命中注定的吧。命里有时何须求,命里无时莫强求。用一颗平常心对待金钱,让时间在自己方寸之间自由流淌吧!

五、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媒介

人和人最好的媒介是面对面。记得小时候,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村里有什么事情需要通知,都是靠吼,在大喇叭里喊几声。这是短程的。若是三五百里以上,那就用信件、电报等。其实,信件是最浪漫的一种方式,时效没有那么快,可只要还在那个地址,早晚定能收到,且还是一种很斯文有品位的媒介。慢和快是相对而言,慢的过程是从容的,可以静静地等待;如今是高速、快速的时代,那曾经最浪漫的“鸿雁传书”已很少再使用。都是快递还要再加二字--特快。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便捷了,虽然远在千里万里,用电话、手机或是网络,分分钟就可以通话、就可以视频,可是人的心态却变了,不再学会等待,因为已不用等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像真实的空间距离一样远,或更远。

联系对象和区域也愈来愈广,真正能走进内心的少之又少。除了家人,可供联系的最好的朋友也许就是自己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自己和人生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