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然后知不足——《2022语文课程标准》学习感悟

为期一周,我详细拜读了《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受益匪浅。毋庸置疑,课程标准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最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教、学生学、质量评价的直接依据。《2022语文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六个方面的内容,新课标的学习也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一些新的感悟,也充分体会到语文教学的丰富性、深刻性和艺术性。

一、立德树人旗帜鲜明

国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最鲜亮的底色,要求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当我们选择老师这个职业就应该懂得选择教育就选择了责任,就必须尽到立德树人的使命,并把这种使命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之中;就应该理解真正的教育也应成为承载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给予并且塑造学生的正确人生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且有信仰的人。同时,也要利用好教材内容,以课程内容的方式在教学中教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

二、核心素养要求明确

2022版新课标把“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的第一项提出,旨在强调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现课程育人功能,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课标从文化自信,语言作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方面具体阐释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语文教育、教学竖起高标。标志着教育教学将从“知识”走向“素养”,从“能力”走向“人性”,从“教学”走向“教育”、从“关注教师教什么”走向“关注学生获得什么”。足见核心素养的提出,更关注人的发展,更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更重视教育的内在性、人本性、终极性,当引起一线教师足够的重视。

当然,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依靠老师课堂上下功夫,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还要靠老师引导,把课堂积累延伸至课外实践,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任务群的内容明晰

2022新课标第一次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并明确义务教育阶段的任务群有三个层次六个任务群:一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的积累与梳理;二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的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他们从整体上呈现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各个任务群之间既相互联系,又螺旋式上升。每个学习任务群都贯穿于4个学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包含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中要接受和学习的所有内容。

今后当以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六大学习任务群,实现知识本位、素养本位、教材主体、生活融入、被动接受、实践探究、 精心预设、创新生成、听记默写、问题解决、 碎片讲解、鲜活情境、成绩分数、生命成长,最终指向学生终身发展。

四、教学方法情境化

本次新课标不仅时时处处强调创设情境的重要性,而且对怎样创设情境也有具体指导。如“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就指出:“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教师要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活动,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更要摒弃碎碎问,而是采用板块式结构,创设具体情境,引领学生进行深入阅读,从而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通过详细阅读,我更加明白了我们在常规教学中要有意识要引导学生在识字、写字、语言积累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在阅读优秀作品中发现、欣赏、表达和交流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学习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的事迹,激发创造精神;会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味,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并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教学中应设计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写作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发现、思考、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自主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拓展思路,支持自己的思考和论说。还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可谓博大精深,“学然后知不足”新课标时代下的我们,是新课标的研究者,也是新课标的践行者。我将积极主动地学习并适应新课标,力争在教学中践行新课标。学无止境,勤则可达,研以致远,笃行不倦。希望我在学与研的途中,一路生花。立德树人,牢记使命,坚定信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起走上文化自信的教学传播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然后知不足——《2022语文课程标准》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