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他也被历史学家称为有道明君。而站在佛教的角度,他可以被称为“转轮圣王”。能够做一个“明君”,不仅表现在他的文治武功上,更表现在他的个人修行上。虽然他的父亲李渊就尊崇道教,好像还编了一本家谱,说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人。但在太宗时期,他很开明的护持了佛教,恢复了很多寺院,玄奘法师取经回来后,他又大力支持了玄奘法师的译经工作。佛教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
在《资治通鉴》中,有一段故事,让人对“信任”这两个字重新解读,震撼灵魂。
“辛末,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之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
“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
心灵穿越:大唐盛世的“死亡信任之约”
时间: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九月初四
地点:长安城,宽达150米的朱雀大街。大理寺司衙。
人物:1、唐太宗李世民
2、文物百官
3、看热闹的群众
大理寺司衙门口的大街,老早就被四面八方赶来的民众拥堵得水泄不通,因为今天是一个谜底将要被揭开的日子,事情缘起于9个月前唐太宗李世民同390名死刑犯定立的“死亡信任之约”。人们想知道,那些逃脱了牢笼的死囚们是否真的能够履行最初的约定,自投罗网,主动送死。
原来,贞观七年(公元633年)腊月,心怀仁慈的太宗皇帝视察朝廷大狱,得知有390名即将执行死刑的犯人。
太宗历来不主张严刑酷法,而是务求宽简。他对死刑的审核极为慎重,因为死刑至重,事关人命,在死刑审核的程序上,规定要实行三复奏,向皇帝报告三次,反复核实,务求不冤杀一个好人。后来,他觉得三复奏还不够,又规定了五复奏。
这些关在监狱里的死囚,都是经过了三复奏和五复奏程序,实际上都是情无可原,罪无可恕,死无可冤的人。即便如此,太宗皇帝觉得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悲,既使是应死之人,其悲苦状也是令人同情的。
通过亲自问话,部分死刑犯们对自己的罪责没有异议,但却表达出了对再回家看望一次父母妻子的强烈渴望。太宗陷入了沉思之中,因为这事有些冒险,不过他很快就抬起头,宣布了一个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你们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回家与亲人团聚,在亲情和关爱中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时光,但必须遵守一个约定:来年九月初四准时自行返狱伏法!(大概是“秋后问斩”的由来)
死囚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掐了掐自己的脸才知道这不是梦,情不自禁地大声欢呼起来。
户部尚书兼大理寺卿戴胄忍不住上前提醒道:“皇上,这些人都是杀人越货,罪大恶极之人,没有信用可言,到时不回,您可怎么交待呀!要三思而后行啊!”
太宗露出一贯的坚定神情,回答说“朕不负卿,卿亦不负朕。”
信任的力量:390名死囚无一爽约
话虽这么说,可是所有人都将信将疑。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豪赌,这可是死亡之约啊,回来就意味着死,反正左右是个死,逃得一时是一时,谁不想活着呢?可让大家想不到的是,这一天死囚们真的一个一个地回来了,一个,两个,三个……约定的时辰到了,数一下人数,389名,就差了一个。
狱吏们急忙找来花名册查看,只有家住京畿扶风的死囚徐福林迟迟未到!这下不仅官员们不满意了,连死囚们都愤怒起来,“徐福林的良心被狗吃了!若俺还有机会出去,非宰了这个狗杂种!”“对!杀了这个不讲信用的小人!扒了他的皮!”这些死囚们仿佛受了奇耻大辱,他们忧心如焚,不是因为担心即将到来的处决,而是为一个同伴的爽约而痛心疾首。
目光又都转向了太宗,这位年仅35岁的大帝镇定自若,他挥一下手,下令说“再等等!”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人们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凝重,这个人可能不会来赴约了,年轻的皇帝注定要为他的轻信付出代价。
这时,远远地传来了车轮转动的吱嘎声,一辆牛车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近了,更近了,从牛车的车蓬里探出一个人的头,清瘦,蜡黄,一脸病态,正是那个叫徐福林的死囚。原来,他在返回京城的路上病倒了,只好雇了一辆牛车赶路,结果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一个时辰赶到。
太宗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死囚们为他们的信用得到了最高的奖赏,全被赦免!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因为惩罚从来不是目的。
这也许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吧,390名死囚信守承诺,从容赴死!而让这一奇迹发生的,只是因为信任。
求生怕死是普通人的本能,特别是这些死刑犯,难道没有一个想逃之夭夭不再回来的吗?他们很多人肯定会有激烈的心理斗争,最后因为”信任“的力量,选择了回来,勇敢的面对死亡。唐朝的强盛,不仅仅因为经济、政治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更重要的是有这样了不起的君主,以及普通百姓这样的”信任“文化。
本圣法师,郑州应天寺、大兴国寺住持,尉氏县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千佛塔寺佛学院名誉院长。
法师俗家时曾礼少林寺永信大和尚为师,礼原中国佛学院唯识学者韩廷杰先生为师,2013年礼恩师开封观音寺源云老和尚为师披剃出家,后又依止禅,净,密,唯识宗多位大德学习教法。
多年来,法师先后参访禅宗祖庭柏林禅寺,四祖寺,五祖寺,老祖寺,南华寺,四会六祖寺,云门寺,深圳弘法寺,广州光孝寺,六榕寺等,亲近诸山大德,广学诸师,在不断参学和讲学中提升修证。
法师解行并重,悲智双运,一边广学经论,一边在全国各地传播禅宗及唯识教法,带领多个共修团队。
因法师讲座的诙谐幽默,被称为“最会讲故事的法师”;
因法师又擅长禅诗的创作,又被称为“当代的仓央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