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邱山下前世今生注定在这鹫岭古道上(之二)

——鹫岭古道串并联通了灵鹫山——太邱山区域

岂止早田村的前世今生注定在这鹫岭古道上!?

七里与九华两乡山水相连,同属灵鹫山区。七里乡地处衢州市区西北部,是一个纯山区乡,同灵鹫山一样,属怀玉山千里岗山系,山地占总面积98%。地势分别向正南和东北倾斜,平均海拔650 米,面积 60.45 平方公里。地貌构造形态多样,地质环境较为复杂。有大量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有海拨 1327 米大谷坪山脉、海拨 1151 米的老鹰石等千米以上的高峰 15 座。最低点在大头源出境处,海拔 368.26 米。七里为衢州市柯城区的唯一一个纯山区乡,地势分别向正南和东北倾斜,山峰起伏,植被繁茂,竹海起伏,溪流潺潺,景色宜人。



七里乡60.45 平方公里可分为七个区域:中部以上门村为中心,以人文景观为主,景观类型有上门少数民族—畲族村、上门瀑布、上门老鹰岩、蓑衣洞。适合开展文化旅游——民族风情;南部包括七里和七里排两村,景观类型主要为峡谷探险观光带,资源包括洞坞峡谷、龙潭、玉泉瀑布、洞坞石海、洞坞崖壁、高居坞瀑布、七里瀑布、三仙桥等;东南部以杨坞为中心,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带,旅游资源包括红豆杉(夫妻树)、红军烈士墓、三叠龙潭、杨花瀑布、杨坞农家乐、元宝石、小七里峡谷、清风亭、擎天雄风、崖壁、碧池观鱼、杨坞原始森林、花岩等;东北部地区包括治岭、毛坞和双岭等村,以自然资源为主,主要有石林、溶洞群、泥石流遗迹、瀑布等,地质地貌景观突出,石林规模较大,分布面积达三千多亩,形态各具特色;溶洞密布,大小有十几个,具有很高的美学观赏价值,是开展观光、科普教育的理想地点;北部中国最美的杭新景高速公路过境的素有“长寿村”之称的沙龙五代荣村;西部地区包括大头、黄土岭、上村等,本区景观资源约占全乡的一半,资源集中,主要景观类型枫香、古宅、飞来石、七里香溪、际头坞、狮子崖、狮子台瀑布、杉木王、青龙潭瀑布、懒汉石、黄土岭农家乐、白果树、高山蔬菜基地、老鹰石、太平顶、早田村、板栗群、榧树、国槐、竹海、炮台遗址、夏令营基地、七里避暑、七里云雾等;西南部是以均良耕读传统文化村为中心,环境优美。



七里山区虽有唐末黄巢起义军在七里藏宝形成上七里、下七里、七里排等迷魂阵的村名传说,但真正大范围开发在元至治元年(1321),早田村与横山路村祖先也由芙蓉乡章舍王迁入以后。在人力加手工工具的农业社会时代,最为宝贵的资源是能够生产粮食的田地。七里全乡最开阔平坦的土地几乎都在早田村,除了说明早田王氏是邻近诸村部族居之最悠久者及早田村的先民颇具眼光之外,还传递出一个重要的历史信息——衢徽古道路(翻10里长的大头岭和10.多里长的常山雷公岭的陆路)开通于早田村与横山路村祖先也由芙蓉乡章舍王迁入以后。在此之前,从衢州到徽州,也就是现在的黄山市,主要是采用座船水路的方式完成,要绕一大弯,经兰溪、梅城三江口,再上行新安江到徽州。

衢徽古道路(翻10里长的大头岭和10多里长的常山雷公岭的陆路)开通于元明之间。“钻天洞庭遍地徽”、“无徽不成镇”、“遍地龙游”等是流行于明代中叶的民间谚语。)明代中叶主要商帮有徽商、晋商、洞庭商、江右商、龙游商(以龙游商为主体的浙商中衢商群体)。龙游衢商位处山区,但当地浙闽皖赣四省通衢,水陆畅通,商民因而长期负贩四方,无远弗届,有“遍地龙游”之誉。龙游商帮在明清时最为鼎盛,曾与徽晋等帮竞逐商坛。衢商除经营四方,更试从贩运业转向上游手工业生产发展,进行过纵向产业结构整合。

更确切的说,七里山区真正大范围开发在元至治元年(1321),早田村与横山路村祖先也由芙蓉乡章舍王迁入以后,并伴随着衢徽古道路的开通而走向历史上的繁荣。

沿着衢徽古道出常山新桥乡(今芳村镇)横山路村翻早田大头岭过半岭凹上门少伸岭根上岭三百步岭背到达灵鹫寺,这条灵鹫山的朝山进香西路鹫岭古道也是七里山区的前世今生。

以太邱山下的王氏另一支——邱山王氏为例,清乾隆年间,王氏先祖王廷旗自江西玉山迁居衢州,在灵鹫山的庙源(即现妙源)纸槽做工,后抓住商机在盛产毛竹的邱山下大头村购竹林,并纸槽,开创了衢州著名纸号“王立大”,被称为“衢州的蔡伦部落”。邱山王氏是近代民族资本家,依托太邱山丰富的竹林资源成就了造纸大王,抗日战争后,拥有衢城水亭街半条街的店铺、栈房。

据《邱山王氏宗谱》记载:“独先王考(王氏十四代王林珠)善经纪,往来江浙间,不数年,稍有积蓄,乃迎养先曾祖而家焉,常道路经邱山,恋其泉甘土肥草木丛茂,遂有徙居之志,会先曾祖弃世丧葬毕,服除之明年乃迁,即今所居之地。”

沿鹫岭古道从七里上门少伸岭根上岭过来到三百步岭背处,这地方今人称横路岗,是灵鹫寺与百丹坪玉泉寺之间同妙源外寮口与七里鹫岭古道的十字路口。三百步岭背处有法华庵、心定庵、讲经堂。邱山王氏是先到灵鹫山的庙源(即现妙源)落脚的,几年后才到太邱山下安家的。邱山王氏在艰难困苦的创业之初,不知在鹫岭古道上踩踏留下了多少脚印!?

再以七里区域中心上门村为例。上门村是柯城区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村之一,也是七里乡境内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辖上门、半岭、里坞坑、毛栗坞、新屋5自然村,全村共151户、470人,其中畲族人口365人。上门村畲族于清康熙年间为避“三藩之乱”后的空前浩劫从福建一带迁居上门,已有340多年的历史,生息繁衍至今,生产、岁时、信仰等风俗虽与汉族相近,但仍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和语言,保留着许多本民族独特的民风民俗。上门村畲族先人走的是黄巢起义军开山劈路七百里直取福建的仙霞古道。他们越过仙霞关后绕道常山沿芳村溪逆流而上,到达横山路村沿沿鹫岭古道翻10里长的大头岭到达早田村,最后选定上门村。

耿精忠数万叛军乱衢3年,始终未破衢城,但在四乡烧杀抢掠,十室九空。战乱之后,衢县,当时称西安县城乡人口约减五分之三。“三藩之乱”最终没有乱了清皇朝,却苦了百姓。当时,除了福建人越过仙霞关后绕道常山沿芳村溪逆流而上,到达横山路村沿沿鹫岭古道翻10里长的大头岭外,还有安徽以及本省的遂安(淳安)等地不少移民沿着衢徽古道翻过10多里长的常山雷公岭,再沿鹫岭古道到达七里各地。“三藩之乱”之后,七里人口增长不少,就是因为衢徽古道历史上人来人往的繁荣。

这些从福建、安徽以及本省的遂安(淳安)等地的移民来七里的先民们,由于一路的艰辛与坎坷,就流传着佛道神仙为他们“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的传说。也就是说,这些移民祖先已把菩萨神仙化。如,鹫岭古道双岭村,至今还流传着灵鹫寺菩萨造桥的故事。

鹫岭古道双岭村到灵鹫寺要爬一座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才能到达,村里的善男信女烧香拜佛要花费些时间。

于是,灵鹫寺有两个菩萨感念村民们的勤劳善良,决定在双岭村的后山造一桥,直通鹫岭古道。

造桥需要大量的石料,两个菩萨法术高强,用茅杆叶作锯,把石块锯成方石叠成桥基。这时,有个村民路过,见茅杆叶能锯石块,惊讶地说:“你们俩是何方神仙呀,这茅杆叶都能锯石块?”

两个菩萨被人泄露了天机,遂自化作一道青烟飘然而去。从此,方便了双岭村沿鹫岭古道到灵鹫寺的山路。

在《太邱山下前世今生注定在这鹫岭古道上(之一)》中说,徐映璞在《浙江灵鹫山志》地理志山脉篇有云:九华山(灵鹫山)属衢北山脉,与黟歙诸山同系,由开化东南行,历遂安、常山边境入衢县。初起为太邱山,距城六十里,又东南十里为杨花尖最高峻;又东十里为周公山;又东十里为七坪岭俗称岭背;又东南十里为九华山中峰,高度与杨花、周公诸尖相埒。


灵鹫山,在不通舟车香客皆步行或以抬轿代步的民国时代,由于朝山进香古道不通舟车香客皆步行或以抬轿代步,游客的半径仅限于衢州府(民国时曾设金华道,道驻衢州)所辖的衢县(西安)、龙游、遂昌、江山、常山、开化及严州府的遂安(今淳安)、寿昌(今建德)等及浙闽赣皖四省通衢的近邻。那时,乡贤郑永禧、徐映璞等人心中的美梦就是“莫干山第二”!莫干山遍山竹林,竹的品种繁多、品质优良、覆盖率高,闻名于世。

走遍鹫岭古道才明白,乡贤郑永禧、徐映璞等人眼里的灵鹫山是从太邱山开始的,只有这样,灵鹫山才能找到遍山如海的竹林!?

在江南的文化图景里,莫干山无疑是一块充满异质性的文化飞地。从1896年第一幢别墅建成开始的四十年间,莫干山逐渐发展成为中外闻名的避暑胜地。近代中国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崛起的莫干山,成为乡贤郑永禧、徐映璞等人灵鹫山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莫干山第二”的美梦。

可以肯定地说,乡贤郑永禧、徐映璞等人早已在心中用鹫岭古道串并联通了灵鹫山——太邱山区域。

现如今,衢徽古道已被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所取代,灵鹫山——太邱山区域都处在中国最美的杭新景高速公路沿线上。时空格局的转换,更是思维格局、战略格局的转变。在东方大国崛起于全球的今天,就应有缩天地于玉壶中,收山河于针杪的胸怀,成为全球性的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示范基地!?



在当代,理想不仅仅是“莫干山第二”——莫干山是近代上海、杭州、南京工业化城市化崛起的后花园,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衢州“大花园”核心区域的今天,带给灵鹫山——太邱山区域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是,打造成现代“长三角”直至东部最发达的从杭州大湾区到港澳奥大湾区及海峡两岸之间的后现代化社会的后花园。为此,灵鹫山——太邱山区域要以全国领先的绿色发展高地、全球知名的文化、运动、康养名山、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为战略目标——朝生态文明的集文化、运动、避暑、康养一体的国际文化名山挺进!?


2012年1月22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太邱山下前世今生注定在这鹫岭古道上(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