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你还在晒懒惰吗?

每次考试结束都会想起网上的一个段子:

“我一点都没复习”=80

“我昨天才开始复习”=82

“我差点没做完”=90

“我最后一个差点做出来”=95

“旁边啥话不说赔笑的”=98

“这次稳了”=59

作为段子,他真的很好的描述了考试党的各个分数阶层,带些戏谑的精准,让很多人找到了共鸣。

来到大学,脱去考试大榜带来的压力后用到这种“考试黑话”的时刻变少了,因为大学里的阶层只有两个,关注成绩的人和不关注成绩的人。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同学发了一条动态,大致意思是本来想要去图书馆学习,但觉得一出门就感觉自己病了,还是回宿舍躺着。下面一群人附和表示深有同感。

我不知道他的话有多少戏谑的成分,但我相信他一定是上述分数阶层中拿80分或98分的其中之一。

因为无法避免的可以嗅到他语气里带着的“我其实很厉害”的娇嗔。

考试黑话没有消失,变成了朋友圈里一波接一波的“晒懒惰”,在媒体时代它已经成了一个风向,一种价值观,一个群体。


朋友圈是一个分享生活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输出。

我的朋友圈有晒娃的,晒旅游的,晒各种活动打卡的,和这类晒“懒惰”的都在无意之中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格局以及品行。

而“晒懒惰”的人就好像晒支付宝花呗额度的人一样,一开始的情绪是忐忑不安,人一旦多起来,报团取暖后也成为了一种攀比,炫耀的资本。

就像有人说我花呗欠了2000,总会有另一个人跳出来说,我比你还多诶,我2500.

我尊重每个人自由发言的权利,但还是想说,无意义的攀比真正的一无是处还要可怕,前者消磨时间、毅力以及勇气,而后者本就一无所有。

默默努力的人那么多,为什么还有人晒“懒惰”呢?

因为人总是习惯对自己宽容,甘愿沉溺于人群营造的陷阱。

在坠落的时候不断安慰自己,你看,大家不都这样么。借此消磨本就单薄的罪恶感,把不应该的事变得稀疏平常,而后成为某个聚会时刻的笑谈。

晒懒惰的人往往不是最懒的那群人,因为真正懒的人朋友圈都懒得发。

想到去年有一个流行一时的热词非常适合描述这类人群——“积极废人”。

图片发自App

间歇性努力,持续性拖延,习惯性找借口。


在较早一期的《奇葩说》里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忘记那期的辩题了,只记得那时的肖骁初露锋芒,依旧毒舌,他说很烦艾力的“早起打卡群”,赢得了在场不少人的附和。

的确,在这个崇尚“努力”的时代,为它讲述了越多越容易让它变成令人反感的“毒鸡汤”。

但只有真正有目标,有期待的人才明白,努力,是大多数人平凡的一生中唯一可以掌控的事。

在为数不多的早起时刻,总喜欢去学校的湖畔边走一走,那里有一群早起的人,他们的脸上或许疲惫,但他们的专注往往会让人透过疲惫看到一些笃定和安心,那些东西总能带给我力量。

拥有鲜明性格的人总会喜欢提出一些不同寻常的想法,而被影响的往往是不容易有自己判断的人。

警惕生活的陷阱,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早掌握的技能。

我知道有的人晒懒惰,并且是真懒惰,我想那一定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真正热爱的事吧,爱这个字无论是人或事都很难。

有的人晒懒惰,却不是真懒惰,而是用戏谑去掩盖自己付出的精力,和那些不为人知的辛酸,其实那不如勇敢的去晒努力,不是所有人都幸运的能拥有天赋,靠努力得来的面包同样弥足珍贵。


你身边还有人在“晒懒惰”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你还在晒懒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