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森林被“薅羊毛”背后的思考

 
   

元气森林被“薅羊毛”背后的思考_第1张图片

 
   
公众号后台回复“图书“,了解更多号主新书内容

作者:胖里

来源:胖里的日常

上周,“元气森林被薅羊毛”事件活跃于各平台,成了大家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有人称元气森林这波损失超200w,也有媒体称元气森林被薅羊毛损失4000w,最大一笔订单买了4.1w箱。

了解、整合了各处的一些信息,大致情况为:10.26日凌晨,淘宝元气森林官方店出现了一波“钜惠”,原价79元一箱(12瓶)的气泡水几块钱就能买到,引来一波用户疯狂下单。后元气森林官方声称是店铺运营事故,价格设置错误且没有低价监控提醒,损失惨重,至于是200w还是4000w,都是据知情人士称。

我也去淘宝搜了下这家店,店铺里已经没有商品在售了,首页只有一封元气森林电商团队致用户的一封信,如下。

元气森林被“薅羊毛”背后的思考_第2张图片

信中也说是运营设置问题,且没有及时监控,加上系统承载和延迟问题,导致那段时间那个价格产生了共计14.05万用户下单。总之,损失惨重,搞不定,给用户道歉,每个下单用户寄送15瓶白桃味气泡水,希望跟用户积极沟通,争取获得用户谅解。

用户怎么说呢?周边有见到不少人同情运营,主动取消订单的,也有人说不可怜资本家,不取消订单。其实都可,对于这些用户的任何一种选择都没什么好说。毕竟《电子商务法》规定,只要消费者确认了价格,支付了价款,那合同便成立了,商家不能以任何理由说合同不成立,应忠实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按消费者支付价格发货。

当然,如果商家实在承担不了损失,或可采取另一种方法。之前类似的事情也发生过,不乏有向法院起诉,撤销合同的解决方法,当然可能需要给予正常下单的消费者一定补偿。

显然元气森林正在走积极与客户沟通,试图以15瓶气泡水补偿消费者的方式,尽可能减少损失。

有人说,元气森林真是营销的一把好手,损失的这些钱比广告费还划算(基于先前消息称损失200w)。在我个人看来,可能更倾向于是一次运营设置失误,而不是营销。

第一点,从目前声称的损失超过4000w来说,这笔营销费用也是有点离谱。第二点,此次出现问题的是一家官方店,非旗舰店,是一家普通的C店,更像是个人店铺。第三点,元气森林2021年真实的广告可没有少打(胖里实拍),相比营销上热搜,正经的投放广告可能更合理。第四点,如果是营销,那这后续的解决方案看上去也没有非常的拉用户好感,反而有点败好感。

元气森林被“薅羊毛”背后的思考_第3张图片

当然,上述纯属我个人看法,之前也有读者联系我,也是认为此次活动是营销活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嘛,不同个体对同一件事物有不同见解很正常,有交流才会有碰撞。

比起讨论元气森林这波是否为营销,我个人更专注的是这封信中的某些数字。“在这期间,共计14.05万用户下单,产生了价值数千万元的订单。其中,购买50箱以上的订单共451个,最大的订单有41000箱。”

那段低价的时间,下单成功的用户有14.05万,毕竟互联网时代不同以往,某个优惠活动通过群聊、朋友圈、微博、其他内容平台可以一瞬间被数以万计的用户接收,产生这么多想要薅羊毛的用户算正常(即使是凌晨,中国的夜猫子也确实不少)。

购买50箱以上的订单共451个,相比14.05万,451这个数字就显得少了,也正常,毕竟按一箱12瓶计算,50箱也有600瓶了,若是普通消费者,600瓶的量也差不多了,且再便宜的羊毛也是要花钱,600瓶的量付款也要小一万块了(根据一位消费者晒出的截图,其购买了1000箱,共支付1.58万元,平均每箱15.8元)。

而最大的订单有41000箱,我们没其他数据,也不确定这种4w+箱的订单有多少个,或者说万箱订单量占比是多少。但从1万箱来说,若一箱12瓶,1万箱就有12万瓶,我很难相信这是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或许这个消费者就是顿顿离不开气泡水?或许这个消费者本身就是个供货商?批发商?经销商?或许这个消费者是个非常有头脑的人,一个薅羊毛的机会,抓住了一转手,小几万块到手。再或许......,这不是个普通的消费者?

嗯,我更倾向于将这种行为异于普通用户的用户视为非普通用户,也就是异常用户,也许,可能还是某一有组织、有计划的某团体中的一员。如果是这种消费者,那元气森林后续正常的沟通可能不一定奏效了,毕竟这些人就是以这个为“生”,薅羊毛一把好手,如果你不给我发货,那后续我还有别的方法“治”你,比如投诉,或借助媒体曝光些什么,薅不到大的也可以薅点小的。

由此,结合前阵子对于电商黑产相关内容的了解和讨论,聊一聊电商黑产。聊电商黑产,得从网络黑产说起。

网络黑产,指以互联网为媒介,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和网络空间管理秩序,甚至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带来潜在威胁(重大安全隐患)的非法行为。常见的有网络账号的恶意注册、数据窃取、恶意攻击、违规广告联盟、诈骗等。电商常见的黑产(电商黑产)有刷单、薅羊毛、恶意攻击、窃取数据(爬虫)等。比如之前某知名电商平台重大bug被薅羊毛,一些社交电商平台如小红书可能存在虚假的种草笔记、刷赞刷评、违规广告等。

而黑产用户本身可以划分为个人和组织两种(此种划分属个人理解层面的划分,不具备专业性)。从某种层面上说,组织性的更称得上是电商黑产。

个人是指被雇佣参与作弊,如一些学生、宝妈通过帮别人刷单赚取某种利益,也有的是个人用户通过某些渠道领取大额优惠券,薅羊毛,一般这些用户都是实名账号,也是真实的用户行为,相对来说不易识别。

组织是指主动发起的、有组织的、通过一些软件和非实名账号(少量实名)参与作弊,获取利益,相对个人作弊,组织性的作弊相对更容易识别。这些组织可能有明确的人员分工,有先进的作弊技术。正如我之前提及的元气森林购买万箱及以上的订单,我更倾向于将这些订单猜测为有组织的薅羊毛,毕竟后续可以将商品进行倒卖从而盈利。

其实电商黑产在日常中不少见,几乎可存在于电商用户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如新人期的一些新人邀请红包,0元购,首单全额返等活动;成熟期的一些拉新活动;流失期的各种有无门槛的优惠券等。

而电商黑产带来的影响和损失更是常见,像提及多次的某电商平台大额无门槛优惠券bug,拉新活动的红包(假账号注册),遇到羊毛猛薅,薅到你破产等。

而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平台或商家,也会影响普通用户。以pdd之前的百亿补贴新iphone活动为例,如果遇到有组织的薅羊毛,那平台花钱补贴做的营销活动效果便大打折扣,可能没办法更好地实现拉新、促活的目的;对于商家而言,参与了活动,但商品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播;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羊毛被有组织的薅走了,享受不到电商平台带来的活动优惠,没获得本应属于普通用户的权益。

因此,针对电商黑产,各公司的风控部门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以期避免平台受到损失,避免商家得不到应得的利益,保障正常用户的利益。但显然,风控这条路任重道远,很多公司的风控规则可能还有待改善,我并不专业,但单从例如无法购买、砍单等可能命中正常用户,影响用户体验等方面看,这条路还需要好好走。

非专业风控,连业余风控也算不上,也就不耍大刀了,单从我个人的了解谈谈对于黑产用户的识别和防控。

针对黑产用户的识别和防控,可分为前置和后置两个阶段。

对于前置阶段,可从活动规则设计和前置风险识别两方面考虑。

提高作弊成本是有效防控黑产用户的手段,基于此,在进行活动规则设计时,可以考虑提高提现、返现门槛/时限,最大程度提高作弊成本,且给风控识别并处理黑产用户留有较为充足的时间。此时也需考虑活动规则的阐述,避免存在某些极易被攻击的漏洞,被羊毛党们抓住把柄,进行投诉、攻击。

而前置风险识别指在用户注册/登录环节通过对手机号码进行标记识别(包括位置、话费使用情况、流量使用情况等),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对于后置阶段,主要考虑通过对已知的用户特征、用户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属于黑产用户,是否满足某些风控规则,这时一些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建模等方法就派上了用场。

当然,无论是前置阶段还是后置阶段,都还有其不足之处,比如后置阶段是通过对用户特征、行为特征识别分析从而进行某些操作的,这其中的准确性以及滞后性,对风险的规避性等都有待考究。

还是那句话,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吧。偶尔针对自己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了解、学习和讨论也还是蛮有趣的。上述内容如有不妥,仅代表胖里个人观点,可找胖里交流,也可加群参与讨论。

◆ ◆ ◆  ◆ ◆
麟哥新书已经在当当上架了,我写了本书:《拿下Offer-数据分析师求职面试指南》,目前当当正在举行活动,大家可以用相当于原价5折的预购价格购买,还是非常划算的:
 
   
数据森麟公众号的交流群已经建立,许多小伙伴已经加入其中,感谢大家的支持。大家可以在群里交流关于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相关内容,还没有加入的小伙伴可以扫描下方管理员二维码,进群前一定要关注公众号奥,关注后让管理员帮忙拉进群,期待大家的加入。

管理员二维码:


猜你喜欢

● 卧槽!原来爬取B站弹幕这么简单
● 厉害了!麟哥新书登顶京东销量排行榜!
● 笑死人不偿命的知乎沙雕问题排行榜

● 用Python扒出B站那些“惊为天人”的阿婆主!
● 你相信逛B站也能学编程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办公软件,微软,电子商务,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