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余秀华的那首 “我要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火了之后,她的诗集陆续发表并热销两岸三地。读到余秀华的作品是在台北松烟的阅乐书店,书店里大面积并排罗列一位作家的作品,她算为数不多的一位。
随手翻到她的《无端欢喜》,就被她的文字深深吸引,因为她的文字进而想要了解她这个人,读到她的简介着实让人震惊。余秀华是一位湖北农村妇女,因脑瘫留有后遗症,走路不稳,口齿不清。我对这位女诗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感,读了她所有的作品后,深深的喜欢上了她。
她在《无端欢喜》里写到: “看着院子里晾着的旧毛巾,颜色已经毁不见当初,但是看着它我就觉得安心,仿佛日子被晾在藤子上,把霉斑和破洞袒露给阳光。”
“这样的时刻一直被我热爱,由衷的热爱。当我第一次感觉它的美好时,这热爱就不曾间断。它一定无数次的抚慰了我的悲伤和迷茫,在我不经意的时候,它多次给了我不动声色的希望。让我一天天从床上跳起来,对大自然的热爱一定是一种天性,它不会让我们背离自然很久。”
她就是把那种泥土中的生长,门墩上的期望,化作了有力量的诗句。把简单的日常,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效果却出乎意料的触动心灵,她对文字的运用是充满了天赋和灵性,仿佛她的文字可以穿透人的内心直达灵魂深处。她笔下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灵魂。
有人说诗歌是余秀华的拐杖,因为诗歌余秀华才可以站的笔直。
很想从余秀华的诗歌里找到她是如何从一名农村妇女成为一位诗人,却找不到。她不会告诉你她读过多少书,才能写出诗歌,在为数不多的字里行间可以捕捉到她是一位曾读过很多书的诗人。
诗歌本让人联想到的是星空,月光和无边的浪漫,余秀华的诗却让人触摸到了真实的大地。隔壁家的猫,流浪的狗,门前的树,书上的鸟,房檐上的草都是她诗里的日常,读她的诗歌,常常有一种置身在她家院子里的错觉,仿佛在一个阳光不错的午后,在院子里支起一张小木桌,坐在小板凳上写诗的不是余秀华而是我自己。或许是因为相同的乡村生活经历,她的每一首诗都让我有无尽的回味。她也写孤独,但孤独在她笔下也特别的有意境,她说:“我只要一平方米的孤独,一盏灯,一本书,一个疾病。这无人涉足的一平方米,这阳光照不进来的一平方米,有井那么深,那么幽暗绝望”。
在朗读者中,董卿对着余秀华说:"你写了很多有关爱情的诗歌”。 余秀华回答说:“一个人某方面欠缺,就特别的向往那欠缺的一面。余秀华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我们爱过又忘记》里有很多篇章都是描写爱情。但是这位十九岁就结婚,有着二十年婚姻生活的诗人,却一直未曾得到过爱情, 一直生活在幻想和追寻爱情的路上。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一定不难想象一位残疾女性在农村生活的艰辛。以余秀华为原型的自传体小说《且在人间》在收获杂志发表后,她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她仅是位诗人还是位可以写小说的优秀作家。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周玉患有“脑瘫”, 走路不稳。尚在不懂爱情的年纪就嫁给了倒插门的女婿吴兴东,吴兴东常年在外打工,是一个坐过牢的强奸犯。但他同周玉结婚的时候却隐瞒了自己的这一段不光彩的经历,吴兴东认为周玉作为一个残疾女人,他娶了她已经是倒了八辈子霉了,周玉应该要感恩戴德,谁料想周玉不愿意在吴兴东面前低头。一个残疾女性在农村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从周玉的母亲就能突显出,周玉的母亲认为有男人愿意娶自己的女儿,尽管这个男人吴兴东没什么本事,赚不到钱,其貌不扬,但是至少他愿意娶她的残疾女儿。她不止一次的对周玉说:“你要对吴兴东好一点,你不对她好, 不跟她睡,他赚的钱自然不会给你。”
周玉自然是不愿意向吴兴东低头的,只要吴兴东一回到家里,周玉就浑身不自在起来, 吴兴东见到周玉看到自己就绷的像僵尸一样, 气也不打一处来。有一年过年回家,吴兴东打工的老板拖欠工钱,他就把周玉带上一起去向老板讨债,到了讨债的地方,吴兴东指着一辆车说:“这个是老板的车,只要这个车一开过来,你就在车前面一趟,老板看你是残疾人也不会拿你怎么样”,周玉绝望的说:“如果车把我碾死了呢?你就为了这五百块钱要搭上我的命吗?”。吴兴东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失败者,因为是倒插门女婿,他在周玉家也找不到归属感,他是因为走投无路才娶了周玉,给自己一个落脚的地方。他不曾爱过周玉,也从未给过她温暖。
因为周遭环境对周玉的不公平,整个社会对残疾人的漠视,她虽身体受到禁锢,却一直向往精神上自由和平等。她喜欢上了电台主播阿卡,她将自己对爱情的期望都寄托在阿卡身上,她给阿卡点歌,给阿卡打电话,她喜欢电话那一头阿卡温柔的呼唤自己的名字,她甚至撑着摇摇晃晃的身体,独自一人搭长途汽车去阿卡的城市看阿卡。活在期望里的爱情终究无法走进现实,她并没有得到自己期望的爱情。
但是她通过写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终于实现了和吴兴东离婚的愿望,周玉拿到稿费后打电话给吴兴东说:“如果你一个月内回来离婚我就给你15万,第二个月十万。”就这样,周玉一个月内就离婚了。她终于摆脱了没有爱情的婚姻,获得了自由。有钱后的周玉也并没有不管不顾吴兴东的死活,她给吴兴东买了一套房子,他生病住院她依然去照顾他。这就是周玉骨子里的善良以及对吴兴东的怜悯。
《且在人间》结局了,余秀华精彩的人生才刚起步。她勇于打破困境,努力奋斗的精神鼓舞了无数人。她的成功让更多的人获得了力量,一个人的美貌终将会随着岁月老去,一个人的才华,纯良的本性,对人和物的怜悯,会一直温暖自己和他人。
某些日子,我依然会翻起余秀华的诗集,愿意畅游在她有力量的文字海洋,做一只寂静的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