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陋室,犹有光(1)

          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都有一方令人羡艳的陋室,于其中,品香茗,捧墨卷,叹古今,论得失,可是好不惬意!

        我国著名作家和画家丰子恺的书房就叫“缘缘堂“,你们也许奇怪,如此出名的作家为何竟给自己的书房起了这样一个听起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名字,甚至有些土里土气,但实则不然,他的书房是有故事的。

      丰子恺起初并不知道应该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便询问自己的恩师弘一法师,也就是李叔同,后者信佛,便让丰子恺将自己喜欢的字写在一张张纸上,将纸团成团,打乱顺序,放在佛像释迦牟尼面前,随意抽选。

        也许是命运捉弄,也许是缘分使然,丰子恺两次都抽到了“缘"字,他与恩师相对无言,有些忍俊不禁,于是丰子恺便有一说一,当真取了这缘缘堂作为自己的书房的名字。

        可惜后来“缘缘堂”被日军炸毁,丰子恺悲从中来,便将自己的许多作品都以缘缘堂命名,也就有了后来的缘缘堂随笔等作品。

          这第二个要说的就是明末诗人张溥,他的书斋叫做“七录斋”,这个名字,顾名思义,因张溥幼时太过好学,为了背熟文章,他先熟读之,遂将原书尽数烧毁,然后凭借记忆默写一遍,而后继续重复,共七次烧毁,七次誊录,遂将其烂熟于心,故而其书斋得名“七录斋”。

          再者就是梁启超的“饮冰室”了,十年饮冰热血难凉,梁启超多年来对中国的命运忧心忡忡,正如庄子人世间所说:“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其忧国忧民之情,字字珠玑,篇篇含血,可见一斑。

            还有曹雪芹先生的“悼红轩


”,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他终其一生,于贫病交加中笔耕不辍,却仍是没能够完成这部旷世奇作,便撒手人寰,一命呜呼,何其哀哉!

            但今天我要讲的这个书斋,并没有那么出名,也没有那么宽绰,甚至有些简陋,一丈见方,也确实逼仄,但就是这样的小窝,于其主,却也是多可喜亦多可悲。

详情见————斯陋室,犹有光(2)

你可能感兴趣的:(斯陋室,犹有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