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服务与临终关怀》第1、2讲学习感悟

      老年人如果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但是他的心理还没有转变过来时,这时候他表现出来的不良情绪,你把它看成是"病"是不恰当的。比如说他退休了,这时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引起心理失衡,这是因角色转变状态下的一种正常反应。所以对待老年人的心理服务应该是发展性的心理学服务模式,而不是治疗性的模式。发展性心理学模式既有发展性又有干预性,干预就是做一些积极的行为,做一些调整使其发生改变。

      对老年人的心理服务我们能做些什么什么?能干预什么呢?

      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社会功能特点,要让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这是我们做老年人心理服务未来的走向。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生理功能会逐渐衰退,比如行动变得缓慢、视力模糊、听力下降等,就容易被社会、被家庭边缘化,找不到存在感和认同感,家里人不让他们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家里的大事小事也不让他们参与。作为晚辈觉得这是孝顺老人,把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可是老人觉得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有种被抛弃的感觉。这就是说我们剥夺了他们的社会权力和心理权力,老人一旦退出所有社交功能,他们心理功能的衰退速度比生理功能衰退的速度还要快,可能很快就真的需要我们照顾了。

      我们不能因为老人生理功能的衰退而忽略了他们心理功能的强大,不能把他们当成隐形人,他们的"老糊涂"只是没被尊重而坚持的一种固执。可以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有价值的人。

      我的奶奶八九十岁了,她老人家就闲不住,即使行动不便拄着拐杖,去哪里只要你愿意带着她,她都会很开心地跟着你。家里的亲戚有啥喜事她都乐意参与,而且还随"份子钱"。我们常说,您都这么大年纪了关于人情往来就不用管了,可是好像她从来就没有听过,自己能做的事从来不麻烦别人,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奶奶的行动有可能不便,不能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限制了她的自由,可是她的精神世界是自由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年人心理服务与临终关怀》第1、2讲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