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中那些妖艳的小标题,骨子里都是贱货
韦志国原创作品
关于公文小标题的这个观点,我犹豫了很久到底要不要写。我能够想象出来,很多人是反对我这个看法的。但是,最终还是没憋住(年龄越大越憋不住)。
一句话:公文中那些对仗工整、类比形象、言辞创新的小标题,都是不入流的拙劣手法。
这样说,显得很刻薄、恶毒,显得很没有风度,会伤了很多人的心。
可是没办法,我真是这样认为的。
比如以下两组小标题,表面看都很妖艳,可骨子里全是贱货。
战略上要“扣扣子”
履行上要“担担子”
落实上要“钉钉子”
在精准施策上着力
在精准扶持上聚力
在精准服务上出力
不用再多举例子了,相信公文新司机和老司机都曾经见过、写过这类的小标题。
这类小标题的特征首先是工整。刀切斧剁一般,字数严格统一,句式完全一致,对仗严丝合缝,实在标志极了。
特征之二,修辞讲究。用上了类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而且比较妥帖(不贴切的当然也肯定不用)。有的还用网络上的热词热语,显得潮味十足。
不费一番功夫,不搜肠刮肚一番,根本写不出这样的小标题。
是不是忍不住要给他们点个大大的赞呢?
但是,我要问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您相信、认可、赞同自己写的这种东西吗?不要欺骗自己,凭最本真的内心感受一下再回答。大家都是写稿的,心意相通,内心深处的声音是相同的。自己都不认可的东西,还想获得别人的认同,怎么可能呢?
第二,用大量的时间精力构思设计小标题,还有多少时间精力来认真思考正文的内容与表述?时间精力的总量是恒定的。思考打磨正文的时间精力不足,难免质量堪忧。导致的结果是,华丽的袍子覆盖着邋遢的身体。
第三,内容上与正文真的就那么匹配吗?削足适履的情况究竟是否存在?为了形式而牺牲内容是否能够完全避免?
第四,靓丽的小标题是否给写作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例如“扣扣子”这个类比一定要在正文中有所体现和解释,而这些内容很可能并不是本文所必须写的内容,纯粹是为了呼应标题而不得不增加的。
第五,亮眼养眼的小标题是否给理解正文带来干扰?看文看题,让人眼前一亮的小标题的确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读者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小标题上了,对理解正文很可能造成干扰。
写作公文小标题的正确姿势应该是怎样的?党中央国务院的很多重要文献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可惜,很多人天天学文件,却总是不借鉴。
2018年“两会”报告的第一部分的小标题基本上是酱婶儿的: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
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
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小标题的本质作用是,清晰准确地概括本部分的内容。只要能实现这一功能,不妨粗犷一些、自然一些,简单一些、古朴一些、“断舍离”一些。
妖艳小标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公文工作者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焦虑与追求。
解决具体问题,不如一线的业务骨干。
提出真知灼见,不如专门搞研究的专家。
统筹协调工作,肯定不如上级领导。
可偏偏又在一个以文辅政的岗位上,只好在“文”的方面大做文章了。
妖艳的小标题,美则美矣,美言不信。
公文写作讲究的是“内容为王”,而不是“修辞为王”。
营养专家们有个共识:越是深加工、细加工的食品,天然营养价值的流失就越多,相应地不必要的添加剂也就越多。
对于公文小标题而言,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