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毁”掉了童年——读《童年的消逝》

  “成人和儿童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成人知道生活的某些层面不适宜儿童知道,比如种种奥秘、矛盾冲突、暴力和悲剧等等;而在现代世界,儿童逐步走向成年,我们正把这些秘密以我们认为在心理上可以吸收的方式透露给他们。”

  印刷术、电报的产生让童年这个概念变得清晰具体,儿童与成人的区分也显得明朗,而电视的出现又破坏了这种近似割裂的状态,被迫打破了原来的信息等级制度。当媒介技术越进步,信息传播越自由,家长就对监管儿童越无力。问题不是家长应该让孩子看什么,而是家长对孩子看什么根本无能为力。媒介技术让我们越来越难向儿童保守成人世界的“秘密”,也让成人对儿童的消费重新火热。

  童年,变成了成人为儿童构建的一个乌托邦,隔绝了丑恶,隔绝了悲伤,所以拥有童年的儿童是天真烂漫的。可是,在网络信息杂乱,儿童获取信息门槛如此低的今天,成人和儿童的兴趣和风格上好像没了很大的差别,所谓的童年,或许真如书名所说,童年,确实消逝了。

  在书的最后一章《六个问题》中,波兹曼自问:“有没有一种传播技术具备某种潜能,足以保持童年存在的需要?”他自答:“唯一具备这种能力的技术是电脑。为了设计电脑编程,人们基本上必须学习一种语言,这意味着人们必须掌握复杂的分析技能,类似于一个完全有文化的人需要具备的技能。”波兹曼低估了电脑技术的发展,高估了电脑的文化属性。实际情形是,电脑以及以电脑为基础的网络,比电视更加娱乐至死。

  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社会不等我们同意,甚至在我们还在揣测和适应时已经发生了改变,而我们对于发生的变化无能为力。传播媒介代表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变化;它们具有使我们经验改观的魔力,我们却习已为常。我们总是习惯于认为,历史是以一种平和、有序的方式前进,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积淀观念,总觉得正在经历的一切都显得意味深长。年轻的人们也会说上一句“我们的二十年活过前人的两个世纪”。只不过,我们永远也无法确认,这种高密度,快节奏的生活,是否就一定比以前那缓慢而悠长的岁月更值得珍视。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什么“毁”掉了童年——读《童年的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