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再婚给孩子带来痛苦怎么办?

赵冬青:

大家好,亲爱的妈妈们,‍‍在回答今天所有问题之前,我想先讲一个我对心理学中父亲和母亲这个概念的理解。

在精神分析中确实有‍‍一个基本的理论,叫做‍‍人的性心理发育阶段理论,‍‍这里说性心理发育并不只是指性的方面的发育, ‍‍实际上是人的整体人格‍‍的发育。在这个理论中‍‍会强调父亲和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但是这里提到的父亲和母亲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或者说生物学意义上的爸爸和妈妈,这里的“父亲和母亲”指的是‍‍有着父性意义的人和母性意义的人,也就是父亲这个角色,母亲这个角色。

比如说,‍‍在一个家庭中妈妈可能是不太容易去‍‍感知孩子的情绪情感的需求的,而这个家庭中的父亲表现出更加的温和,‍‍更容易在情感上和‍‍孩子贴近,那么这个生物学上的男性爸爸,实际他身上有更多母性的特征,实际上在承担母亲的角色,发挥着母亲的功能。‍‍有些母亲,虽然本身生理上是母亲,但是她的‍‍情感的发育,心理的发育上,并不具备母性所需要具备的一些特质,‍‍她就很难成为心理学中的“母亲”,难以发挥母亲的功能。

那么讲这些我想说什么呢?

我想说的就是‍‍,‍‍当然我们希望给孩子一个成长环境,‍‍比较理想化标准化的成长环境,家庭中‍‍爸爸就是‍父亲,有着父性力量的人,妈妈就是母亲,有着母性关怀的人。但是‍‍现实是‍‍,我们目前的处境是家庭中‍‍没有这个父亲。这个爸爸是缺失的,但是这不意味着‍‍父性角色就缺失了,‍‍他有可能是生活中的那个姥爷,‍‍那个舅舅,‍‍也有可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幸遇到的一位跆拳道教练,‍‍书法老师,‍‍也有可能‍‍就是母亲!只要这个母亲能够行使父亲的功能。这就是我们说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人,她的人格中同时有着‍‍母性的‍‍一部分,也有着父性的一部分,‍‍既能够给孩子情感上足够的贴近,也能够给孩子立好规则。

所以我讲完这些,我就是想和大家说,虽然在现实层面‍‍爸爸不能在这个家庭中出现,甚至‍‍几乎在孩子的整个生命里都不会出现,‍‍但是‍‍这不意味着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够获得来自父性的‍‍这一部分的支持。‍

01

妈妈问题一

陌,男孩子14岁。想请教老师的问题如下:

孩子的爸爸和我离婚后迅速展开了几段恋情,但是最终又和当年横亘在我们婚姻关系的那个女人确定了关系,并领了证,女方现在也怀孕好几个月了。前不久孩子的爸爸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亲口告诉了孩子这个事情,对孩子的打击特别大。从他爸爸那里回来后明显精神不佳,天天没心思上网课,不是躺在床上沉默不语,就是瘫在沙发上胡思乱想,我很担心。尤其是孩子觉得他爸爸跟那个女人当年的事件(那个女人的老公拿着刀来我家闹事,报警才平息)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生活,被同学们嘲讽讥笑,本来以为初中到外地就读会跟这段痛苦的日子断开,可是昔日的小学同学也有在现在这所初中就读的,所以他爸爸的这些事情又会被同学们知道,议论!他还问我,假如有一天看到爸爸抱着一个婴儿,拉着一个孩子叫他的爸爸也叫爸爸,他会怎么办?看起来孩子真的很痛苦。几次说真想快点结束这样的人生来生投胎做一个狗,觉得自己太命苦了。孩子很爱他爸爸,可是现在又觉得爸爸带给他好多耻辱,他也非常矛盾。请教老师,我该怎么引导孩子?

赵冬青

面对孩子的痛苦和无力,想来你的内心也倍受煎熬。看到你描述与孩子父亲离婚前后的这一段经历,隐隐还能体会到你的无助和愤怒,也忍不住会关注到你的情感。不知道在这场变故中,您有着一些怎样的情绪体验,您是怎么感受自己的?是否现在还在体验着被背叛的伤心、愤怒,对婚姻失败的恐惧,感受到被抛弃,甚至觉得自己很糟糕。如果是这样,你还要去打起精神给孩子做这一部分的工作,这真是太残忍了。我看到这是一个14岁的孩子,他跟父亲的感情很好。从您描述的状况来看,孩子可能正在经历着一场‍‍重大的丧失,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受非常痛苦的阶段,面对这个丧失,‍‍让他有空间,能够充分的表达他的悲哀,‍‍在能够被人理解和支持的环境里。‍‍母亲这个时候,如果可以‍‍放下焦虑去倾听孩子,‍‍倾听孩子的悲哀,可能对他会有些帮助。‍‍我想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真的听一听,‍‍他不加修饰的描述他的感受和他的想法,‍‍他对父亲的恨、怨、不理解,对父亲的爱、信赖、崇拜,对可能失去父亲的爱的深深的恐惧,在父亲出轨离婚这一系列事件中,他是怎么看的,他会不会因为这些大人的事情感到羞耻,会不会担心别人怎么看待他,这是一个关于自我认同非常敏感的年龄,他会不会已经把对自己的认同和父母婚姻的变故联系在了一起。通俗的说,“我爸出轨了,我爸妈离婚了,太丢人了,我是个丢人的孩子。”同时,14岁,他也具备了一些整合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帮助他整合的去看这些问题,这些变故也可能对他心理发育和思想发展都是有帮助的。

所谓整合,就是他有恨父亲的一部分,‍‍也有着爱父亲‍‍信赖父亲,把父亲作为自己人生偶像的一部分,‍‍这就是他对父亲真实复杂的情感,帮助他理解到这点。 ‍‍他既不会只停留在‍‍我爱父亲,‍‍去否认父亲‍‍在婚姻中‍‍犯下的这些错误,‍‍也不会不知如何去面对这个未来可能有的这个弟弟或妹妹,‍‍只是停留在恨的那一部分,‍‍去‍‍拒绝感受他对父亲的爱和信任。怎么能够让他‍‍整合起来看,这个工作不容易。您所说的”引导”,在我看来确实不是一两句掷地有声、发人深思的话能够完成的,‍‍这需要您有这样的一个心理空间,去容纳孩子现在这样一个状态。其实我更建议您身边如果有,‍‍比如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或者是‍‍心理咨询师,我建议可以给孩子做一段咨询,‍‍‍‍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帮孩子走出这一阶段。

02

妈妈问题二

Asher,男,5岁8个月,离婚后,当别人问孩子爸爸叫什么?孩子会沉默不语,不知如何回答,表现的也会突然不自信。有关这个问题,我该教孩子如何回答,和不影响孩子心理呢?

赵冬青

看到您的问题,体会到当别人询问孩子,孩子沉默的同时,你的内心似乎有很多复杂的情感。我很想知道,那是些什么样的情感?我想再问问您,如果有人问您,您孩子的爸爸叫什么,‍‍您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在你的猜测中,孩子的沉默意味着什么?您说的突然很不自信,具体是怎样的?您怎么判断出这些表现是“不自信”?(文字答疑中我可能会有一些主观的假设,不当之处还请谅解。)我上面说到的“感受”“猜测”,一定程度上就是您自己和您认为孩子面对这个问题的想法和感受。我们内在有很多复杂的情感、需要,‍‍但是我们觉察不到或不愿察觉,我们可能把这些放到孩子身上了,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投射”。 如果我们和孩子没有就这个问题做真实有效的沟通,其实我们是不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的。一种可能是孩子的想法就是您的想法、您的担心,孩子已经接受了您有意或无意中传递的一些信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有一些自己的感受,想法,但是受制于年龄还不能很好的表达,或者,环境不允许他做这样的表达。(比如,在有些离异家庭中,爸爸是不能被公开谈论的话题,在孩子心中,这个不能被公开谈论的人,会不会意味着错误,一个错误的人是我的爸爸,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所以,您在这个问题上真实的态度对孩子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您会不会多少有些担心,因为离婚,孩子低人一等。我也不免担忧您是怎样感受自己的?你还好吗?5岁8个月,他大概已经能够清楚的知道在一个家庭中需要有父亲、需要有母亲,‍‍所以面对生活中没有和父亲天天在一起,‍‍您和他曾经做过什么样的交流,他自己是怎么看待和理解的?他内在怎么看待自己是作为一个父亲不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我是一个很好的孩子,我有一点点和大家不一样,就是我的父亲不和我生活在一起,但是我是好的!”那么别人问到类似问题,就不会激活他对自己不好的感觉。也就不会不自信。

03

妈妈问题三

花生,男,24M,和妈妈外公外婆生活,外公是生活中的男性榜样,父亲每月例行探视,随着孩子长大,该如何引导父亲这个角色?

赵冬青

我在开始答疑之前讲的这段话可能更适用于您的问题。您问题中的“该如何引导父亲这个角色”,其实我不是特别的理解。您是说,怎么引导孩子理解自己没和父亲在一起?还是说如何在生活中树立一个父亲的形象?24个月就是两岁,‍‍前三年‍‍母亲是更重要一些,这点可以安心。您提到了孩子生活中有外公,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让人安心的事情,外公‍‍可能承担的就是‍‍父亲的这个角色。‍具体的,如果您愿意,再看看我写在答疑前面的那段话吧。

04

妈妈问题四

茜茜,女儿,两岁半,一直跟着妈妈外公外婆生活,男方孕期出轨,赌博,女方多次提出离婚并起诉都无果,孩子出生就一直是分居状况,孩子父亲也从未探视抚养过孩子,女儿现在也不知道父亲这个角色,有时候她会学着手机里面的叫我们爸爸,但是我告诉她我是妈妈,你也有爸爸,只不过爸爸在外地,以后就回来了,不是所有的小朋友爸爸妈妈都在一起生活的,可她就觉得我没有爸爸,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引导她,我怕以后上学她会觉得自己和其他小孩不一样,怕她心理会受影响

赵冬青

看到您的问题,其实也是挺心疼的。先说说,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没见过爸爸,就觉得没有爸爸,她无法内化一个从没接触过的人,我觉得这也正常。(我猜想孩子的“我没有爸爸”,可能和我们理解的“没有爸爸”不一定是一回事儿。)但我感觉您非常害怕,害怕孩子“觉得自己没爸爸”,孩子的这个想法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允许我直白的问一句,我听您描述了您的婚姻,在这段令人耗竭的经历中,您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是能体谅到自己的艰辛,抚慰到自己?还是时时体会到羞耻和内疚、孤独无助,因此担心孩子会有同样痛苦的体验,也因此特别的恐惧未来在集体环境中孩子会遭受什么?所以,您担心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您自己那里。我们不因为婚姻的变故就低人一等,我们的孩子也是。

我对上面第二个问题的理解,也适用于这里,如果您愿意,往上翻一翻。

诚然,现实中总会有一些人明里暗里会表露出对于单亲孩子善意的心疼或恶意的贬低,孩子每次面临这样的人和事,或许会对自身产生些怀疑,这也恰好是我们再一次和她一起,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事件中,理解她自己的情感和需要的好机会。把这些挑战看成成长的机会吧。在我这里,确实没有能够三句两句解决您的困惑的话术。具体的理解都要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

 “XX这样说,这样做,孩子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有什么不舒服吗?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你愿意多说说吗?你需要妈妈做些什么?当XX这样说这样做时,你对自己的感觉有什么不好吗?你想对XX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不去否定她的感受或想法,倾听,然后告诉她你的感受和想法。

写给您一句我在咨询工作中非常喜欢的话:“恢复能力的根源,在于感到自己在一个充满爱、和谐和沉着冷静的人心中被牵挂,被理解。”

05

妈妈问题五

TIM男孩,四岁半。老师好,因为我朝九晚五工作,平时一直是外公外婆帮忙带孩子,我们对孩子比较疼爱和尊重,基本上不打孩子,但是孩子有些不好的行为让我们很困惑,不知道究竟不打是不是不对。一个就是孩子很磨蹭,吃饭,洗澡等等一些小事经常要叫很久才动,刷牙的时候拿着牙刷玩,半个小时都刷不完。第二个让我们很烦恼的是脾气大,一不按照他的意思去做就大发雷霆,经常是拿物品发泄,比如用我的衣服擦嘴,摔碗碟等瓷器,生气的时候脸发红浑身发抖,看出来情绪很大。但是,在外面别人欺负的时候又不反抗和还手,最多就嘴上说一些比如我是奥特曼我很厉害等等的话,有点嘴上逞强的感觉。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推打的时候也不还手,只会破坏对方的玩具。偶尔也打过,但是好像没什么用。想请教老师,遇到这种行为该不该打?这样的性格怎么纠正?谢谢!

赵冬青

您问道:“不知道不打是不是不对。”就是说:“理论上打孩子不对,但是除了打并没有别的方法给孩子立规矩。”

我们来看看具体问题:

1、孩子很磨蹭。吃饭洗澡要叫很久才动。刷牙半小时。

这种情况是四岁孩子的适龄行为。这么大的孩子都是活在当下的,没有时间概念。妈妈可以优化一下提醒方式。比如:提前告知孩子倒计时的时间,给孩子一个缓冲:我们再过五分钟吃饭。然后每过一分钟提醒一次:还有4分钟,3分钟……时间到,小兔子蹦哒到饭桌上来。或者直接问问孩子,我怎么提醒你,你会愿意停下来正在玩的事情,过来吃饭呢?我们约定一个暗号?

2、孩子生气的时候会大发雷霆,用砸物品发泄。

孩子生气,是引导孩子管理情绪的好机会。平时给孩子讲讲情绪,告诉孩子我们生气的时候身体里发生了什么,情绪的名字是什么。“我们可能会身体发热,发抖,会想发出火红的咆哮,会想摔东西,会想打人”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时候,这样的情绪。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都是正常的。但是我们表达的方式有对错,我们可以说:我很生气!可以把生气画下来,但不可以毁坏东西。可以借助各种情绪管理的绘本教会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孩子需要向大人学习如何管理情绪,需要有可以模仿的榜样。越是不被允许表达情绪的孩子,内心会越没有力量。孩子没有需要被纠正的性格,只是暂时没有学会管理情绪的方法。人的行为背后,都会有动机,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满足他深层的心理需要,才有可能从根本上矫正他的行为。他在家中激烈的表达,在外面怯懦的表达,这不是他的错,恰恰是他的艰难。体谅到一个四岁的孩子正卡在他的艰难中,我们抬起想打的手就放下了。

06

妈妈问题六

女孩5岁,平常工作很忙,一整个白天都在上班,从早上7点到晚上6点才回家!孩子在家给我父母带,晚上回去通常要加1个小时的班,孩子就跟着外婆去广场上玩!还好同小区有年龄相当的小伙伴可以一起玩!但是我基本一整天都没有时间带孩子!我平衡不了工作与孩子!工作是我生存的条件,但是长期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是不是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因为工作占了2/3的时间,有时候遇到心情不好,真的就没带孩子!

最多每天挤出两个小时来带孩子,就不错了!我想问这么忙,带孩子的时候我可以做些什么,来提升短时间的高质量的陪伴!平时都是外婆外公带,但是小孩对外公还是有抵触,认为外公不爱她,孩子也不尊重外公!每次我都跟孩子讲好多!孩子好像理解不了!我是不是把我对父母的愧疚压给孩子了?

赵冬青

我看到您最后问了一句话,我很受触动,您问到是不是您把自己对父母的愧疚放到孩子身上?我觉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觉察,事实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但我想这个觉察可以帮助您更多的去理解自己。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有可能把自己的需要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时,我们就有可能停下来原先的行为,换一个视角看待问题。这就是改变。

我先说说您关于安全感的担忧。‍‍所谓安全感的形成,最初是来自母亲(不一定是妈妈,可能是执行母亲功能的人,比如姥姥姥爷,阿姨)能够准确敏感的捕捉到婴儿的需要并给予持续恒定的恰当的满足,通俗的理解就是,养育者情绪比较稳定,对孩子的需要比较敏感,给与的满足不会太缺失或太过度,所以如果姥姥姥爷能够完成这些,其实就不必太担心您的忙碌会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这就是我们看到很多老人带孩子其实带的也挺好的。

孩子5岁了,应该已经在上幼儿园了,即使您不上班,其实您陪她的时间也就是幼儿园放学回来这段时间。但是这在您那里引起了很大的焦虑,我看到您在文字中,用了很多的感叹号,您是希望寻求更有力量的表达吗?还是会担心旁人不能真的理解到你的艰难?“我有一个为了工作忙碌的母亲”,这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孩子怎么解读?“我有一个非常忙碌的妈妈,她很能干,她努力的工作,她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尽她所能陪伴我,我妈妈很爱我。”

“我有一个忙碌的妈妈,工作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她总是那么疲劳,陪我玩的时候无精打采,我想,她更爱工作吧。”“我妈妈总是在忙工作,我猜她这样做就不用陪我了,她一定不喜欢我。”这是完全不同的看法,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所以您很忙碌,不是您的错。重要的是,她怎么看待您的忙碌?您自己怎么看待您的忙碌,会不会您在和她相处中心里有着太多的内疚,会过度的满足她。孩子会非常敏锐的捕捉到您的“愧疚”,也因此认为,妈妈的忙碌是错的,妈妈亏欠我了……放下焦虑,听听孩子的解读,也许很欣慰,也许吓一跳。真的贴近她的体验,我们就可以停止投射,重新面对您、您的女儿、您的工作之间的关系。您也就知道,在两个小时的陪伴中,孩子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去满足她的需要。我能想到的是,多和她做一些她想做的事情,比如‍‍游戏,这些游戏的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可以都是她,您就“乖乖”配合着玩吧,比如‍‍读书,比如一起玩玩具,一起画画……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贴近她的情感,少说教,多倾听。让她感受到妈妈全身心的和她在一起,理解她支持她爱她!这是多么温暖快乐的两个小时啊!

关于孩子和外公的关系,从您的描述中我很难做出判断。但是我想提醒一点,听一听她关于“外公不爱她”的这些话,别急着纠正或否定、说服,听听看,孩子是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让她多说说。有没有可能外公在和她相处的过程中,有一些羞辱和贬低的表达,老人觉得是为了教育孩子,孩子从这里解读到的是外公不那么喜欢我。孩子有权不喜欢某个人,给她表达的空间。但是,要学着去尊重。具体到如何尊重,可能需要明确告诉她,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话不可以说,如果生外公的气,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

你可能感兴趣的:(爸爸再婚给孩子带来痛苦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