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文化研究生院研究生课程~潜意识二十一潜意识和潜意识的特征(3)

上接(2)

研究生:阿水

导    师:胡中海

学习时间:2022/5/31~线上课程

课程内容:潜意识第二十一讲~潜意识和潜意识的特征

整理:阿水

大家别说我们只要俯首称臣就可以了,不可能的,中国你说怎么能俯首?我们不发展高精尖端武器吗?我们不发展我们的经济吗?我们只做低端的服装业吗?

如果我们要两百亿件服装才能换人家一架波音飞机,所以中国要为中国人去谋福利,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就叫立场。

但是为什么有的那些就要对美国要那个,因为他们的钱都在美国呢,他们有钱存到人家的公司里头。

举个例子,你就说一个人他挣钱,就买自己公司的股票,为什么要有立场,要统一思想呢?

你看,另一个人自己赚了钱,他买的是另外公司的股票,他希望另外公司倒闭吗?他会保护自己的公司吗?

不会。

这叫立场问题。

所以中国是需要有立场的,有立场保护我们的民众。

所以在座的各位,我们一个人之所以,别口口声声说爱国,一个人对自己的组织都不够有立场,他怎么爱国呢?

只要有利他就跑了,所以你看吧,这个在这个人群当中,芸芸众生当中很多人都是假的。假的。

他嘴上说的是一套,他做的是另一套,他就根本没有静下心来,能够做一件事,连自己要做的这件事情都做不了,他怎么去和别人去做呢?

所以你就会发现考核一个人呢?你就会看出来他的潜意识里面根本没有立场,没有统一思想。

所以我们从意识里面要统一思想,其实是在潜意识里边,我们是不是有共同的潜意识,所以我们来看一下:这些潜意识,它带来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迅速的判读归类,通常能够给我们有优势存在,那么潜意识呢,他不自觉的行为,潜意识里面,孩子们特别容易做出不自觉的行为来,不自知,不自知,他们会做出不自知。

因为在懂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之前,有些地方有些相当成熟的这种环境在引导他们的行为。

比如说原生家庭还有这个家族文化呢,环境当中。

比如说我们在家里边读英文,家长给孩子读英文,他根本不知道这是英文,他只觉得yes  no  I love you,……他干嘛?

他只是在不停的在大脑当中的刺激这个东西,他就形成了叫不自知的行为。

所以在孩子具有高层次的意识推理能力之前,早就出现了内隐学习,内隐记忆之类的无意识的能力。

婴儿甚至在子宫里边就能听到无意识听到外面的声音,然后具有无意识内隐记忆这个能力。

而他们的意识外显的记忆,则到了一岁之后才开始,所以大脑和外显记忆有关的区域,也比内隐记忆有关的区域要发展的晚一些,成年人常常会出现不自知的这种窘态。

就是他在潜意识里面他做的,他们无法进入无意识的心智,所以必须依靠意识来解读自己大脑当中在想什么,做什么,但是成年人至少还有一种成熟聪明的解读器。

也就是意识在解读,他是用意识在解读,那么他通常会做出正确的解说:比如说孩子们的意识解读器发展的比较慢,但是他的潜意识意识解读器没有发展之前,潜意识已经发展了, 还没有足够复杂的能够清晰的推断自己的思维,推断潜意识心智的这种想法做什么?

所以呢容易有不自知的行为,对于有兴趣研究心智的心理学家来说,那么有个两难的问题。

什么两难的问题呢?

因为衡量一个人的想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问他,问,而且很多认知发展研究必须仰仗孩子自我陈述。

偏偏意识系统的发展又比无意识系统慢,所以呢,单靠着我们陈述来评估儿童在什么年龄发展出什么样的能力特征,可能会产生不准确的答案。事实上这种错误已经在某些研究发展的领域造成了。

那你比如说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男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比女孩子要晚一些。

昨天晚上铁木真跟我讲了,他关于自己这一天的事,我对他做了一个鼓励,你今天的这个描述的非常的清晰准确,那么今天早晨开始进行了事实和观点的训练。

什么是事实,事实就是我们有意识的去观察这个事物,然后观点是我们经常直觉的就是说这人好笨,这个路好远,这都是我们无意识状态下我们在说,说的都是感受,都是我们的观点。

那么儿童什么时候能够学会这个减损原理呢?

两个小孩呢都训练半小时的钢琴,那A呢妈妈就给他一个冰淇淋作为奖励,而B呢?没有得到冰淇淋作为奖励,请问谁更喜欢弹钢琴?

所以大部分成年人都会说是B,因为A的动机可能多少是为了奖励,而那个B呢?没有得到奖励,所以它的内在的动机比较可能是为了兴趣,这就是所谓的减损原则或者折扣原则。

那么如果有另外的因素,比如说冰淇淋存在,内在的因素有兴趣,因果效应会打折扣,这就是我们说的要减损原则。

我们在星期六的内动力里边,我们就讲了有内因和外因,也叫内动力和外动力。

那么冰淇淋就是外动力,而兴趣就是内动力,发展心理学家对于儿童在哪个年龄段开始运用减损原则,也就是外动力慢慢的在失去了兴趣了,那么内动力慢慢产生了。

在这个典型的研究当中,研究者会让受试的儿童注意听类似于,刚才我们说的A和B这样的故事,并且说出谁比较喜欢这项活动,结果呢在八九岁之前,儿童们似乎会运用加成原则,也叫扩大原则,就认为受到奖励的人会比较喜欢,假定兴趣加奖励,那么这个兴趣增加了,到了八九岁之后,儿童会运用减损原则,会用减损原则了。

那么他们的兴趣加奖励,兴趣就减少了,所以认为相对而言,为了奖励的人比较不喜欢弹琴或者其他的活动。

但是另外有一些依据儿童行为并且不是靠陈述进行研究的结果,儿童早在八九岁以前就已经开始运用减损原则了,在这项研究当中,研究人员给予奖励,以鼓励儿童主动投入某一个有趣味的活动,然后再观察他们主动投入的时间长短,以评估他们对活动的兴趣程度。

比如说,有心理学家已经在做这样的这个实验,我们呢也可以通过,大家伙也可以自己设置这样的一些实验,就是心理学绝对不是我们只是听了概念,而是我们可以涉及一些东西,那么心理学家研究他们把受试的三到五岁的学龄前儿童拿上彩笔画画。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画画不是画画,是大肌肉群训运动,这个对孩子来说,一个星期好玩的活动,那么让其中的一些小朋友被告知如果画得好,会奖励小画家的这个奖励,另外的小朋友只要完全不知道奖励这回事,之后,研究人员在自由作画的画画的教室里边,开始测试:每一个儿童自己主动画画的时间长短,结果正如他们预测的,先前被告知有奖励的小朋友明显的比完全不知道有奖励小朋友差很多。

他们似乎把减损原则运用到自己的行为上,不一定意识到,但是为了得到优秀的小画家的奖励而去拿起这个笔画画,那么他自己必定不怎么喜欢画画。

那么为什么儿童到了八九岁之后才开始会运用减损原则来解释别人行为,或许就是因为适应性的潜意识比意识解读器更早的就学会了减损原则。

所以说学龄前的儿童受到无意识的推论系统的影响,就已经按照减损原则在做,他们在教室里头,是否去拿笔画画,有意识地解释这个行为陈述原因,是意识系统的工作,这个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学习,然后才能够讲明白减损原则,所以你去问他,是喜欢奖励还是喜欢精神上面的。

那么孩子如果语言系统还没有提升到能够清晰的描述,那他是说不清楚的,他说不清楚的,那么这种言行上的各种行为各行其事,语言有观察的。持续到了成年,从行为上看,成年人似乎会减损对有奖活动的兴趣。

但是在特定情况下,比如说奖金的数额,包括现在很多人说我觉得越来越喜欢毛爷爷了,在空闲的时候,那些先前被奖励参加活动的。

比如说:一直活动的人会比没有奖励的人花很少时间再去投入,所以想让一个人失去学习的这个训练的兴趣,你就给他做不恰当的外力的引导,你想让他产生内动力,你要一定引导要到位。

他可能说不清楚,但是他会做出来,我们对任何的训练活动参与的兴趣,要看他的减损的能量,所以有的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那就是我们外在的奖励和他内在的动力产生矛盾了,所以自己对活动的喜爱和奖励没有关系,没有关系。

如果这些研究孩子的潜意识和意识的这些的确涉及了两个心智系统:

一个是决定行为成熟的意识系统,

一个是决定陈述的意识系统,

一个是无意识的

一个是意识形态。

那么有什么办法让他们两者一致呢?

意识系统能够更有效的推断出无意识系统已经知道了什么,即使这个意识系统需要更多一些时间来学习减损原则。

那么他或许也需要多推一会儿,就运算一会儿,也就是说既然在奖励无意识系统里面很容易会减损兴趣,那么在意识系统里面或许对其他加以思考审视一番就可能有不一样的这个结果。

所以心理学家又做了一项研究,这个研究假设:他要受这个测试的大学生玩一项有趣的益智游戏,获胜者有奖,结果就和很多同类的研究进行分组。

那么这些大学生的行为显示奖赏降低了,他们玩益智游戏的兴趣,在这个之后的自由时间里面,他们玩益智的游戏的时间比没有奖赏的就少了。

好,在座的各位。

所以我们周六和大家伙一起讨论关于学习的外动力和内动力,我们在那呢只能是给大家浅浅的讲一下外动力是怎么样的?

那我今天给大家讲的就是它的原理。实验是怎么做的,同样的话呢?

这些大学生在没有问卷的问他的时候,问他不喜欢玩这个益智游戏,除非事先要他们思考这个行为的原因,总体上来说,让他们反思,虽然并不影响他们的行为,但是还是比较以后越来越少参加这个益智游戏。

但是这样确实影响能否让他准确的描述出来,所以在这个反思的过程当中,被奖励参与活动的人,会说出他们没有喜欢上这个游戏。

这个结果显示:当人们用心觉察就能够运用减损原则,你一觉察就发现了,其实很多人不是因为真真正兴趣,那么推断出他们的兴趣,因为奖励而减少了,奖励可以减少一个人的兴趣。

反之如果我们用心的去反思,即使在无意识系统早已学会了减损原则,意识系统仍然无法运用,毕竟意识系统很晚才学会了减损原则。

所以至于儿童什么时候能拥有心智评论能力:那么我们下节课再和大家一起交流。

好,现在我们现场还在的朋友们,打1。

有问题,请打6。

淑辉在,朋兴也在。

好,

都是老朋友了,现在听这个潜意识这部分大家伙就越容易听清楚了,研究生就是要逐渐的听理论性很强的,然后把它用到生活里面。

很多机构没有这个足够的给家足够的理论支撑,只是给大家激活大家的潜意识。

所以咱们下节课儿童什么时候获得心智理论能力?

我们周四一起讨论。

然后感谢各位,咱们周四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母文化研究生院研究生课程~潜意识二十一潜意识和潜意识的特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