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农故事:相信专注的力量,新农人用木屋营造了别样人生

只有热爱才坚持,新农人余全高选择木屋营造这个行业,其实是一个比较偏门的行业,一开始只跟他的个人的兴趣有关系。因为有了不断的坚持,所以更加专业,专注于这个行业之后,他再不肯把自己拔出来,除了木屋什么都不做,这的确有点一根筋的精神。现在身边的人只要有关木屋的事,自然而然就想到他,找他商量帮忙拿个主意。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因此把赚钱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客户当朋友,从不做一锤子买卖。对于木屋事业,他的人生信条是:人品如产品,只要把品牌做好,生意一定不会少。

01

从职业到事业,再到追梦者

仅从年龄而言,作为一个80后,余全高年纪不大,涉世不深, 只能是木屋江湖的一颗新苗;不过在我看来,他也算是木屋行业的一名老兵了。

绿色生态生活追梦者余全高

从2010年进入这个行业,到将这份职业变为自己的事业,再到后来以木屋为跳板,将自己的人生完全融入大自然之中,成为一名虔诚的“绿色生活追梦者”,一切都发生在这七年之中。

八年的职业锻炼,八年的苦楚心酸,八年的由喜到爱,在这八年时间中,他收获的不仅是一份越做越有信心的事业,更重要的是,在一个自己深爱的行业里挥洒时光并顺便赚钱,是一件多么令人奢望的事情。

2010年,刚出校门不久的余全高进入了一个与所学专业毫不搭边的行业,一家现代木结构房屋建造企业——苏州金锤子木结构工程有限公司。那个时候虽然对木屋这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充满好奇,但也有令他烦恼的事情。

余全高:当时这个行业太冷门了,这么跟您打个比方吧,我把这个事跟周边朋友去说,告诉十个人,至少有九个人不知道这件事情。这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当时虽然业务量不多,但每一单的利润还是可以的。最初那几年,我最常安慰自己的话就是,坚持、再坚持一下吧。

坚持做了两年之后,余全高内心萌生出一种想转行的冲动。之所以最终没离开这个行业,用他的话说,“那个时候我已经对木制建筑有了浓厚的兴趣,就像遇见了一个心仪的女孩一样,虽不知道能不能追到,但爱慕她的那颗心, 可以说是欲罢不能”。

随同乡村学院CP1班乐一村游学

2012年时的木屋建造,可以说还是一个冷门行业。一方面是国家没有什么提倡、不支持,另一方面是市场推广过程,仍处在一个异常艰难的状态之下。那两年,他们一直在江浙沪一带“折腾”, 主要服务对象多是一些刚刚起步的休闲农庄。

作为一名承建公司的技术兼管理人员,余全高从2010年一直坚持做到2014年。余全高,“最开始我是在办公室工作,熟悉整个流程,类似一个打杂工,后来到了加工车间又熟悉了一段时间,最后一站是直接到项目施工工地,身份嘛,就是做后勤保障,负责工人吃住、工种协调,2011年6月之后,我成了项目主管,当时的工作条件相当艰苦。”

2014年之后,他主动转换了一下自己的角色,开始将精力放在市场拓展方面,想通过做市场,帮公司寻找到一条新的模式和办法。话虽这么说,面对一个庞大而杂乱的市场,过程肯定是漫长而又痛苦的。

2016年上半年,余全高回到了老家武汉。作为苏州金锤子木结构工程有限公司的股东、合伙人,余全高觉得中部地区的市场机会正在增多,于是就想以武汉为中心,另辟一个全新的市场。一年工作下来,情况还不错,通过做几个项目,前期投入的资金算是全部收回来了。在一个行业呆了八年之后,余全高对城市和乡村的感觉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越来越喜欢待在郊区、景区,过乡下人的生活,反倒不太喜欢待在市区了”。

木屋作品

他用“绿色生活追梦者”来概括自己的这份心情。我也准备了很多文字,计划为大家更详细地解释什么叫绿色生活,为什么要成为这种生活的追梦者。不过后来想了想,他的那句最朴实的话已经足以说明一切。

因此,对于这句话,我只补充说一句: 城市有城市的好,乡野有乡野的妙。对那些在城市待得太久的朋友,如果不能身临其境感受一下乡野之妙,你就无法真正理解“绿色生活”背后的“好奇妙”三个字。

02

一场耗时一年的木屋工程风波

人人皆有梦想,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抵达梦想的终点。梦想, 如同一场一路向西的取经之旅,需要踏平坎坷,需要绕开陷阱,需要应对一次又一次不知何时会来的磨难。作为一个绿色生活的追梦者,余全高正走在自己的取经之旅中。

对那些喜欢到乡野之中体验绿色生活的人来说,住一住小木屋,总有一种时尚、新奇、愉快的感觉。然而对于承建木屋工程的团队来说,在整个业务洽谈、设计、施工过程中,感觉就没有这么美妙了。

在初涉木屋行业的那两年,余全高的感觉是这样的,“作为承建商,有时总觉得自己太被动了。当时可能很多客户对木屋没概念,没有概念可能就谈不上尊重与不尊重了。那个时候心里就萌生了一种强烈的想法,怎样才能摸索出一条不再那么被动的模式。然而实际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风险,往往让人防不胜防”。

2012年下半年,他们在杭州萧山接了一单木屋承建业务。开始,客户向他们充分展示了自己这个项目的资金实力及政府资源的后盾,然后双方就按一般付款合同达成了合作协议,并支付给了他们第一笔预付款。

按照约定木屋工程正式进入设计、施工阶段。待到整个项目进入到要收第二笔款子的时候,事情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对方开始借故拖延付款日期。由于再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了,他们很是着急。

对方的理由是,有领导要视察,事情忙完了就支付。后来余全高了解到,那段时间压根就没有什么领导视察。同时,对方还提出要求,要加快施工进度,争取年底完成整个工程的主体结构。不过按照协议,主体结构完成就应该付第三笔款子了。

当时,余全高公司考虑到因怕自己工程的延期,而影响客户整个工程的进度,就垫付了一笔资金,继续施工,如期完成了整个木屋工程的主体结构。主体结构完成了,他们有点懵了。为什么?客户玩起了失踪,怎么也联系不上。

整个木屋工程已经完成了80%,工程款却只拿到了30%。没办法,他们就找了律师,准备起诉这家公司。不过律师却从中发现了一些对他们不利问题,如第二笔款子的单子是给到余全高公司了, 可对方的负责人并没有签字。

剩下的120多万的合同款拿不到,木屋还等着做一些防腐措施。为了避免造成双输的对峙局面,他们又自掏腰包拿出一笔钱,为房子做了一下防腐。

过完年之后,他们再去找那家公司的负责人,发现他总是有意避开,不愿与其见面。后来他们经多方打听消息才知道,对方的资金链断了。

三个月之后,2013年5月份,双方终于见面了。见面之后,那位负责人就开始向余全高他们诉苦,将自己公司的各种三角债的事情一一数了个遍。

余全高方面的意思是,问题出了,总是要见面把问题说开,摊到桌面去把问题解决。但对方确实是拿不出钱,如之奈何?后来, 余全高团队就扮演起了这家企业负责人的参谋,希望通过帮他们出主意,能把别人欠他们的钱追要一部分回来。

这一帮又是三个多月。不过幸运的是,他们还真把一个债主找了出来。债主还了一些钱,2013年底余全高团队总算拿到了一部分欠款。后来双方约定,由余全高公司再垫付一些钱,把整个木屋工程的剩余部分全部做完。所欠他们的全部工程款,分几批支付给他们。

关于这个项目的欠款,他们陆续也追要回来一部分,但仍然有一部分尾款最后不了了之。后来他们算了一笔账,为了做这个项目,他们连本带息一共损失了50多万元。

03

换种做法,接下来的百万订单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通过那个耗时一年多的木屋工程,余全高团队总结出了两条经验:一是签协议、索要欠款时,各种手续一定要齐全,不能让对方钻了法律的空子;二是尽可能对合作方做一些合作前的调查和了解。

尽管有这个经验与教训,但对于他们总结出的第二条,在具体落实中还是有些难。为什么?在人家的一亩三分地上,你如何能摸透对方的底?想通过摸对方底的办法,来降低自己的合同风险、经营风险,显然行不通。

余全高公司叫“金锤子”,他们公司那把锤子,捶打的不仅是自己,还有面对客户为难时那颗柔软的心,同时更在服务方面,通过不断自我的“否定之否定”,来锤炼自身过硬的服务质量的“金牌自信”。

2016年年底,余全高在武汉接到了一个陌生客户打来的电话。电话那端的人是公司老板。他按照自己公司已经形成的新业务模式,与对方进行了一番开诚布公的交流与沟通。

余全高:你想要什么类型的木屋,如果您能抽出时间,我们诚邀您到实地,看一看我们之前做过的一些案例,看看里面有没有您想要的。

陌生客户:我时间太紧,没空过来,你能不能把你们之前做过项目的图片,发一些给我们。我们看一看,研究一下。

对方看过照片之后,双方进行了第二次沟通。

余全高:你们不到我们这边具体看一下,就让我们给你们做设计,拿方案。我觉得你们的诚意不够,这也有悖我们公司正常的业务流程与规章制度。请您再仔细考虑一下我的意见,去实地看一看。 过了半个月之后,这个陌生客户又打电话到余全高公司,说项目很着急,希望他们能尽快过去。

余全高:你想要什么样的木屋,现在可以在电话里沟通一下, 或你直接派人过来,我们具体沟通一下。

陌生客户:可以。我马上带人过来,与你们具体沟通协商一下。你们之前的建议还是蛮合理的。

这位陌生客户过来以后,余全高就领着他们,先到之前做过的一些木屋项目地,做了一下具体参观与了解。此次考察之行很顺利。三天后,对方又打来电话,让他们过去签合同,待策划方案出来后,就签订正式合作合同,并支付一部分定金。

接下来,余全高用了很短的时间,大约四天,就把整个项目方案拿了出来。对于这个方案,对方十分满意,同意按照余全高公司提出的付款要求,签订正式合作协议。

对于余全高公司来说,这个合同的工期实在太短了。连带基础在内的1800平方米的木栈道、800平方米建在树林里面的几栋木屋,这么大的工程量,可留给他们的时间仅有25天。余全高团队马不停蹄、连夜施工,主体结构完成后的第二天,第二笔款子就打到了他们账上。

25天的工期很快就结束了,余全高团队如约顺利完成了整个工程。木屋质量、工程效果,客户很满意,剩余的欠款,对方支付得也很及时。

这个项目位于武汉东湖,是东湖磨山景区里面的一个项目,对于这个飞来的项目,他们按照自己琢磨出来的一套流程和模式,顺利地接住了,20多天时间,做出了100多万业绩。

04

进入CP班:想法错了,做法对了!

对于木屋行业的业务拓展,余全高的直觉是:“大家的模式都差不多,都是单纯的承建商,没有一个可以确保持续盈利的模式”。

对于最初为什么进入林荣斌领导下的美丽乡村培训学院,余全高的回答很实在,“刚进他们学院的时候,我是为了拓展人脉,为了接近他而来的”。

其实对于全国各种类型的培训,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愿意参加, 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为了结识几个专家、几个领导,认识一帮圈子里的朋友;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彼此都是学员的关系纽带,为公司产品和服务寻找一个更好的成交平台。

我想这可能也是余全高最初进入美丽乡村培训学院学习的动机。

然而进入美丽乡村培训学院以后,尤其是成为CP班学员之后, 余全高收获的东西,远超过最初进来时,那个几乎所有参加各类培训的人,都一样的初衷。

余全高:我们CP班的同学,在各自所在的领域和行业,做得都是很优秀的。尽管有的体量大,有的体量小,但大家做得都十分专业。受到他们的影响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最初想法错了。通过课堂学习,还有和同学间的交流,我深刻意识到,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首先确保“理念正确”的重要性。

本是奔着“术”的目标而来,没想到最后在那里却悟出了“道”。这个“道”,就是他所说的,关于如何成交客户的“正确理念”。这是余全高进入美丽乡村培训学院最令其感到意外的收获。

这个“道”具体是什么呢?余全高如是说:“木屋属于一个奢侈品,随便一个木屋投下来,就是几十万,上百万。作为一个奢侈品,能投资木屋的老板,可以说都是成功人士,都是有实力的人。他们能把生意做那么大,能投资那么多钱做木屋,其对木屋本身的一些设计理念,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那么,你在跟这样的客户接触过程中,诚实、诚信才是最有效的沟通。你不要总觉得自己有多聪明,总想把别人当傻子。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坚信,没有谁是傻子。想要成交客户,最重要的靠什么,诚实、诚信、实实在在,有什么说什么,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与你的客户做深入交流与沟通。”(文节选《美丽乡村合伙人》 编辑:山之良农 仅供网友学习参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良农故事:相信专注的力量,新农人用木屋营造了别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