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不是零和博弈,这几乎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情。

今天我回寝室,偶然得知我们班或许只有我进入复试了(起初我们班共有十来个人准备考研)。有的在复习途中放弃了;有的复习到最后,却没有参加考试;有的坚持去考了,却没有考完;有的考完了,却考的不够理想;

考研最大的敌人不是外界的压力,不是每年上涨的分数线,不是每年暴增的考研人数,而是你自己的内心,你的内心是否坚定?

看似每年我们是和两百多万考生同台竞技,事实上,除去中途放弃的,除去和你目标院校、目标专业不同的。剩下的,完完整整考完的,和你同目标学校、同目标专业的不过寥寥数百人(相对偏门的专业的人数会更少),而这数百人之中,上了复试线的仅有一两百人左右(相对热门的专业)。所以,考研不是零和博弈,这几乎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情。

目标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打折,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拿高考举例子:假如我的目标是C9,可能最后我会考个普通985;假如我的目标是985,可能最后我会考个211;假如我的目标是211,可能我只能考个双非一本;假如我的目标是考个本科就行,可能最后我只考上了专科。

考研前,我的终极目标是400分(这个终极目标被我女朋友笑了好多次),结果我只考了340。目标好比是山顶,我再不济也能到达半山腰;如果目标就是在半山腰,可能我爬几步就放弃了。

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打折,而计划时间和实际耗费时间却有着相反的关系。

在时间领域有一个很有趣的侯世达法则

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假如我计划两个小时写一篇文章,实际可能要花两个半小时。假如我计划三天看完一本书,实际可能要看四五天才能看完。

除了上面谈到的目标与现实、计划时间和实际耗费时间这两对有趣的事物,还有一对有趣的事物:观念和事实。

什么是观念,什么是事实?

譬如:今天天气好热,这是观念;今天最高气温25摄氏度,这是事实。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误将观念当做事实,比如权威人士的观点,专家的观点等。将观念当成事实,将会导致一系列错误的行为和无谓的争执。

以上所言,皆是我的观点,至于是不是事实,还需自行甄别。

祝近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考研不是零和博弈,这几乎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