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组织系统中的“关键指标”

2019年12月29日,周日,晚上,北京-东城区


得到大学的这期课程中,讲了一个“交易员思维模型”。主要观点是,面对复杂的系统,要尝试对系统的运行逻辑建立简单的模型,才能找到复杂系统的关键点,才能建立起清晰的分析框架,才能看到变化,看到趋势,发现问题,做好预判。

而建立简单的模型,必须找到有充分解释力的“关键指标”。以宏观经济环境为例,宏观经济是很复杂的,但投资人雷·达里奥(《原则》的作者)就抓一个很关键的指标——“信贷”。通过看信贷这个变量,看经济的活跃度,还可以看经济的周期。

这个模型很简单,也并不全是经济运行的真相,但作为投资人,必须快速对经济环境进行判断,必须简化和抓关键点。当然,这也不是唯一正确或可用的关键指标,也可以是“人口年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只要是关键的因素,抓哪一个都行,而抓住了关键指标,就构建了自己对这个复杂系统的理解,构建了自己的大局观。

当然,单一变量指标只能判断当前大势好还是不好,还需要观察几个指标间的相对关系,以及关系的变化,才能看到更多的细节,能够看出大趋势里的小趋势。

想起了前几天,关于“组织问题是复杂的系统问题”的一些理解。

我一直认为,组织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复杂系统的影响因素是多个,我们理解组织系统,必须找到影响组织系统的关键因素,以及因素间的互动关系。这个理解和今天学到的“交易员思维模型”,倒是有些共同点:对关键因素的关注是一样的,对因素间互动关系的关注是一样的。但也有比较大的差异,自己的思路太复杂,不够简单来理解和应用。

当时的想法是,这个关键因素一定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必须要通过搭建一个模型来理解。当然,没有必然唯一对的模型,但关键因素不能少,关键的互动影响关系不能错。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这一定是一个包含多个因素的复杂模型。复杂模型理解难,导致向别人解释和传递时难度很大;且问题分析和趋势判断非常不直接,当面临一个问题或出现一个状况时,很难快速分析出大致的结论,给出回答。

那么,自己对组织系统的理解是否或许复杂?如果只用一个关键指标反映组织系统,那么指标是什么呢?或者是可以只看哪两个指标/变量间的关系变化,就能大致判断组织系统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呢?

思考了一下,如果必须用一个关键指标来衡量一个组织系统的话,我认为是“人均效能”指标。

所谓人均效能,就是平均每个人带来的业绩产出。要想有高的人均效能指标,一方面,业绩发展要好,另一方面,人员要精简。对指标变化的跟踪和分析,能反映一个组织业绩发展或人员配置的变动情况。此外,不同发展阶段的组织可能呈现出不同的指标结果。初创期较低,快速业绩增长期效能有较快增长,成熟期,如果企业出现效率降低,官僚化等大企业病状态,可能效能指标反而降低。

如何以“人均效能”作为关键指标,搭建自己对组织系统的简单模型,搭建自己对组织系统理解的大局观,还需要自己持续的思考和应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012:组织系统中的“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