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习]三张图看懂7-11,挖掘便利店真正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中国便利店行业自2012年被推上风口,不断出现跨界、融合、资本关注,然而95%的便利店却还没有过“死亡期”。

我每天都会在便利店消费,作为“消费者”视角,今天我想研究经典案例(7-11),从中会更有深刻的思考和洞见。

首先,我们用三张图来看看7-11的商业模式。

(一) 基本介绍

1927年诞生于美国,1973年成长于日本

2017年营收8500亿日元(500亿人民币),净利润1667亿日元(约100亿人民币)。

2018年底便利店共30587家,,毛利润率90%,净利润率20%,高毛利主要来源于加盟收入。

(二) 供需场分析

1. 需求定位


7-11便利店的需求定位很清晰,就是满足消费者对于“便利”的基本需求,主要是对“食品”和“日常必需品”的便利需求。

这就要求,对比普通的小店,在“必需品齐全性”上、食品的“新鲜度“上、场景的“干净”“舒适”上要能从根本上满足消费者需求。

对比我们国内的兴起一批的“概念”便利店,比如无人刷脸便利店、提供“生鲜代购”的便利店等,回归到消费者的需求来思考: 

真的需要的是“刷脸”吗?还是需要“热烘烘现煮的热食”?我买个东西(比如卫生巾),还要通过人脸ID被记录我的消费行为,这个我真的需要吗?

真的需要进行“生鲜代购”服务吗?还是主要解决"快速"和"便利"之需?

因此,从需求端来说,我想行业里的公司是否要想清楚,顾客真正需要的“便利店解决他们的什么痛点?”

(2) 场景


目前中国本土的便利店在资本的追捧下,学习了7-11的“密集式”市场扩张策略,开到了“社区”、甚至开到了“办公室“,在市场终端上抢占市场。

然而,抢占了“位置”不代表真正抢占了“份额”,店可以开,找个位置,装修一下,贴个标牌,都是可以开店。但便利店经营最考验的还是:品质、供应和运营能力。

下面我们就看下7-11的品质、供应和运营能力究竟是如何的?

(3)供应端


由上图可以看到,7-11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1) 产品研发能力:自主研发即食品牌

(2) 冷链物流能力:商品节约化模块化管理、共同配送、小额配送和库存管理能力

(3) 采购供应能力:统一商品标准、控制上游生产技术

(4) 精细化运营能力:除了建立了严格的特许经营模式,还有数字化体系运营管理能力。

这都是体系化作战,不是“快“速扩展开个门店就OK的事情,是需要长期投入、坚持打磨的“慢”功夫。不能”一时起兴“,不然品牌扩张越大,品质没把控好(比如出现了食品问题),就会出现蝴蝶效应,品牌瞬间被砸。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便利店这个“苦逼”的行业,要么“夫妻经营”,要么“规模化“,如果规模化,则需要时间用心长期经营。

你可能感兴趣的:([案例研习]三张图看懂7-11,挖掘便利店真正核心竞争力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