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教学》读书笔记3/1-2: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

导语:深度学习不是更难,也不是更多,而是更真实,是“在现实世界中创造和运用新知识。”是“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深度学习与真实性学习都指向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素养,教会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

1.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区别:能否实现高通路迁移

深度学习内涵的关键词是“迁移”。

迁移的定义是“在一个情境中学校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这里用“迁移”解释“迁移”,我的理解是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知识能够在其他或相似或不同的情境中提取出来加以运用,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就是迁移。 

迁移的机制分两种,一种是新任务与原任务相似度高时是“低通路迁移”,依靠相似性,实现由具体到具体的迁移,相似度越高,迁移就越容易,;原任务与新任务不相似时是“高通路迁移”,其机制是“具体-抽象-具体”,也就是要从很多具体的案例中抽象出一个原理,再用这个原理指导下一次任务的完成。具体案例越丰富,越多样,抽象出来的原理就越高位,可以指导更多的具体案例。高通路迁移一定程度上反应的是专家思维的认知结构。创新必定是一直高通路迁移。从“学科领域和现实世界”两个维度构成的四象限里理解创新,就是“迁移至高度不相似的现实世界场景”,面对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需要自己找到线索,综合所学形成解决方案。

现实世界中的新问题常常是劣构问题,从问题解决的三要素(目标、条件和路径)看,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不清楚的叫劣构问题,它是错综复杂且动态变化的,需要建立弹性的认知结构。因此,老师需要从原封不动地再现知识结构,转向引导学生建构更加灵活的认知结构,并能根据具体的情境通过整合和重构知识来解决问题。怎么创建具体情境,怎么引导学生通过整合和重构去解决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才能落到教师的日常课堂行为中。

“教育工作者希望学生能把学习从一门课中的一个问题迁移到另一个问题,从一个学年迁移到另一个学年,在学校与家庭之间以及从学校迁移到现场。”由此可见,学习的有效性主要体现为迁移的有效度。

2“宽而浅”的学习和“少而深”的学习

未来世界是易变、不确定、复杂和模糊的。我们的学习要为未来做准备,就要追问“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还要追问“怎样学习知识才有价值”,关心“学什么”的同时关心“怎么学”。

“宽而浅”的学习是指学生积累了大量专家结论,但却没有从专家结论中学习到专家思维,只是横向扩展。

“少而深”的学习不是学得少,而是指将专家结论结构化,围绕专家思维来组长学习内容,做到纵深发展,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专家思维,教会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

学得快不等于学得好。当学习者掌握了结构后,就有可能学得更多。日常教学中,聚焦重点,学深学透,形成结构化思维,举一反三的运用练习,而不是一味追求学习的速度和数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概念教学》读书笔记3/1-2: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