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大一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离大一生活已经过去了两个年头,初入学时,便收获几个友善的朋友,我们开心的结交,一见如故。学习之余,收获最大的还是自身个性的沉淀,宠辱不惊,不骄不躁。

图片发自App

        “重庆”山城的魅力,让我带上行囊只身去寻找,偶遇“驴友”,玩遍大大小小不少地方,回忆起经历,还能头头是道,说来也是稚嫩胆大,“随意跳上车再问路线”经历怕是以后不会再有,住过豪华宾馆,也待过青年旅舍,吃过高级套餐,也流连忘返于窄街小巷,作为一个外乡人,对这个城市有着格外的眷恋。后来有了去成都的契机,在五个小时的绿皮火车里恹恹欲睡,到站后却像个熟悉的当地人,走街串巷,享受惬意“慢生活”,朋友圈里的时光写照,好不欢喜!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从小到大,学习和成绩好像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于是一直是“平平庸庸”、“普普通通”,好似一个刚从高考的禁锢里放飞的自由人,从来没有“就业求职”紧迫感,但是对英语学科好像有格外的执着,所以大一的学习里我可能都是个“不务正业”也“不重专业”的坏学生,不喜欢“之乎者也”的古文,厌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唐诗宋词,可能空有“行万里路”却没有“读万卷书”的经历,在写作上,也兴致缺缺,每逢交作业的档口,便抓耳挠腮,实在是提不起精神,一肚子的苦水。好像每个年头,大家都对我的专业格外着迷,于是有了以下对话,“学的啥专业啊”“嗯,汉语言文学的”“哟,研究古文的?”“不,教书育人的”,我总是笑嘻嘻吊儿郎当的回答别人,只至于最后我那听起来看起来都很高大上的专业就浓缩成“不出意外就教语文”的专业!兴趣真的很重要,可对于本专业就提不起兴趣,以至于我有了“打篮球”、“弹钢琴”、“练瑜伽”、“早晨练”、“蹲图书馆”等等爱好后,也没能提起丝毫对汉语言文学的丝毫想法,以至于便衍生了翘课坐了一夜火车回家的经历,说走就走,毫不留恋。于是勉勉强强,成绩一直沉浮在中游,淹不死也上不了岸。

图片发自App


        书上说,人生需要诗歌的纯粹,优美,精致,可是,更多的时候,人生还需要另一种品质,是坚持,是坚强,是迂回,是粗糙,甚至是妥协,是必要时的同流合污。我深知专业性的重要性,于是勤于跑图书馆,全神贯注,攻克专业知识。

图片发自App


闲暇时跑过健身房,在拉练的过程中,忍不住向教练吐槽直辖市的高消费,竟得到了“在涉外吃的起饭的都是有钱人”的回复,我忍俊不禁,但还是馋于食堂的各种小吃,价格终于没能成为我狂奔食堂的“拦路虎,可能是水土不服,在大一的十月,我生病了,整天浑浑噩噩,头昏眼花,中耳炎夹杂着感冒头痛发烧。但还好,熬过了那个月,我又恢复了斗志。

图片发自App


        大学生活就是一个适应小社会的过程,多多少少带着些人情世故,用玩笑的口吻来讲个事例,有女性朋友经常会说,你看我这么笨,智商差不多是零分,长得又不好看,以后肯定嫁不出去了,怎么办呢?如果顺水推舟说,是啊,你之后怎么办呢?不在意的人多半摆摆手小打小闹开玩笑,可在意的人一定会气的满面通红,站起来整整衣裙,扬长而去,严重者,甚至就被拉进了黑名单,其实,通常一个女生在谦虚的说自己笨或者丑的时候,一定是在暗示被夸奖,她的自谦只是一把梯子,目的很明确,用毫不出众的词语夸她有气质个性,没有夸张之嫌疑,也能早早转移话题。

图片发自App


        其实大一最后悔的事情,莫过于早早的争取社团或者学生会的位置,以至于后来在大二,这种念头像雨后春笋,入个三五个部门,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忙的像个陀螺,却也确实了锻炼的意义,“埋头做事”却忘了“抬头看人”。

图片发自App


        后来感觉自己有了足够阅历去品读张爱玲,特别是她那句著名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以前一味的认为就是“一忍再忍”的意思了,其实,很多情况下,不是因为自己懦弱或者百般迁就我们的对方或许懦弱,而是因为我们懂得,对别人慈悲就是对自己慈悲。

图片发自App

        因为懂的,所以相识;因为懂的,所以慈悲!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光里的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