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

今天我们来聊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1978年出版的。一直畅销到现在。

作者说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人生就像一所学校,学校通过设置各种的难题呀,锻炼学生的能力。生活充满各种艰辛,磨练我们的心智。如果我们害怕痛苦,逃避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得不到锻炼,永远停留在婴幼儿时期。这正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如何成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我们肯定刷视频的时候,刷到过一些巨婴行为。什么是巨婴行为啊?就是你30岁的身体啊,你的心智还是儿童,还是三岁的心智?你觉得你还像小时候一样,别人都得按照你的意愿去行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啊,心智的成熟过程就是你觉得很多事情你能控制。到你发现你控制不了

一方面我们的人生必定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呢,人也是天生具有克服困难的能力。作者的观点就是攻克艰难,就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宿命。还有一个词,现在很火,就是躺平。真的能躺平吗?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条什么路呢?人生困难重重,无可回避呀。而我们天生又具备克服人生困难的能力和智慧。正是在这种不断克服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智逐渐的成熟。克服人生困难。促进心智成熟的关键是什么呢?

作者的回答就是自律。
自律呢,有四个原则。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作者在里面举了一个例子啊,就是有一位女士找到作者,说自己想要改掉工作拖延症的毛病。坐着就问了这个女士啊,一个问题。问你是如何吃蛋糕的?是先吃奶油啊,还是先吃蛋糕?那个女士回答就是先吃奶油。这正是问题的所在。周女士一天工作七个小时,他会在第一个小时做事,容易的。剩下的六个小时。都是痛苦,烦躁。最后做的给他放了一笔账,如果先做容易的就是一小时,幸福六小时痛苦。

如果先做困难的就是一小时,痛苦六个小时幸福哪个更划算。后面的方案就是延迟满足,说白了就是要先苦后甜。这就是我们第一个自律的原则。延迟满足。

第二个是承担责任。

作者以自己为例子,他在当精神科医生的时候,想要进步,于是每周他接到2~3次病人。而其他同事啊,人家一周就只接待一次病人。这样呢,其他同事都下班了。那人家4点就下班了,派克要忙到晚上八九点,感觉很累很难受。

他就要去找主任。但是这个主任啊,什么都没有说,作者啊就很生气,说主任简直莫名其妙,下属有麻烦了,也不帮忙解决一下。

很久之后,作者才明白,问题是出在自己的身上,不是别人身上。因为他可以完全自主决定一周接待几次病人,这是他自己的决定,他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把责任推给别人,希望别人帮他解决。
这个就是要承担你自己应有的责任,不要推卸责任,更不要甩锅。

第三个呢是尊重事实。比如一个小孩子。他有一个不幸的童年。让他得出,我不能相信父母啊,他们是不值得信任的。这样的观念。这在当时是实事求是的。但是后来环境变了呀,他的观念但是没有跟上。他坚持的认为,我不能相信任何人,没有谁能靠得住,这个就不是事实了呀。这种不准确的观念,就会让他的生活遇到很多的问题。所以这是第三个原则,那就是尊重事实,世界不停地在变化,我们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观念,实事求是。

第四个呢是保持平衡。作者还是以自己为例子啊,他在回忆自己九岁的时候,骑自行车玩耍。为了享受冲下坡的那种快感,结果在转弯的地方摔得浑身是伤。把新的自行车也摔变了形,这就是自己不懂得保持平衡,不懂得放弃。

虽然你的减速会让快感打折,但是摔伤带来的痛苦会更大。保持平衡的关键就是放弃,很多人无法保持平衡,是因为无法承受放弃带来的痛苦。放弃依赖他人,放弃根深蒂固的观念。放系先甜后苦。这些都会带来痛苦,但是回避这些痛苦,你的心智就无法成熟。

如果非要说成功有捷径的话,我觉得应该是每天做一些有益的少事。持续的执行,保持自律的状态。

读不喜欢但有价值的书,才能实现认知突围做不容易,但正确的是?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

远离消耗自己的朋友。才能融入高质量的圈子。一味的沉浸在舒适区,就会变得颓废和消极,只有那些高度自律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我只是从书中选了几个对我有用的知识点。里面有很多的内容。感兴趣的可以去买来读一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有人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