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傲慢与偏见”

从昨天开始拜读吴军老师的大作《见识》,书倒是还没有读完,但对于写作我又有了些不一样的感悟。

我发现,自己之前对于写作好像存在着某种偏见。在潜意识里,我总想在文字里安放自己一贯的优越感,总想写出让别人产生“十辈子也追不上了”这种感悟的文字。我好像没有想过要做读者的知心朋友,只想做他们高高在上的老师。

但是反观成功人物的写作风格,从理财达人银行螺丝钉,时尚先锋黎贝卡,再到《见识》的作者吴军,他们都是在用非常平易近人的腔调,将自己的所知所学向你娓娓道来,你丝毫感觉不到任何的压迫感。

是,没错,就是压迫感,每次看到能精准击中我内心那方寸柔软之地的文字,我都会有一种压迫感。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那个自视甚高的我开始毫不留情的呵斥着另一个渺小柔弱的我,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你写的这些也配叫文字!丝毫不管那个渺小柔弱的我本来就已痛哭流涕,自责万分。

大概也正是这种压迫感的存在,让我一直以来下笔的时候都犹犹豫豫,如坐针毡,生怕自己达不到自己的要求。

就在刚才,我得知了我一直喜欢的知乎作者“田可乐”竟然是一位抑郁症患者,这怎么可能?她的笔下,明明都是晚霞,孔雀,快乐明亮这些充满希望的词语啊!

我这才深刻体验到人们常说的那句“上帝给你一样东西的同时,也会拿走一样东西”,还有那句“文笔即是苦痛”,原来都来自于活生生的教训。

所以,应该是时候放下自己的执念了吧,不必遗憾,不需惋惜。从今往后,我需要做的,是直面自己的内心,正视自己的缺点,自信的等待,等待我的文字里,终于慢慢长出一朵专属于我自己的小芽。

而这朵小芽,在主人的精心浇灌和培育下,也终将长成一棵让众人心生感慨的参天大树。

2018.8.19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的“傲慢与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