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在两天时间里观摩了9组督导心理教练过程的考核,督导,点评,体会其中,接收到很多信息,在回来的路上整理了一下,主要的收获大致可以归纳总结如下。
一心理教练和焦点心理学的对比。
关于心理教练的官方说明:
心理教练体系是中科院心理所史占彪教授近年来在后现代心理学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结合三届焦点解决心理教练国际认证培训的宝贵经验,联合曾海波教授,骆宏教授,赵然教授,祝卓宏教授,李明副教授,张非凡教练,沈宣元院长等后现代心理学应用专家,凝练合作对话,焦点解决,叙事疗法,教练学,对话理论,人性主义,阳明心学等学科知识,为有志于进一步成为拓展心理学应用的心理教练学习者,提供一整套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完整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体系。
在观摩之前并没有了解心理教练的理论基础和具体技术,这些参加考核的学员在这个体系中基本都有三四年的学习历程,在这9组的观摩过程中,通过观察和理论,评委的讲评过程中,对心理教练的理解大致有这几个方面:1. 它是一种后现代的心理学体系,在对话过程中不纠过往,不挖掘潜意识,聊天过程一般不涉及个人隐私,锁定目标,挖掘资源,解决问题。
2.保持了好奇不确定的态度,常用的一个姿态是陪着来访者散步,给予对方足够大的空间,跟随者来访者去他想去的地方。
3. 创造一个让来访者感到愉快的场域,采用赞美,评分等技术,挖掘来访者的资源,认为来访者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是资源宝藏的存贮地。
4. 如同焦点常用的关键词是“目标,资源,具象,一小步,例外”,心理教练的常用关键词包括“好奇,合作,资源驱动,引导模式,多说一点,灵动,解决”等。
心理教练这个体系的技术很多都是来源于焦点解决,所以对话的模式也非常类似,都是从问题开始,探寻目标,引导来访者看到自己的优势,帮助他找到解决自己困扰的方法。所以,都有类似脉络和理念。在观摩的过程中,感觉焦点解决有更多的问句,更强调落实到行动的一小步。心理教练的过程似乎更加注重营造氛围,强调来访者的舒适和愉悦程度。但是因为我的重心是放在咨询和对话过程上面,所以并没有刻意去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
二.考核观摩后对咨询过程的感想
1.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咨询的态度上,咨询师(考核中称呼为心理教练)在咨询过程中需要保持足够的专注和把握,认真对待自己说的每一句话。
每一句话在说出来之前都要确定是最恰当的,最有必要的一句话。看似说一句话的成本不高,说错了也耗费不了太多时间和精力,而且都是正面积极的话,也不至于伤着人。但是,在咨询中说了无效的话不能起到帮助的效果,反而可能把话题导向错误的方向,钻进死胡同出不来。每一句话都是一种尝试,也都是一个机会,都像是一把金钥匙,有可能为来访者打开一扇门。我想如果咨询师真的能够象对待金子一样对待自己要说的每一句话,一定可以使咨询更有价值。
但是,这金钥匙的价值只存在于它打开门的那一刹那,打开之后它都会变成了普通的东西,因为每一位来访者都有不同的门,每一扇门都有自己的钥匙。而且,我们不能过于迷恋于手中的钥匙。像史占彪老师所说,“作为心理教练,能说会道非常重要。但也要提醒,太能说,说的太好了,也会有一个问题,会沉浸于自己的语言之中,甚至会营造出一种喜庆的,祥和的,很high的氛围,但是,来访者的问题怎么样了?”
语言是有魅力的,在咨询过程中却不能沉浸于语言的魅力之中,因为注意力需要全然放到来访者身上,关注他的情感和精神状态,把握他在对话中所传递的信息的脉络,帮助他寻找到目标和资源,以及自己的行动的一小步。
2. 对后现代的进一步理解:后现代是关注未来,不纠过往,是柔和的,积极正面,关注优势,赞美不评判,但是在平和关爱的同时也需要有力量。比如对于赞美,赞美的功效之大似乎怎么说都不为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咨询过程中怎么才能有效的赞美。赞美也是一种技术,而不是目的,也是有方向性的,是需要导向我们的目标的,是为了激发一些能量,创造一种意境和氛围,创造一个机会面向问题的解决,所以赞美也需要有张力,需要有掌控力的。
3. 对给予来访者的空间的把握上。还是一个度的问题。不可贴的太近,也不可离的太远。比如在探讨愿景的时候,需要让对方放松下来,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过于频繁的提问会让对方感受到压迫。但是对话也要能够能够激发对方的思考,要陪她走一段,但不能信马由缰地走。需要保留不确定,而必须在笃定之后才能有不确定。
4. 对于事情和人的探讨,也让我印象深刻。来咨询肯定是有问题要解决,但是咨询师关注的重心仍然是在人身上。事情和人,是辩证的统一,像史占彪老师所讲的,“需要关注到事,但是要透过人来讨论事。始终关注到眼前的人,事没那么可怕。人永远比事更强大,更有力量。人身上的资源和潜力事挖掘不尽的。感觉到了事,看到了事,通过人才能办成事。”
5. 咨询过程是需要有节奏和韵律的。咨询师需要跟来访者一起去营造一个特定的场域,需要足够柔和,无条件地接受来访者。但是咨询的过程却不是随波逐流,要有足够的力量去跟随和把握方向。哪里可以舒缓一些,哪里需要用力,包括咨询过程中的语音语调,也是有节奏的。
三.点评金句摘抄
曾海波老师:
咨询对话过程中的手段,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咨询师自己。把手段忘记了的时候,就是做自己。咨询过程两个人互相为镜子。教练有时要做魔镜,照出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有时要做显微镜,看到例外,放大正面的行为。要做望远镜,看到未来。也要做后视镜,看到更广阔的视野。
沈宣元老师:
在对话过程中,贴着来访者要有度。从对方的一整句话当中摘出一些词来回应,要斟酌这些词是否是对方在意的。对方说完之后,说完后是顺着她下去还是给一些回应是需要去把握的。
关于目标的问题,流程不可逾越。如果目标不澄清,不要往前走,就澄清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偏理性一点,想象空间会少一点,教练是非理性和理性的结合,看到未来,看到愿景,也要回到理性。
赵然老师:
咨询过程中要不要有套路?肯定要有,没有套路我们学什么?学会了套路后,用和不用套路的比例如何?怎么能证明我没有用套路但是我是有套路的?挖掘资源的时候不是随便挖掘,要挖掘她想要的未来。需要在想要的未来停留足够久,才能回到过去找的资源。
在咨询过程中,需要跟着来访者走,但是走这个过程中,咨询师有自己的方向和总结吗?有想过接下来要做什么呢还是走完过程就完了。在有些地方是需要用力的,而不只是提问。
虽然咨询师需要建立关系,但是咨询师不需要说得比来访者更多,不需要非常多的铺垫说明。怎么能做到语言简洁而又有温度呢?
史占彪老师:
感性与理性,时间与空间都是要把握的,如何让对方有表达的空间,有限的时间内给对方足够的空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事情搞定。心即理,人和事,知和行辩证统一。在心理教练的视角里,照顾人是很重要的,人没有了事还有什么用。光哄着人玩,不办事也不行。心里装着事,有本事搞定的事的时候,才能去装人。先弄明白了“现代”才能从事“后现代”。
能说会道占便宜,是基本功,基本素质,基本能力。流畅,圆润,笃定,坚定的人,才敢不确定。现代过才敢后现代。此心不动,才能随风而动。教练一定要朝向解决问题。帮助人过得更美好,才能立足于社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成果最大化,成效最优化。要有方向感,朝向一个方向,如同激光一样,就会有力量有能量。每一个音每一个词都在呈现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永远不要爱上自己的语言,对的话漂亮话都没有用,喜马拉雅免费的伴着音乐有无数好听的话。我们需要的是有用的,有效的话。那就是读懂当事人的声音,了解她的苦恼,痛苦,在乎的,关心的,如果你不在场,不和对方在一起是听不到的。有的人听不到别人的声音,因为有太多的自我,预设,套路,框架。如何让当下成为永恒,成为永远,一个词,用心。阳明心学的心即理,理是概括的,心是感受的,什么叫由内而外,发自内心,有所感触,才是真知。知识在这个时代最不值钱,体验过的,经历过的,感受到的,才是最重要的。心到了理才有用,心外无理。少说漂亮话,多做真事,实事。动心,用心,全神贯注,正念,入神,全然的放下自己,和当事人同频共振。会说话的,尤其注意,可能只是在话上。
关于套路。套路是个理,是逻辑,是规范,这个理如果跟心没有关系,为什么要遵循它,怎么起作用?心理学是心心相印,人跟人互动,理是死的,人是活的。只剩下套路,就没有人了,
由心及理,做到带着感受,带着人性,温度跟人互动。但是如果都是温度,能量满满,对人会有干扰作用,渲染作用,感受太泛滥也容易出问题。心即理,心始终保持觉察,足够的经验,阅历,才是干净的心,灵动的心,才能看到。混乱的浑浊的心无法反思。由心及理,合理用心,由心及理的关系,杨国荣最经典的话“理是天理,这是规定的,永恒的,但是要跟心契合,理要下来,要契合你的心,才是干净的心,无善无恶的心,心能契合的理才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