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从《乡土中国》看中国农村社会的特性

李亭萱——181312


最近,我国某地区常出现暴力行为的现象,某国不合理对外销售武器事件等,其实从本质上都是权利和权力的边界在哪里出的问题。用中国接地气的说法来说,就是规矩的问题。“规矩”这个词出自《荀子·礼论》:“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韩非子》里有句话:“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可见,在很久以前,古人对于“规矩”就有很明确的定义了。

中国的乡土社会是守规矩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直接指出:“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这个相互“熟悉”的社会,与西方那得依靠法治维持稳定的社会是不一样的,这个社会的稳定是靠着看似是彼此之间天生的信任,实际上是规矩,

那么这规矩哪来的呢?《乡土中国》中,费老先生就分析到:“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简单来说,这规矩就是长年累月在人与人之间的熟络中出现的。因为在熟悉中产生,又在熟悉中受用,这规矩就像是母亲与牙牙学语的婴儿,旁人听不懂婴儿在说什么,只有母亲能与其交流,规矩也是这样,只有在乡土社会中,人们才能懂得这规矩是什么。

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守着规矩交往,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也是守着规矩相处的。一个老农看见蚂蚁在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但这也是规矩,是大自然的规矩。在熟悉的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不需要刻意学习什么规矩,乡土社会中的规矩是环境所赋予的。在家中,在农田里,在小河边,与他人的交流中,在这样充满“土味”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到的。

现在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乡土社会的规矩。就拿新年来说,乡下的人们总是为了福气,天没亮就登堂入室给人拜年,拜年时要讲求辈分,年初一不可以扫地等……这放在契约式社会的城市里是不可理喻的,但是在农村人眼里,这并不奇怪,是天经地义的。所以说,中国乡土社会的一个特性就是规矩。

你可能感兴趣的:(规矩——从《乡土中国》看中国农村社会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