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没有上过一天学,他告诉全世界父母,贫穷为什么错了

文:八月半Fly

冬天来了,杭州阴冷阴冷的。今天下着小雨,宅家里看了一部令人揪心的电影《何以为家》。

豆瓣评分9.1,这部影片看起来更像是一部纪录片,影片内容大部分来自于主人公赞恩的真实经历,几乎所有的演员都是本色演出。赞恩是小演员的本名,剧中那个一岁多胖乎乎的小黑孩在拍完电影后就被遣送回国了。

埃塞俄比亚女工的儿子,小黑孩

赞恩一家为了躲避叙利亚战争逃难到黎巴嫩贫民窟。12岁的赞恩从没有上过学,他每天去小卖部打零工,有时候还要和妹妹萨亚在街头卖饮料养家。为了抵消上涨的房租,父母把他最亲的妹妹萨亚送给了房东当童妻,他拼命抵抗,妹妹还是被大人强行送走了。绝望的赞恩逃跑了,在外流浪了几个月后回来,发现妹妹已经死了。他拿起刀子捅了房东。最后他进了监狱,上了诉讼庭,他说,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其中一个情节让人感触颇深。有一次赞恩说,我想去读书。父亲说,你提读书干什么,哪有你读书的份。母亲走过来,对父亲说,你不要对儿子太苛责了,读书也不是什么坏事。话锋一转。母亲接着说,赞恩去学校好歹可以给家里省口饭。何况,你看隔壁谁谁家儿子去学校了,每天能带不少东西回来,被子,食物......管它能带回什么呢,反正,我们啥都缺。

看得人心碎。在这对贫穷的父母眼中,儿子是工具,女儿是商品,他们都是生产资料,迫不及待地等他们长大了换面包。他们的孩子在他们那里是被“使用”的,而不是被“爱”和被“培养”。女儿去世后,他们留下了几滴鳄鱼的眼泪,然后说那都是她的命,却忘记了是自己亲手将女儿推入了火坑。

01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赞恩进监狱后,有一次妈妈来探望他,对他说,你马上又将有弟弟或妹妹了。赞恩很难过,很愤怒。这种家庭出生的孩子,将来也要过上跟他或他妹妹一样痛苦的生活,他妈妈还说那是真主的礼物。

赞恩说,你为什么要剩下我?我从来不知道爱与亲近是什么,每天只有无尽的打骂,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那天在游乐场,我看着那名圣母,我多想知道爱是什么?可是没有人告诉我答案。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父母享有生育权,没有法律规定你不能生孩子,可是你在享受权利的同时理当承担抚养孩子的义务。善待孩子是每一个家长的基本职责,每个孩子都享有幸福的权利。

前几天看到一条新闻,一名67岁的老妇自然受孕生下了一名女婴,这个女婴的出生给花甲之年的老两口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她四十多岁的哥哥姐姐带来了烦恼。据新闻报道,这名老妇已成年的两名儿女因为这个孩子的出生跟父母断绝了关系。而老夫妻说,自己每个月有一万多的退休费,完全可以靠自己把娃带大。

我们不能说这对夫妻老了就没有生娃的权利,也不能说这名女婴未来就一定会过得不幸福。可是,有一点是确定的。这名女婴的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比同龄人要大许多。

父母已经这么大年纪了,万一再有个什么不测,难道要指望已成家的哥哥姐姐来抚养吗,而就目前他们一家的关系而言,情况不容乐观,如果哥哥姐姐不管,那女婴很有可能被送到社会福利院。况且,这名女婴长大后很可能还等不到结婚的年纪,她就要面对父母双双离世的打击。这真的是孩子想要的人生吗?

毕竟是文明社会,我们对别人的行为和价值观不作道德判断。我只是想说,在生孩子这件事上,家长们还是要深思熟虑后作决定,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是生了孩子,你就成为了父母。养育孩子,教育孩子,在教养过程中你的尽心参与才有资格被称之为父母。

02 作为父母,你给自己打几分?

赞恩的爸爸说,我的生活就像臭虫一般,生了你们这些臭虫,每天都在为了生计劳碌奔命。可我们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啊,都说孩子能带来幸福,可看看我现在过着什么生活,早知道如此,我当初还不如不要结婚。

赞恩爸爸

我无法狠心去批判这样的父母。有句话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所以我也无法理解他为什么那么贫穷还是不断地生孩子。但是,如果有一个机构可以给父母来打分的话,我相信这名父亲的得分一定是极低的。

首先,他自己的生活就没有过好。一个人成为父母的前提,我认为是先把自己的生活过好,而不是期待生个孩子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帮助,带来快乐,或者指望养老。孩子不是彩票,也不是工具,孩子说白了只是你们夫妻各出23对牌,从每对牌中各抽出一张牌,重新组合成的一幅23对牌。这副牌虽然有一半来自于你,但他跟你一样,是独立的一副牌。他不是你的,也不是她的,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其次,他没有想过该怎么把日子过好。种个菜都要施肥除草,菜才能长大哩,生了孩子难道不该精心呵护吗?他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并且在他们家陷入贫困的泥潭后从不加反省,反而不断地生养孩子,酿造一个又一个悲剧。一个感官麻木的人,让他去感受爱,也是天方夜谭。但凡有一点责任心,萨亚式的悲剧也不会上演了。

我曾经看过一段视频。一名穿着洋气的年轻妈妈牵着五岁左右的儿子走进电梯,电梯里没有其他人。儿子按错了电梯楼层,这位妈妈看到后,气不打一处来,抡起拳头就朝儿子捶,抬起高跟鞋往死里踹,儿子生生地被她逼到电梯角落,哆哆嗦嗦也不还手。

工作人员在监控里看到了这一幕,赶紧过来询问情况。这名妈妈说,这是我家事,你们管不着。拉着儿子往家里走。小区的邻居反映,他们家基本每天傍晚都有一段“武打戏”,告社区居委会也没用啊,只是可怜了这孩子,天天哭。

从这名妈妈的回答可以看出,她其实内心也跟赞恩的爸爸一样,认为孩子是附属于她的,该打该骂,也是她为人父母的权利。这么看,真是悲哀了,如果孩子在一个充满冲突的环境下长大,或有一个经常暴怒的父母,孩子往往会认为,争吵或打架是正常的沟通方式,孩子以后成为“熊孩子”,乃至问题少年,不过是时间的事。

03 脱贫和教育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班纳吉教授指出,贫穷不是由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来自于一系列问题的叠加。他认为,穷国之所以穷,就是因为他们穷

过去四十年,很多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但从全球范围看,还有不少人深陷贫困泥潭。

黎巴嫩难民区

《何以为家》中的叙利亚少年赞恩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为什么赞恩的父母宁可让孩子在店里打杂,也不让他去读书?原因还是因为穷。回想二三十年前,中国农村的很多孩子辍学去广州服装厂打工,这些孩子便正式成为家庭的劳力,可以直接创造收益。

班纳吉教授认为,穷人因为经济的原因,无法承受较长的收获期。他们期待立竿见影的回报,而读书在他们看来,投资回报过程太长,他们缺乏耐心去等待这个周期

二十多年前,其实很多家庭心里知道,送孩子去读书以后会有更好的出路,但迫于眼前的生计让他们闭着眼睛做出了急功近利的选择。

今天,这种情况依然在上演,最典型莫过于教育。我们希望孩子努力学习,考上高中,考上大学,顺利工作。我们给孩子辅导作业,每天晚上花一两个小时做“必考的”,然后才有时间做“业余的”。

读书和学习没有捷径,这是我长到三十岁才明白的一个道理。知识的吸收、智慧的领悟以及创造力的开发是一个基于长期投资回报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刷几道题才能达到的。

贫穷是恶魔,它让人变得急功近利,麻木焦躁。虽然很残酷,但读书学习依然是人们摆脱贫穷的最好的路,这条路从来没有捷径。

黑户赞恩终于有身份了

我是八月半Fly,有观点的宝妈。持续分享读书和生活,喜欢请关注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何以为家》没有上过一天学,他告诉全世界父母,贫穷为什么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