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一个兄弟班级群中看到他们班的健身活动负责人在做活动宣导 ,鼓励同学们参与健身活动
看到这个,当时就乐了,觉得这位小伙伴好逗,脑回路有也有些清奇,用这样的方式去做活动宣导。
分析一下,其实,他的出发点没错,但活动宣导形式以及表达内容有问题,因为这样说话班级里小伙伴们很可能会有下面两种负面反应:
大家可能会觉得按照这样的理由,落后的理所当然的,那落后也就落后了吧。
还可能让一部分在健身的同学会有错误的潜意识:那我就更不能打卡了,不打卡才是牛人啊。
作为活动运营人员,肩上是担着责任的,这样带着责任公开说话,需要考虑更全面一些吧。
后来了解到这位小伙伴也是属于社群运营新手,纯属小白,也就更能够理解他的举动了吧。
学习成长型社群要做好运营,让更多的小伙伴参与其中,其实,反复地以不同形式地隐晦或者直白地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成长是自己的事儿,只有你自己能为自己负责。
如果对方真的清晰地明白并接受了这个观点,那至于什么驱动力啦、坚持啦、活动参与度啦、活动排名啦……其实就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了。
然后这个价值观要怎么传递清楚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01 不要跟别人比,跟自己比。
在成长的道路上,“比较”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正常到再无意识下就会自然而然去比。
其实,有这样“比较”的潜意识不怪大家,因为我们从小的学习环境就有着各种成绩排名,有着好学生和中等学生以及差学生的区别。
工作后还有职位以及薪资的对比,来判断自己是否别别人过的更好,是否比别人更有优秀。
甚至幸福感都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但“比较”并没有那么简单、友好、无害,因为“比较”这事有着两个隐形的大坑:
当我们把自己某方面跟别人对比的时候
若比不过,会很痛苦,会觉得自己不幸,甚至怨天尤人。
若比过了,会容易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最终裹足不前。
这两个坑极为隐形,但伤害又是极大的,若放任不管,即使只是埋下了种子,这颗负面的种子终有一天会发芽,然后会破土而出。
那有什么办法能避开这两个坑吗?当然有,而且也很简单,就是:跟自己比。
跟自己比,跟自己的昨天比。
即使不如别人,那通过跟自己比,我们只要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比昨天进步一点点,那就是值得开心,值得肯定的事儿。
即使超过了别人,那通过跟自己比,也不会觉得骄傲自满,因为每天都在进步,早已习惯。就像我另外一篇文章写的:优秀是一种常态化的无上限的习惯。
从社群运营的角度,我们就需要不断的把社群中小伙伴们的注意力聚焦于和昨天的自己比较。
比如我们班的共读活动。
践行群共读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做的是听课,因为跟班级原来就有的读书活动冲突,导致我们共听课活动的打卡排名是倒数前三的。
当时负责活动的班委想把排名直接在班级群里作为一种鼓励的方式,但被我制止了,我的理由是:首先作为活动运营人员,我们自己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好,还有很多可以优化完善的地方。而直接用排名来驱动,是最差的一种驱动方式。看似短期有效,但不可能持续,更大的可能还会因为排名落后,“比较”情绪带来更为负面的影响。
所以当时看着其他班级都在发共听课排名,我们就是没发排名,只是和负责共读活动运营的小伙伴(刘蕊,冬梅等)进行反复沟通,反复调整,细化之后再细化。
当我们排名只在4、5位的时候,我们经常传达的信息是:大家继续加油,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完全可以进前三。
当这两天数据到了第一之后,我们传达的信息是:继续领跑,继续加油,我们还可以更优秀。
通过不断跟自己比,激发运营人员的动力,也可以激发参与活动的小伙伴们的动力。
只是,这样的和自己比较的价值观需要我们反反复复地、通过各种方式、或隐晦或直白地去传达,久而久之,自然效果良好。
02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成功就是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这也是笑来老师《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的全文主旨内容。
在社群运营中,在我们班级的每一个活动营中,我们就在贯彻这句话。
选择什么活动去组建活动营?肯定是那些基础的又极为重要的、学校还教不好的、一辈子都能用的上的、具有极强繁殖能力的知识或者技能去组建活动营。比如我们目前开展英语、写作、编程、读书、健身、销售、录读、逻辑活动营。
如何运营活动呢?其实我们的宗旨就一条:如何让这个活动营能够走7年甚至14年。
所有的负责运营的小伙伴们就牢牢把握这个核心宗旨,不断复盘、调整、优化活动的组织形式、宣导方案、阶段分享等环节。
对于参与活动的小伙伴,他们选择参与某个活动就是选择了正确的事去做;根据活动设计的打卡规则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去做。
更何况运营中我们还会不断根据数据反馈调整活动的各个环节,让我们在正确的路上能够用越来越正确的方法去践行这项活动,最终让参与其中的每个小伙伴都离成功越来越近。
04 积累是自然规律
成功没有那么简单,至少并不像很多“成功学”所说的那么轻而易举。
即使做到了上面提到的【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也仅仅是离成功更近一些而已,因为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时间。
对个人成长来说,最重要的自然规律是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这是简单到无数人都在怀疑的一个原则:“一切都靠积累。”
为什么明明应该通过阅读强化输入,然后经过思考,才会有高质量的输出,却要舍本逐末学习各种写作技巧、各种修辞手法,最终还是写不出来所以然来?
为什么减肥的方法明明只有一个就是锻炼,但是偏偏更多的人选择节食或者各种各样的减肥药或者偏方,最终几年之后越来越胖呢?
因为某种意义上他们是“反自然”的,不相信、不尊重基本的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惩罚那些违背它的人的方式既宽厚又残忍,需要智慧才能理解:它会让那些违背它的人“绝不后悔”——无怨无悔地走向毁灭。
上文说道,班级每一个活动营都有将以如何运营7年甚至14年作为目标去实现。
其实并不是说一个活动社群做的时间越长就越牛逼,而是时间越长,参与其中的小伙伴就更可能获得长期的积累,更可能养成某个习惯或者终生习得某项技能。
所以我们才会不厌其烦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活动宣导,让更多的小伙伴参与进来。
和已经参与进来的小伙伴进行反复沟通,对我们活动运营是否有建议,并时常给与鼓励和奖励。
和那些参与了但掉队的小伙伴反复沟通,让他们理解成长是自己的事儿,鼓励他们牢牢跟住,不要掉队。
最后
让社群中的每一个小伙伴明白成长是他自己的事儿,才能激发他的内在动力,这样的内驱力才有可能长久且无比巨大。
如果把我们每个人看成一家公司,那么,我们自己才是自己这家公司的唯一、无限责任人。
注意,有两个关键词需要格外重视,“唯一”和“无限责任”,其中深意,大家可以把上面这句话重读3遍,自行领会一下。
我们自己这家公司产值能做到多大,能否上市,能否走向全球,能否成为百年企业……这都在于我们自己当前以及未来的长期中是否能够一直努力、一直优秀下去。
可能有小伙伴会问,那如果一个人天生残疾或者身处环境极为恶劣,对他的负面影响很大,那他自己这家公司做的好或者不好,外部责任不是有了很大的影响。
的确,外部环境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但是,外部环境本就在我们的能力圈之外,属于我们的被动范围,整天想着自己无法改变的事,不是徒增烦恼嘛。
尽管环境再差,再不如人意,我们也有选择的自由啊,我们可以选择应对外部环境的态度,然后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做主动调整。
赵本山有在小品中戏言:
所以,我们要牢牢记住:成长是自己的事儿,只有你自己能为自己负责。
对于社群运营的小伙伴,在社群运营中就要不断传达并深化这个价值观。
对于参与社群活动的小伙伴,就更不用说了,成长了,就是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