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真相 —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1》

第一问:学习的真相是什么?

本分享来自:

书籍:《认知天性》

副标题:《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本书是罗迪格教授为主要负责人联合了11位认知心理学家,花了10年时间的科研结果。

罗迪格教授是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心理系教授,曾任美国心理科学学会主席,人类学习和记忆领域专家。

通过学习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学习的目标,绕开学习的误区,掌握后刻意练习的方法,有效提升学习力。

《认知天性》最突出的特点是这本书首次提出人类认知规律和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透彻解读人类普遍的学习过程规律。根据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推导出的最有利于大脑的简单学习法则。

简单讲就是说,这本书具有高价值的特点,掌握了这本书的简单方法,也就掌握学习领域的终极规律。

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培养自己的能力,有些是专业技能,比如编程,画图,财务,外语等,有些是可转换技能,比如沟通能力,演讲能力,行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能力有很多种,而其中有一种能力是最特殊的,我们称之为学习能力,是能力中的能力。

拥有学习力,也就拥有了对生活的掌控力,这也是我认为在快速变化的当今社会中的元能力,真正的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但在学习成长的路上,大家往往会遇到三座大山,体现在时间,记忆,应用三个维度,

有多少书买来是无效的?

要么没时间,要么有时间看但记不住,要么记住了用不好,关键时刻还掉链子。

1. 没时间,没精力

2. 看不懂,记不住

3. 用不好,掉链子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会遇到学习的瓶颈?为什么“很努力”,“很勤奋“,学习效果却不好?

考试过不了,升职轮不上,机会总把握不住,如何解决问题?

接下来的内容可以帮助到你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学习这件事,从而找到正确且行之有效的简单方法。

第一问:学习的真相是什么?

首先,分享一个心理学发现:达克效应

什么是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是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心理学奖得主邓宁和克鲁格的发现,

也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指的是认知偏差,

主要观点讲的是:

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换句话理解也就是说,在某个领域中,越是能力差,越认不清自己的能力。

简化:

能力越低,越容易高估自己,

能力越高,则倾向于低估自己。

无知者无畏。

智者愈谦卑。

大家看一下这张图,

一个人站上愚昧之巅,一定有原因,其中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成功后的自我感觉良好。

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个具有达克效应的人?

回家照镜子。只要你回家照镜子一定会见到一个满脸写着“达克效应”的人。

最近我就做了这个练习,比如做读书分享,我就做得自我感觉良好,我感觉自己分享的目的达到了,自我满足感十足,而忽视了受众的需求,差异性以及实际的效果,通过反馈和复盘,更清晰了自己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判断,所以讲有点才有点小成就的人大都容易站在山巅。

在听分享的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

根据达克效应的这种说法,人的认知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巨婴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绝望阶段:知道自己不知道

• 智慧阶段:知道自己已经知道

• 大师阶段:不知道自己已经知道

如何理解这张图要表现的四个阶段?完成从巨婴到大师的成长,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职场中高水平的管理者。

想象一下,如何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管理者?

有担当的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把下属推下愚昧之巅,至于到了绝望之谷,能否爬上开悟之坡,就看个人的造化了。

学习成长就是这么一回事,谁都想当大师,但讽刺的是大多数站在愚昧之巅。

学习的目的就在于有效提升认知和不断攀登,看过攀登者,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珠峰,人生就是一次次不停的尝试。

拿舒适区的概念来讲,巨婴阶段就是你的舒适区,走出舒适区成长,就会带来阵痛,固化思维越严重,就会越痛苦。

哪怕你学会了用成长性思维去看,思维越固化,坦白讲成长的空间越受限。

讲到这,小伙伴肯定会好奇,如何准确判断自己的处境和位置,是否自己又站在了山巅?

这个人是我吗?

在巨婴到大师的成长中,有一个底层的认知能力叫元认知。

简单来讲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 。

大部分人都会经历一种假象,就是感觉自己知道,自以为掌握了所学,这是元认知欠佳的一个例子,自以为是的例子就太多了。

所谓元认知,就是指我们对知识掌握情况的理解。能准确判断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这对于做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过程中,对于个人而言,总结一下有三种情况:

1. 已知的已知 → 温故知新

2. 已知的未知 → 改进

3. 未知的未知 → (重点,给自己出题)

• 就是重点了:

那些不给自己出题的学生(大多数学生都做不到这一点),容易过高地估计自己对学习资料的掌握程度。

为什么会高估自己?

举读书这件事为例,当有些学生听到一堂讲得非常明白的课,或是读到一本写得十分透彻的书时,

他们很轻松地就接受了其中的观点,这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了,不需要学习了。

这一点我亲身经历也有很多,很有感慨,归纳一下其实就是学习金字塔中的被动学习,大家现在看我的分享的过程就是被动学习,而我做分享就是主动学习了。

很多时候,培训完,读完书,听完书他们就停在了愚昧之巅,没有去想什么是自己不知道的。等到考试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想不起关键概念,也不能在出现新的问题时灵活运用这些概念。同样,当他们重读自己的课堂笔记和课本以至非常流利时,这种流利让他们错误地以为自己掌握了重点内容、原理,以及真正学习的内涵,错误地相信自己能随时想起学到的东西。

结果就是,即便是最努力的学生也会陷入两个误区:一是不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知道要在哪里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二是爱使用那些会让自己错误地认为掌握了知识的学习方法。

举一个有效学习的案例:樊登的学习方法。

每次大考之前,樊登不会一遍一遍地看书、看笔记,而是拿出一张大纸,靠自己的回忆把这学期学习的公式、重点、单词、生字、诗词都默写一遍。

每门课用一张纸。遇到想不起来的,就使劲想一会儿。最后才查书,补充完善这学期的知识图谱。

这样一来,上考场的时候就不会遇到特别意外的题目了。

这就是本书的重磅推荐学习力提升的方法: 检索练习。

关于检索练习的部分,会在之后的读书笔记分享。

谢谢有缘的你的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的真相 —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