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质的学习资源是你的经验(1)


比赛结束半个多月了,断断续续总结了这段时间的感动。

有些内容,需要灵感,书写的灵感。

昨天监考,做了一整天的白日梦,在来回踱步的过程中,不断的挖掘我的自性,突然就想到:一个人最丰富的学习资源,是自己的经验。也是好多人浪费最多的资源。

不记得多久前,我反复看着台上唱歌的自己,或是“孤芳自赏”吧,朋友走过说:还看呢?!

嗯,还看呢,看着她,我会在脑中想象她更好的样子。包括前期的准备,我一一看着,看着她是怎样的努力程度得到现在的呈现,如果可以更努力,可以更高效的努力,更多角度的努力,是不是可以看到更好的样子。

自己的经验里蕴藏着无穷的可以学习的资源和起点,依据这个起点努力,事半功倍!

你的经验,是最丰富、最优质,也是最合适你的学习资源,当然也是浪费最多的学习资源。


这次江苏省优质课比赛,我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它,让它随着时间悄悄的淡化。我现在就像只吃草牛,不断的反刍,嚼碎、消化。现在的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我的收获,将这段经验中的营养吸收到我的血液中。

关于备课的新问题:课有气质吗?

45分钟的课可以感受到课本身的气质吗?这种气质依靠老师的语言营造,依靠学习活动的安排,依靠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存在。

我之前从未想过这个问题,直到我遇见市优质课赛题《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我开始感受到课本身应该具有她自己的气质,更白话一点,就是课堂因为知识本身营造的氛围,而非单从师生互动角度看课堂的氛围是轻松愉快还是严肃冷静。

得知赛题后,习惯性的依据大纲要求罗列本节课的核心概念、重点知识。然后就开始头脑风暴,以什么样的形式、活动去和学生一起建构概念。

(关于头脑风暴式的备课方式,我还写过一篇论文,虽然只获得了县一等奖,哈哈~)

当时是因为什么原因我现在想不起来了,(及时复盘有多重要啊!)我开始在京东上看各类关于植物书籍的简介。通过简介判断是否是我需要的书籍,当时我买了《怎样观察一朵花》,《我的大自然观察笔记》、《种花去:自然观察笔记》等等,这个过程我已经开始慢慢在心里形成一种期待,我期待这节课是诗意的,在理性的认知后面能感受的人文情怀的。直到我看到一本台湾华德福全人教育系列书《如诗般的植物》,原价89元,我花了105元让其快马加鞭来到我的身边。一篇篇充满哲思想象力的美感教学画面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决定,我的课就叫《如诗般的植物课》,课的基调就四个字:诗意、成长。


如诗般的植物课


这种备课方式是有魔力的,你会发现当书本把你的视野打开,再接触“新事物”时,你脑子里第一想法是:买书!


省赛题出来了,《鸟类》《人体的免疫防线》二选一。

我选择了《鸟类》,因为我能大概看到呈现的画面,而免疫我头脑中没有画面感。

确定选题后,就。。。


鸟人

根据简介,买了关于鸟类各个方面的书籍,包括科学类、人文类、趣味百科类等等。花了三天左右的时间连夜啃完,也大概确定了本节课的基调是感受自然演化的奇迹:飞翔之谜!情怀导入,与一只鸟相遇的最好方式:观鸟!

接着,我开始要着手实验部分了,我大学确实有点白读了,实验课杀生这些事都是我们班的男同学做,我除了会杀鱼,鸽子第一次。

我记得那天是周三,早上去菜场买了两只鸽子,还请我们大学动物学老师给我发来了正确解剖家鸽的视频,杀死鸽子的方式是窒息死亡。


第一次杀鸽子

杀它,是什么感受?我当下又链接了什么?当我感受它从大力的挣扎到慢慢的身体瘫软,眼泪止不住的大颗大颗的往下掉。一边哭,一边完成解剖工作。说实话,当下我不想再解剖第二只。有的时候,我找不到什么特别合适的话术跟学生讲解解剖的意义,就像有一次讲座问答环节,我问李主任的那个问题: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基因重组,是否尊重了生命。

我不是不能理解生物技术,我是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跟学生去解释。

我上网搜了很久中学生生物解剖的意义,没找到什么有价值的内容。再加上杀鸽子带来的短暂的难过,我当即决定:换题!

ε=(´ο`*)))唉

换题面临的是什么挑战呢,就是浪费了一周多的时间,一切从头开始吧。距离正式市里比赛就剩十天了。

第一步:买书


人体的免疫

这次买的书,只有一两本是学术类的,其他基本都是绘本。因为人体免疫防线比较抽象,如何让学习变得有趣呢,从孩子的绘本寻找灵感。

我的学具制作灵感就来自这些绘本!这节课的基调就定位在有趣这两个字。

总结:

阅读各种视角的书籍,找寻课堂教学的灵感,为课定基调,培养课的气质!



关于备课的新感受:理论指导实践

市选拔赛我的课和省赛我的课,除了基调没变,利用学具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其他都变了。

我先说说改变的原因


讲座笔记

这是赛前我参加的几次讲座笔记,李其柱教授的关于生物教改、连云港三学课堂,吴举宏教授的关于中学生为什么要做实验,吴海燕教授的“学思践悟”,听完回家,我就做了一件事,开始把我的课和教授们讲的理论进行核对,我可以怎么改进。

根据教授们的指导,有了下面的大换血。

导入

之前的导入,利用抗日战争真实的滕县保卫战背景,提供学生滕县地图,两种颜色的士兵,分别推演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防线,以及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梯度设置的意义。

现在的导入,利用琼脂培养基让体表的微生物和空气中的微生物对学生可见,分析真实的生物学现象。

学具

1.0版本 学具完全来自绘本,卡通,吸睛,但是不能表征事物本质,学生拿到手后不知道如何操作。

2.0版本 学具更贴近免疫真实的发生过程,学生容易推演总结。

模拟探究

之前中了知识诅咒的我直接删掉了书本上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我花了好久的时间才想到探究湿纸巾杀菌效果的替代实验,还自我感动了还长时间。

现在把实验重新请回课堂让学生去经历,探究湿纸巾杀菌效果作为课后探究任务。


总结:

1.理论指导实践;

2.实践的同时多学理论。



关于课堂教学的新发现: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习成果汇报的辅助工具

上星期在名师研讨会上说课,会后收到老师们的各种表扬,心里美滋滋的同时也很虚了。

因为我的这节课最重要的一环并没有做好,那就是学生学习成果的汇报展示:

1.模拟探究实验结束后的汇报,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并没有拿出之前做好的工具,让学生到黑板上一边绘制,一边讲述。导致学生站在原座位,干巴巴的口述,声音又小(我忘了给学生话筒了。)汇报的价值几乎可以省略。

2.人体免疫防线的学具推演,学生应汇报病原体入侵的可能途径,以及入侵过程中被人体的哪些结构抵御,这些结构有何免疫作用;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免疫防线的组成。学生并没有积极举手、汇报的同学完成度不高,更重要的是我放置学具的位置,位于第一排两边的同学是完全看不见的。再加上时间的原因,我并没有请同学质疑,而是直接板书总结人体的两道免疫防线。

上完课,回家的路上,我复盘了这节课,发现老师为一节课准备了那么多教具学具支撑着自己的课堂,那么学生呢,他们等于是要在短时间内接触新知识,利用老师提供的陌生学具,学习、理解、讨论、得出结论还要在全班面前汇报。

试想的两个方案:

1.汇报内容设置梯度,不求一次完整

2.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支持汇报的工具,有演示,有表达;汇报形式多样化,咋多样呢?再想。。。



关于冷脸上课的新追问:你真的爱学生吗?

关于这个问题之前说过了,在这篇文章里就不多说了。

真的爱他们,才能发自内心的笑起来。


关于。。。。

歇歇,再咀嚼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优质的学习资源是你的经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