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方法》12. 安慰:怎样得体地表达你的善意

一个人必须时刻知道该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 --彼得。德鲁克

同情心不等于同理心,安慰需要的是同理心的能力,而非居高临下的同情心。安慰的前提是能感受他人之感受。

安慰=轻度介入+提供支持。

轻度介入,就是,只要对方没有表露出他的需求,就不要主动提供安慰。只需要向对方表达两层意思:“我会陪着你”、“我愿意为你分担”。安慰不宜过猛,可以一点点根据对方的需求推进。可以说“我能帮你什么”,表达关切,又没有入侵到对方的生活里。可以在提问时,把能接受的选项方向放进去,使用开放性的问题。

提供支持,让对方感受到行动的力量,可以是资源意义上的支持,也可以是情绪支持,或是经验支持。在采取行动前,问问“你想聊聊吗”,你想聊我就陪你,你不想我就不烦你,这才是节制、温和的安慰。

安慰本身是在表达“我关心你”的态度,在巩固你我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不需要承担“替你解决问题”的重大责任。标准化模板:刚听说你遇到这个情况,我也不知道该帮你做点什么。我有这样这样几个便利,只要你需要,随时找我。别跟我客气,我随时都在。

怎么接收别人的安慰:1. 表现同理心。2. 对别人的安慰表示感谢。3. 对于不得体的安慰,用封闭式的句式。

这个章节我收获最大的一句话,是安慰本身是在表达“我关心你”的态度,在巩固你我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不需要承担“替你解决问题”的重大责任。以前朋友遇到问题,总是想说要帮忙解决问题才是好的安慰,没有想过我们想的办法对方不一定适用,而且,大部分时候,也许对方只是想要一些情感上的安慰。

我觉得这个章节提供的标准模板很实用,还有内容中提到的,“我能帮你什么?”及“你想聊聊吗?”,这两句话,我觉得非常实用。不管是职场或是朋友,当你不确定对方想不想被安慰,这两句都很刚好,表达善意及尊重。

在接收别人安慰时,书上说,如果对方的安慰不得体,就说谢谢你的关心,沟通就可以结束了,不需要再多说什么。这个建议很不错,只要想说对方是好意,就不需要再节外生枝。而如果幸运遇到得体的安慰,而且对方也提出能帮忙,有适合的需要就不要不敢开口了,有时候别人的一个小忙是自己需要的大忙。

书上一个说法我觉得可以学起来,“谢谢你的关心,不过我的负能量不应该让你承受”,书上建议是设定闹铃只说三分钟,但是我觉得不管是说三分钟或五分钟,或者就直接不说,前面这个开头,都已经充分展现了沟通高手话语,让对方心里感动,更加愿意听也愿意帮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沟通的方法》12. 安慰:怎样得体地表达你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