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读完一本书了?”每次看完有书这戳心的Slogan,相信不少人会和我一样,有点惭愧,有点内疚。因为我们的书似乎总是停留在那一页;似乎总是要花上好久才能将一本书“啃完”;似乎大功告成时头脑中却依然空空焉。
究竟是为什么呢?相信你也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是因为我们懒惰?能力不足?又或是我们真的患上了“读书困难症”?难道就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我们既能快速地读完一本书,又能记住其中的内容吗?有,还真有一本书能够很好地解决我们的困扰。这就是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中,作者大岩俊之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设定读书目标来开启有效率地阅读;如何通过做笔记和制作思维导图来加深记忆;并最终通过实践将所读到的知识转化成个人能力。
本书作者大岩俊之是日本Role Job法人,研讨会培训指导。作为开发读书法、思维导图、各种记忆术等能力的讲师,他开展了很多读书、讲座活动,并在2013年成为指导教育的讲师。而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则是他多年经验总结。书中,他用大量的书和实例讲解了自己是如何通过做思维导图来牢记书中的内容,并将所读内容付诸实践,最终获得了想要的结果的。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讲解书中大岩俊之的观点:有效率地阅读;牢牢掌握书中内容;知行合一。
一、有效率地阅读
思考一个小问题:每当拿到一本新书时,你是拿来就读呢?还是会思考一秒钟:“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或者我想要从书中获得什么?”。
别小看这个小小的动作,大岩俊之却把它视作是开启有效率阅读的正确方法和基础。无论什么时候,拿到一本书都应该先问问自己“我究竟想要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这也就是读书目标。
如果没有设立读书目标,那么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失去了方向感。没有了目标,失去了方向,那么读起书来也就是混混沌沌的,那么我们之前所提到的那些现象自然就会出现。
作者认为成年人读书是需要带着“目的”去阅读的,这不仅会加快阅读的速度作者,也更容易有所收获。
读书目标确立后,如何进行有效率地阅读呢?作者大岩俊之从四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1、通过浏览序言、目录、后记快速了解文章梗概。
“序言”凝缩了一本书的所有要点,它有助于我们把握整本书的概要。目录是作者撰写全书的大纲,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书本的所有内容,还对于把握该书的整体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作者会在后记中对本书做总结,谈谈自己撰写后的感想,以及要感谢的人。所以还是需要阅读一下,这样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书的概要。
2、 控制阅读时间
现在人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多,所以也变得越来越焦虑。这就使得成人在阅读时很难静下心来,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读书。这也是为什么鼓励大家利用“碎片化”时间来阅读。
作者建议我们可以每天抽出一小时甚至是半小时来集中阅读。这段时间我们不要受任何事情的干扰。这对于忙碌的我们是个很好的选择。既不会花费很多时间,又能有效率地阅读。
3、 善用“二八定律”
大岩俊之认为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而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也就是说,假如一本书有200页,那么重要内容只有40页,而在这40页中,仅有8页是核心内容。这么看起来,是不是即使是一本“大部头”对我们来说也不是那么可怕了。在阅读开始之前,一定要抛掉头脑中想要掌握所有知识的想法。这对于成人阅读来说,既不现实,也是在浪费时间。与其无休止的浪费时间,精力,不如集中火力,重点攻破对你来说最重要的那部分。正所谓“有舍才有得”。
4、 以输出为前提开始阅读
为了使阅读更加有效率,大岩俊之还提出了要带着有所输出为前提来开始阅读。要将你所看所读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讲给身边的人听或者写出来。这样做,会刺激我们在阅读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头脑也会积极思考,阅读效率自然不用说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同时阅读几本不同领域的书来提高阅读效率。这样穿插阅读,可以刺激大脑更多的参与思考,也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二、牢牢掌握书中内容
快速有效地阅读完一本书固然很好,但如何能做到读完后不是头脑空空,而是有所收获呢?这是每个人都很关心的问题。作者大岩俊之提出了两大步骤来帮我们解决难题。
Step 1、笔记+思维导图帮助掌握书的逻辑结构
在阅读时,我们可能会在书上做各种记号,摘录书中的内容,或是总结摘要,甚至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所问,这些都可称之为笔记。笔记是对书本的细微之处的理解与疑问,这些都是很分散化的,不利于记忆。
而思维导图恰恰可以弥补这点。“思维导图”是英国教育家托尼.博赞(Tony Buzan)提倡的一种思考方法,是将我们头脑中正在思考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的思考工具。
在做思维导图之前,我们需要对整本书有了整体的把握,这样才会更好地做出思维导图。所以笔记可以说是制作思维导图的基础。
作者在书中详细地向我们讲解了如何手绘思维导图,以及绘制思维导图所需做的准备工作。当然,你也可以借助当下各种思维导图APP,轻松地做出你想要的思维导图。
Step 2、反复阅读以加深记忆
我们读完一本书或学习一个新知识后,不久便会忘记。根据艾宾浩斯曲线显示我们看过的东西20分钟后会遗忘42%,一天后会忘记74%。这是因为人类的大脑的构造原本就是善于忘记。
而反复阅读恰恰可以弥补这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一遍又一遍的从头读到尾,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反复阅读也是需要技巧的:
1、遵循“二八定律”。
在有效率阅读时,我们就提到了不要“妄图理解书中的全部内容”。结合我们所设定的读书目标,查找书中20%的重要内容。如果还是觉得很多,那就只关注20%中的核心的4%。这正应了《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少则得,多则惑”。读书也是如此。
2、以输出为前提的来阅读。
带着以输出为目的的阅读,效率会更高。尤其是当你讲所看内容再讲给他人或以文字形式输出之后,印象会更加的深刻。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霸是非常乐意给他人讲题解惑的原因。因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他自己也得到了提升。当我们给他人讲述一遍所读的内容,无形中就在整理、总结并用合适的语言或是文字输出。这时,我们就是在做复盘,而且是非常全面,细致的总结。这样总结完,想必想忘也难了。
3、联想法
联想法包括故事联想,形象联想以及便利贴联想。顾名思义,就是将故事,形象或图像以及便利贴与所读内容中的关键词进行连接,利用联想来加深记忆的方法。当然作者还提出了有感情阅读及首字母记忆法等来帮助我们牢牢掌握书中内容。
三、知行合一
俗话说的好,光说不练假把式。读书亦是如此。作者大岩俊之在本书中提供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选择一到两个,或是全选进行练习,等到熟练之后,阅读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上了。这也就是作者提到的最为关键,也是本书最为重要的部分,那就是知行合一。
书中,大岩俊之提供了一种用于自我指导的行动指南。何为“自我指导”呢?顾名思义,自己指引自己,从书本中发现行动目标,然后去实践。在成人学习中这是一种十分必要且有效地学习方法。那如何开始自我指导学习呢?
1、 从书本上设定行动目标
之前,我们在开始阅读时,要设定读书目标,那么行动目标即“读完这本书后,你想要做些什么?”设定行动目标的关键之一,是要明白“什么是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
可采用SMART即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预见的)、Achievale(可达到的)、Realistic(实际的)、Time-bound(有期限的)。由此可见,我们所设定的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能太大,否则达成目标就会变成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就像当初的作者一样。
2、给成功画像
如何促使行动目标更有效地实现呢?作者提出了VAK模式,即积极调动你的五官去想象行动目标成功后你的状态就像当初的作者一样。在NLP(神经语言系统)中,把五官分为Visual(视觉)、Auditory(听觉)、Kinesthetic(体感),即VAK模式。
之所以让我们用五官去感受“目标达成后,会看见什么?听见什么?感觉到什么?”,不是为了让做我们白日梦,而是一方面刺激我们的欲望想要去实现这个目标,更快地转化为行动;另一方面,也是给了我们一个台阶,让我们可以来衡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3、精准定位现在
在成功定位未来之后,我们就要精准定位现在。最好是用数字百分比表示,这样清晰易懂。比如未来的最好状态为100%,那么我们现在的状态是多少呢?10%? 20%? 甚至50%。这需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现状得出。
4、行动来缩小差距
既然有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了,那么如何从现实走向成功呢?当然不可能一步登天,我们需要用“一小步”的原理来实现。就好比我们现在的状态就是20%,离理想状态差距很大,想要一下子进步很大也不现实。那么如果进步10%,会是怎么样的状态呢?
我们可以采用5W1H 提问方式即 How(怎么做?)、 What(做什么?)、Who(和谁做?)、Where(在那里做?)、When(何时做完?)、Why(为什么做?)来获得具体的行动纲领。接下来就抓紧时间行动吧!
当然,我们所做的这一切,一定一定要告知他人或公布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这不仅能确保行动的执行,还起了一个隐性监督的作用。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中,作者大岩俊之不仅告诉我们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我们如何牢记书中内容,最终将它变成自己的。当然你还可以参考本书最后一章,作者列举的自身的实际案例,手把手教你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投资界有句很经典的话“重要的不是你挣了多少钱,而是你能留下多少钱。”套用到这本书中,那就是“重要的不是你读了多少书,而是你实践了多少。” 知行合一才是我们读书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