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与《自叙帖》

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仅以变化多姿的线条形态给人以视觉美感,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表现人们精神世界,寄托思想感情,体现审美情趣的功能。

  印度佛教文化的传人,在形式上给中国绘画带来了新意,但不可能给中国书法带来新的技法。但佛教文化的传人,却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因为书法可以抄写经文,记载佛经,以传播后世。魏晋南北朝是佛教繁盛时期,大规模的佛经抄写、造像题记、碑刻铭文,成为佛门僧人的首要工作。在书写佛法经文的过程中,书法得到了很大发展。佛教传人初期,书法主要用于抄写经文,发挥的是其实用功能。到了隋唐时期,书法已成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唐代书法出现了重情感、重心性的特征。这一特征,除了来自艺术自身发展变化的因素外,禅宗的盛行,禅宗心性论、禅境等思想浸染,是推动中国书法艺术步入成熟期的重要动力。

  在中国书法史上,佛门书家不在少数。据陶宗仪《书史会要》记载,到元代止,辑人佛门书家的有59人。实际上称得上书家的僧人,远不止这些。若把善抄经文、碑石等书僧也计算在内,数量之多令人惊讶不已。还有许多书画兼能的禅僧,如宋代的法常、清初的石涛和八大山人等,人们习惯上把他们看成画家,实际上他们的书法艺术很具特色,只因他们在绘画成就更高,使画艺淹没了书艺。北宋以来,社会上的文人士大夫虽未必遁入佛门,但在精神上受禅宗影响极大,宋代的苏轼、黄山谷,明代的董其昌、徐渭,清代以郑板桥为首的"扬州八怪"等,他们的书画意味,与佛学禅宗有着割不断的血脉联系。这是中国艺术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

  佛门书家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智永、怀仁、怀素、亚栖、高闲、贯休、梦龟、文楚、弘一等佛门书僧,为我国的书法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里仅介绍智永、怀素、弘一三位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佛门书家。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自幼出家为僧,世称沙门怀素、释怀素或素师。长沙(今属湖南省)人。后移居京兆。其生年历来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其草书《千字文》自题,较为可信,即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卒年不可确考,但据记载,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怀素六十三岁时,尚存活于世。

  怀素父亲钱起,是唐代大历年间的著名诗人,有"才子"之美称,曾任翰林学士,官至考功郎中。钱起对怀素颇具厚望,有诗送怀素:"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余。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怀素出家后,依附于伯祖惠融禅师。惠融是禅门书家,一手欧体字可与真迹比美。人称惠融"大钱师",称怀素为"小钱师"。怀素表兄邬彤,也是唐代颇有名气的书法家,擅长草书和行书,是草圣张旭的弟子。他常把从张旭那里学来的笔法,传授给怀素。在这样一个文化气氛浓厚的环境中,怀素自幼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怀素学书十分刻苦用功。相传早年苦于无钱买纸,将一个木制托盘和一块方形木板,用油漆刷过后,用来练字,写到后来,木板和托盘都被写穿了底。写秃了的笔头,堆成了小山。后来,他又效法古人在芭蕉叶上题诗的办法,在寺后种了一万多株芭蕉,以芭蕉叶代纸练字,因而把他的住所称为"绿天庵"。怀素除了苦练以外,还经常细致地观察自然,从云起云落、林鸟疾飞、雷鸣闪电蛇身扭动、山崖崩塌、破墙败垣等景物的变化中,领悟书艺的笔画。勤学苦练加上超群的悟性,使怀素书法有了很大长进,在家乡湖南一带,很快获得了广泛的声誉。

  怀素书法主要学张旭,继承张旭大草笔法,但又精于楷书,虽草书狂放,楷法却很精严。也就是说,怀素狂草笔法,是在一定法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若没有早年的法度修养,怀素晚年是狂不起来的。

  说怀素"狂",与他创作时嗜酒的习惯有关。他常常酒酣兴起时,在寺院墙壁上、器皿上,甚至衣服上随意书写起来,不足兴不肯罢休,人们称他为"醉僧",他自命"狂僧"。他曾在南朝大画家张僧繇的《醉僧图》上题诗云:

  人人送酒不曾沽,终日松间系一壶。

  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入醉僧图。

  这实际上是他的自我写照。怀素终日不离酒壶,以酒为伴,醉酒作书、作画,这与他信仰的禅宗有直接关系。怀素醉酒作书,是在追求禅宗空灵超越的"物我同化"境界。酒能使书家心醉神迷,"物我两忘",在这种心态下创作,书就是我,我就是书,书我不分。这时书家的内在生命精神,随摇拽生姿的笔墨,挥洒纸上,成为"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怀素《自叙帖》)的艺术佳品。

  怀素的作品很多,但现留下来的仅有《自叙帖》、《苦笋帖》、《论书帖》、《小千字文》等。其中《自叙帖》(图十七)最负盛名,是怀素的代表作。我们从《自叙帖》中可以看到怀素书法艺术的特点。

  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

  其一、追求空灵超然的情感。唐代书论十分重视创作主体的情感、神韵,把表达情感的作品视为上品。但书法表现情感,比其它艺术如绘画、雕塑更为困难,因为它没有具体的艺术形象,只能依靠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来表现。如何将激越的情感,用文字符号表现出来?怀素认为,关键在于气势,气势是表达书家思想感情至关重要的环节。要表现出气势,就要运用快速流畅的笔法。特别对于狂草来说,运笔滞涩,则气势全无。为了表现气势,怀素对草书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的字字不相连的草书格式,用"游丝连绵"法,把字的笔画,以及字与字之间连结起来,使书家激越的内心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

  但运笔快,不能违背书写的基本要求,字要有一定的法度,让人辨清字画、字意,这是一个很难克服的矛盾。怀素书法很好地克服了这一矛盾,他的草书"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元沈右语),既能表现气势,又不失法度。他在《自叙帖》中谈自己创作体会时说:"豁然心胸,略无疑滞。"这说明他创作时气势在胸,犹如庖丁解牛,从"见全牛",到"不见全牛",凭借空灵超然物外的情感,尽兴挥洒,使笔下出现了"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宣和书谱卷第十九》)之势。怀素《自叙帖》中表现出的"骤雨旋风"般的气势,是人们所公认的。前六行字由于是苏舜钦所补,气脉有中断之感。而后面的原作,流畅无滞,气脉一贯到底。苏轼曾用庄子的话形容怀素的气势:"如没人操舟,初无意于济否,是以覆却万变而举止自若。"意思是说,一个善于游泳的人驾船,他没想有什么去向,本是任意行使,即使船要颠翻了,在摇摆万变之中,也能主动操纵,随着船的险势,神态自若地出没在水中。说明怀素能从气势上把握住全局,稳定而自然地操纵着变化多端的字体、字形。怀素对自己的这种气度也甚为得意。他在《自叙帖》中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意思是说,当心中兴致(即灵感)突发时,大叫三五声,便可以挥洒出千万字来。他的《自叙帖》正是在"胸中气"的作用下,一气呵成的产物。我们可以看到,除苏舜钦所补的前六行外,每个字都脉脉相承,气贯全篇。

  其二、追求对立中的和谐统一。从对立中求得和谐统一,是佛教禅宗重要的思想方法。禅宗的文字观和语言特点,就是这种思想方法的结晶。禅宗的这一思想方法,在怀素《自叙帖》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纵观全帖,开首气势比较平缓,只是小有凝拥,随看恐情的高昂,波澜层层迭起,一波高过一波。到了后半段,掀起汹涌大波,激荡喷薄,大有"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的声势。这种布局和表达情感的方式,与怀素采用对比手法分不开。在字形结体上,文字以大、小、斜、正互有呼应,偶成疏密,充分展不了"点"、"线"、"面"的错综变化之妙。如其中"戴公"两字,"戴"字写得非常大,占有三行宽的间距和五、六个字的位置,而下面的"公"字,却又小得出奇。这一大一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再如"狂来轻世"中的"来"字,不仅占有三个字的位置,而且中间的一竖,写得又粗有长,同前一行的"孤云寄太虚",也形成了明显的对照。"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这一段。写得比较紧密,其中参差横斜的短直画和微枯的用墨,似有烟松郁郁之境界。下面的"戴"字写得很大,并留出很大的空白,宛如烟松之旁豁然天开。这种大胆的艺术处理,发挥了疏与密各自的长处,在夸张中抓住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产生了耐人寻味的意境。在用笔上,时而用圆劲细挺的笔画,时而用方笔或重笔,刚柔相济,相得益彰。在墨法上,运用渴笔枯墨,使线条在枯润浓淡的对比中,虚实相生,活泼生动。这些艺术处理,处处透露着禅宗思想的意味。

  其三、追求自然真趣。汉字起源于象形,即使演变成楷、草等体,仍有象形成份。狂草虽抽象意味很浓,仍可表现出大自然的客观形态。怀素书法在表现自然真趣上,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当时有人赞扬他的字,犹如"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松"、"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等等。从《自叙帖》中,我们可以看到赞语所描绘的特征,如帖中最后"愧畏耳时"四个字,就是一笔而下,字行点画钩接引带,活泼而矫捷,恍如跳涧挂树的猿猴,在引肩悬臂,攀藤饮水。"笔下唯看激电"的形象,在帖中也多处可见,往往连续写下的曲转画中,忽然伸张出一条、长直画,有如紧流密滚的乌云问,忽然射出一道耀眼的闪电。至于"字成只畏盘龙走"的形象,与他写的"盘龙走"十分相像。

  为了表现自然真趣,怀素还大胆地改变了汉字写法,将方正的汉字,写成圆形。《自叙帖》就大量运用了圆劲而富有弹性的弧形线条。圆是典型的曲线,具有活泼生动的特性,怀素将圆形巧妙地融入草书中,创造了极为生动的形象,人们从他的字中,领略到大自然千变万化的壮丽景象。诗人李白对怀素书法的这一特征大为称赞,曾写诗云: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扫却中山兔;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怀素追求自然真趣,并非简单地模仿大自然,而是通过对自然特征细节的再现,体现禅宗超越的精神追求,把自然现象与禅趣融为一体,从中获得内心世界的自由和精神的超越。

  从怀素书法艺术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书法艺术走向成熟是与唐代盛行的禅宗思想的影响分不开的。禅宗虽为佛教流派,但禅宗的思想与艺术创作规律,存在着许多相通和相似之处。由于怀素等一大批禅门书家,将禅宗思想引入了书法艺术创作中,使书法走向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表情艺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把我国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

你可能感兴趣的:(怀素与《自叙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