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要经历硕士后,才知道自己读不了博,不然总以为是因为自己不想读

在我国,博士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有了博士学位,代表这个人具备了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意味着他有能力从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

一般认为,高学历意味着高收入,所以高学历的人通常也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博士。要是读了硕或者读了博的,没有比本科生的工资高,那就会被认为浪费了宝贵的青春。

然而,只有读了研的人才知道,学历是一道枷锁,将人勒得喘不过气来。

读研期间,硕士研究生一般都要跟着导师进行相关的项目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而最最令人头疼的,莫过于要在一些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目的论文,更要命的是这是毕业的必要条件。

杜甫有句著名的诗,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读研的时候,即使研读再多的中英文文献,也很难做到思绪如泉涌。有时候呕心沥血完成的小论文,被导师批得一无是处。即使经过导师多次驳回进行多次修改后,也发表不了核心期刊,与真正的大牛比起来,真的是被碾压得连渣都不剩。

而一次次的打击,就会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一旦消极,就会影响判断决策、研究效率,论文质量就会越差,就会越消极···

“经历硕士后,才知道自己读不了博,不然总以为是因为自己不想读。”广大研究生的这一语,真的是道破研究生涯的真谛。

大抵是因为这句话说出了心声吧,我的身周好多人将之视为人生箴言,说出时俨然一种看破红尘遗世独立的沧桑感。

相信刚进入研究生的时候,每个人都是积极主动的,还期待着研究生生活带给我们的美好。然而,美好的梦终究要被现实打破。当导师开始让你看论文,开始让你每周进行研读汇报,你才会真正感受到什么才是煎熬。特别是英文文献,如若词汇量不够,那真是分分钟想掐死自己。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什么也没学到,这才是最令人难过的。

论文的先决阶段尚且艰难至此,更遑论自主创作阶段了。有句话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研究生阶段亦是如此,能用勤奋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读研之后,你会慢慢发现,勤奋,可能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

在尚未读研时,我曾收藏过一段话,觉得说得特别在理:“这世界上大多数的工作,其实参与者是不需要动脑子的,你有明确的目标,有明确的方法论,你知道只要付出努力和时间就一定能到达终点。你所需要对抗的,只有懒惰。读研,所有对确定性的安全感被全部打碎,你想勤奋,都不知道该怎么勤奋!没有方法,你得去自己找;没有目标,你得去自己制定;你所需要对抗的,其实是你局限的智力!”

我读博的朋友跟我说,要写出一篇优秀的论文,你必须要在某一个领域,在智慧上超越人类过去几百年所有的科学家的总和,这才叫创新,这才值得被发表。

你一定听过这样一段话:“你能想到的,难道别人想不到?你以为你是这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可怕的是,一个合格的科研成果,就是在充分调查了所有的背景材料之后,想到一个没有任何人想到的创新点。你必须要找到那个让你成为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那个人的领域。

读博这个过程,能让你体会什么叫真正的绞尽脑汁。

从本质上讲,如若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连硕士研究生这关都过不去,更不要说博士了。很多人读了硕士,就知道自己读不了博士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总要经历硕士后,才知道自己读不了博,不然总以为是因为自己不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