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内部记分键

巴菲特曾说到他有一段时间是外部记分键,所以患得患失,后来一直在告诉自己要采用内部记分键,也就是自己做的好不好全看自己内部的标准。后者反而更难,因为前者有统一的标准,你不用费劲心思去设定标准,也知道赚多少钱啊,买多大的房子啊是大家看得见的;后者则是需要定制化的,也就是说首先,你得有个靶子,才能评价这只射出去的箭有没有打中靶心。

然而,问题就来了,你首先得有个目标,才能谈论自己的行动是不是朝着目标的方向,否则你连目标优化函数都没有,哪里进行的下去?

最早的时候,我们都是采用外部记分键的,是因为那个时候弱小的我们丝毫没有自己判别抵抗别人说辞的能力,别人说什么,我们也就跟着信了。但是上大学以后,人生唯一的目标消失,只能靠自己来制定目标。

盯着赚钱的目标倒是一件很实际的事情。可是李笑来说开锁的钥匙是不在锁头上的,否则为什么你开不了了呢。所谓的赚钱的本质就是为别人提供和创造了多大的价值,所以你总得找一件事作为下手点吧。

身体,每天必须运动,加上采用ADF(不是严格的),就是我对健康的要求。

人际关系,我需要维护的关系有萌萌,橙子,YL,HM,他们可以算作是我的内部圈子。熟人圈子就多了,包括室友,同门,同事平时可能有交集的人,最后就是大家知道,但是平时也没有什么交集,只是通过特定的活动认识的。

热情,我现在的热情在于写作上,不管是自己的普通写作还是论文写作,我发现我自己都很喜欢学习和了解秘诀,然后自己去做实践。这可能是第一篇没有什么灵感冲动,但是按连岳的话说,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下笔了再说的文章。

自我成长,就是慢慢知道研究生阶段,自己在学校毕业之前的目标,那就是做好实验,写好论文,要多看论文(这不应该沦为一句空话,而是必须去看,去多想,去和老师讨论),然后争取准时毕业。实习的话,一周三天,一周一半的时间,应该也还行,不要带回到非工作时间中,看看商业的逻辑是如何运转的,可以学到点什么东西。不管是学什么,什么都要主动点,指望着别人给你说,让你做是不现实的。孟老师讲述她研一的时候因为两个星期导师没有派活给她,她就每天骚扰老师的做法其实是很打动人的,包括李师姐跟我讲她当时是如何缠着师兄师姐学习帮他们打下手的,才有了后来的学习机会。

如果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的话,你不主动去推销自己,多在导师面前露脸,那导师有事情了怎么会想起你?销售也是一样的道理,就是要先多拜访别人,给别人一种印象,等到有合适的项目了,别人才会想着你。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主动都是第一位的。

奉献,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奉献,但是近来我觉得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了,对别人有帮助了就是自己的奉献所在。尽量做到上班的时候为别人着想和思考,上学的时候多看看有没有能为别人帮忙的。

所以这样复盘下来,毕业之前的目标就是周1/4/5去上班,了解毕业之后的世界,剩下的时间每天都必须读论文,写想法,每周三逼着自己给老师汇报,就算没有见到老师,都要报告这周进展,看了什么文章,做了什么实验,分析了什么数据,自己的所得和需要的支持,这一个需要形成固定的routine。不能说呀……今天出去玩了所以没看,今天有事所以不看了,要明白自己之所以出去实习就是要逼一把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双线任务能力,可千万别自己的主线任务搞砸了,那就得不偿失了。大的目标确立之后,那就是小石子了,比如说生活中的调味就是学几首钢琴曲,最近定的目标是《送别》和《梁祝》,一首一首来吧。

还有自己的sustainability的行动,在看了有优惠之后非常动心,但是自己的真实需求就被掩盖了,所以一定要认清楚自己购物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再去补什么。

加油!只要自己永不放弃,自己定了目标之后,然后不断优化,就一定能到彼岸。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内部记分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