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

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成功的标致似乎是干掉了所有的对手,成为“孤独求败”的时候。但实际上“孤独求败”是不存在的。即便理论上可以有,但他还有最后一个对手——自己。就像孙悟空唯一搞不定的对手是六耳猕猴,而这个六耳猕猴其实就是悟空悲愤不平,幻化出来的心魔。

当然,战胜对手是我们成长的必然经历,对手和敌人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扮演不同角色的老师。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对手激发你的潜能。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写了一部巨著《历史研究》,研究的是文明的兴衰。书中记述有很多文明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都消亡了,只有少数文明能够屹立不倒。这些到最后还能坚持下来的文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遇到了很多挑战。只有遇到挑战,才能激发出来一个文明的潜能。在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求生存、遇到了外来种族的侵扰、不得不长途迁移,这些挑战都能激发一个文明的雄心壮志。这就是“挑战—应战—成长”模式。

而且,对手的水平,决定了你的水平高低。有一个搞网络教学的朋友,被竞争对手用卑劣的手段偷学了商业运作模式。这种事搁谁都会大为光火。但仔细想想,其一,他连对手都够不上;其二,假如亲手培养了一个伟大的对手,那真是自己的神来之笔啊!你想练拳击,不还得花钱去买靶子吗?

汤因比讲到选择对手的“中庸之道”原则,对手选择的要差不多。也就是说,如果挑战的压力太大,会把一个文明压垮,但如果完全没有挑战,这个文明也不可能发展得太好。所以,存在着一个最适宜的挑战水平。道理很简单,我们不可能去选择比我们弱很多的对手,就像我的那位朋友不可能自降身份去和偷学者死掐的,那一定很滑稽,也叫胜之不武。同样,我们也不可能去选择远远超过我们自身水平的对手,比如我那位朋友非要挑战新东方,那估计也同样滑稽。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选出的对手,其实是跟我们差不多的人。

战胜对手的终极目的不是消灭敌人,而是让自己在战斗中成长,不断增加自己“反脆弱”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最大的对手是我们自己,“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战胜自我,不断突破自我,才是真正的成功人生。

所以,感谢对手,他们不是真正的敌人,真正的敌人是魔症的自己。

理解人生,成功就是自己和自己的殊死较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