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理念世界》大课学习后的自然流淌,在课程现场涌现了随堂大纲,现将其文字充满,并在此感恩善友教授,以及过往那些引领我寻找觉性意识的先哲们、老师们。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生命的力量,确实,这些年,我并没有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仅仅想找到生命的力量,想找到那个可以赋予我力量的温暖的“太阳”,正如我们的天空中所悬挂的那个太阳。
人生是充满苦难、不幸的。退一万步说,人生也是充满了怀疑、犹豫、不安、失落、抱怨、愤恨、嫉妒、伤心、病痛......我不知道你是否曾经跟我一样有过无力感,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或者面对某件事情的无力感。我极其的排斥这种无力感。每当在这种时刻,我都需要生命的“太阳”给予我力量,帮我度过那一天,那一夜,或者那些天,那些夜。
这个力量来自哪里?
曾经,我认为,这个力量是来自某个亲密关系的人,因此,35岁前的自己特别关注风花雪月,总幻想着能找到灵魂伴侣,那个特别懂自己、对自己特别好的人。就这样,在亲密关系中,我的索取,大于了付出。甚至,付出也是为了更有理由的索取。我不仅没有获取到力量,反而耗散了自己的力量,某些阶段,人生甚至为此更为不堪。张德芬女士在她自传式作品《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中有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人,请你为自己负起责任来”,这句话将我棒喝而醒,我们最终并且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
曾经,我认为,这个力量是来自对这个世界以及对家庭的叛逆。从青春期开始,我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冷眼轻蔑着世界的一切,高傲而孤僻,我默默的叫嚣着,在与世间一切对抗的同时,我认为自己充满了战斗的力量。可悲的是,我们以为放不过的是他人,其实,恰恰放不过的是自己。与世界和解,才能与自己和解。暴戾,永远无法给人以力量。
曾经,我认为,这个力量是来自对欲望的追逐,我将之称为“追求”。 工作中我力求完美,暗争第一,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就可以有更多的收入,我就可以拥有安全感。呵,事实却是,收入倍增的同时,消费一样在倍增,欲壑难填,只有更努力去“追求”,导致的结果,就是突然害怕,低收入往往是可以保持的,高收入却反而是时高时低的,于是,光鲜的背后,是恐惧。
善友教授在大课中说,外在的拥有,难抵内在的缺失。
六祖惠能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是的,同样的,生命的力量,当向内求,甚至应该说,我们本就具有那个生命的力量。那个生命的“太阳”,就像宇宙中悬挂的燃烧的火球一样,它本来就在那里,它从来就在那里,它一直就在那里。只是,当天空中乌云密布时,我们就看不见太阳了。我们的生命的匆忙,享乐,欲望,恐惧,不就是仿似乌云吗?它们遮蔽住了我们生命的“太阳”,让我们无法获得温暖与力量,我们更加的无助与痛苦。
于是,我曾经就活成了柏拉图所隐喻的洞穴中的“囚徒”,什么才是真实的?在洞穴之中,我们能看到的就是火把将事物映在洞穴墙壁上的影子,我把这些“影子”当成了真实存在,还愚蠢的想要极力握住。
爱因斯坦说,你站在系统里,永远解决不了系统的问题。在洞穴中,也永远看不到真实的世界。怎么办?方法似乎很简单,“走出去!走出这个洞穴!”可是,我竟发现,我的脑袋,还有我的手脚都被捆绑着,无法动弹,我羡慕那些可以自由出入的人(这是极少数的人),而我,却连挣脱束缚的力量都没有。
直到有一次,那是一个极度漫长的夜晚,凌晨的痛,让我难以忍受,泪流满面,心如刀绞。我本想去寻求外在的力量,比如,找一个朋友倾诉,又或者开一瓶红酒,只需要灌下去几口,便可以让自己以醉的方式麻痹当时的痛。那晚,幸好有本书,叫《当下的力量》,幸好,我拿起了那本书,幸好,我恰巧翻到的那页有句话:如果你痛苦,那么,不要抗拒,接纳它,感受它。
幸好,我听话的照做了。痛,是的,我很痛,此刻,我很痛。此时,除了痛,什么都没有。为了体验痛, 我成为了痛。就当我再也没想着从痛中解脱的时候,我与痛,合二为一,呼吸是痛,空气是痛,身体是痛,生命是痛,我是痛,痛是我......
美妙发生了。在与痛合二为一的那一刻,我彻底平静,于是,痛,消失了。我想,我经由这一刻的平静,我驱散了乌云,生命的力量,那一丝阳光在一个极窄的缝隙中投射出来,我由此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陆九渊说,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
当内在无限深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外在的无限广。
无限小便是无限大。
在合二为一的那一霎那,当下即永恒。
于是,我获得了宇宙的能量,永恒的能量,临在之光乍现,并流淌、照耀出来,成为生命的那轮“太阳”。
因此,”走出洞穴“并非是走出洞穴,因为“洞穴”也并非真正存在,我们的觉性被幻像所包围,在幻像下所产生的思维,居然成为我们寻找觉性意识的桎梏。
至此,我已然明了,生命的力量本就存在。我们要能够与此时、此地、此事,与一切合二为一,临在当下,找到那个时间的”缝隙“,然后,平静,“no mind”,是的,“no mind”,可以让我们唤醒觉性,让我们可以寻找到一切的本源,那个无限的永恒的充满能量的源头。
此时,我想对亲爱的们说,不要再去填满我们的时间,无论你是用什么去填,或许是低级媚俗的事物与活动,或许是一个有一个的工作与学习计划。我们要给时间留缝,有”缝“,”生命的阳光“才能流淌出来,难道不是吗?
我们需要刻意练习的是:寂静、留白、放缓,放空;
我们需要刻意练习的是:不抗拒每一个“当下”,无二方能成一。
愿你我,都能通过练习,获得源源不断的来自本源的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