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一面常用随身镜(249) /林世儒

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积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为后世所传颂。因亲眼目睹隋朝的兴亡,所以在即位之后就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惕自己及下属。认识到人民和君主的关系好比水与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因此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他唯才是举,不计出身,不问恩怨。最有名的谏臣魏征当过道士,原本是太子李建成旧臣,还曾议请谋杀李世民,魏征前后谏事二百余件,直陈其过,多克己接纳,或择善而从。

有一回在上朝时两人在百官面前争得面红耳赤,退朝后他气得对长孙皇后说:“魏征今天当面侮辱朕,总有一天,朕要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臣妾听说天子圣明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是圣明之君,臣妾怎能不向陛下祝贺呢!”唐太宗听后满腔怒火顿时无影无踪,而魏征也逃过了一劫。

魏征死后,太宗伤心地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唐太宗能够在历史上创下少人能及的丰功伟业,和他的宽宏大量与时时内防己过,并“善补过”所致吧!难怪他的年号叫“贞观”真是贴切啊!

要像他那样听得下逆耳诤言,老实说我做不到,每当有人批评我或说我的不是与缺点,第一反应就是要辩解,为自己脱罪,想要证明自己没那么差,一直要说服对方改变对自己的观点,这正是内在“小我”的把戏,大多数的时候我都奈何不了它,只能眼睁睁地看它找遍理由或强词夺理为自己辩护死不认错,而不是从善如流改过自新。唉!自己这胸襟不提也罢。

为了避免被人数落,减少对别人的冒犯和违反规则,我们因看不见自己,而容易犯错而不自知。唐太宗有三面镜子,“以人为鉴”实在是常常消受不起,这需要更多的自我锻炼。那能不能“以己为鉴”呢?拥有一面走到哪就能带到哪的镜子,时时可以那出来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这该多好。

“以己为鉴”就是保持“自我观察”,我是做的人,也是观察者。正是我们在“易学律动/神圣舞蹈”中的锻炼,从集中注意力,到扩展注意力,然后分开注意力,到分配注意力等不同的技巧与过程。当下至少有两个“印象”,做者与观者,而我既是做者同时也是观者,甚至还有一个观者正在看着这两者知道这一切。

走向心灵成长不为成就什么丰功伟业,只求内防己过而已,打造自己止于至善,恢复本来面目成为自己。我们也和唐太宗一样需要镜子,一面可以常常拿出来照照,正确清晰的看见自己的随身镜,这镜子就是“自我观察”,就是“记得自己”,就是“贞观”。

你可能感兴趣的:(贞观:一面常用随身镜(249) /林世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