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故事新编
兵法动物城之以迂为直
度假回来后,老马本想请猴哥吃饭,聊聊智战双狼的事情。但奈何家里闹老鼠,家里搞得乱七八糟。因为老鼠身材小巧,动作灵活,常在夜里翻箱倒柜,老马的无影蹄根本派不上用场。
既然不能请猴哥吃饭,那就跑到猴哥家里吃吧。老马来到猴哥家门前,咣咣敲门。
“哎呀,老马来了,我还说去你家吃饭呢,你倒好,直接跑我这来了!”猴哥开门见是老马,开口道。
“哎呀,猴哥,不是不请你去家里吃饭,实在是老鼠可恨。这些混蛋不遵守动物城的法律,就是赖在动物城不走,今天赶走明天还回来,偷偷摸摸,蹭吃蹭喝,一眼看不到就快把家底给搬空了。可惜我这无影蹄,对付不了老鼠,实在可气!”老马还没进门就抱怨上了。
“是啊,我们动物城最该吸纳几名猫族人士前来,不然真是很难对付这些该死的小偷。只可惜,猫族与虎族历史上有嫌隙,不肯与虎族同来动物城。”
“难道就没办法对付这群流氓了吗?真让人头疼。”
“办法嘛,还是有的。《孙子兵法》上说,‘以迂为直’,如果用直接手段对付老鼠不起作用或作用不大,那么我们来想一个绕弯的法子。兵法云,‘以利动之,以卒待之’,用利益诱敌过来,半道上埋下伏兵.....”
“埋下伏兵?难道还要找帮手吗?可咱这请不到猫猎手啊。”
“不要急,听我说:这样,你找来一口大缸,缸口钉上圆形的木板,木板上再撒上麦糠、香油和剩菜剩饭,连续摆上三五天后,请老鼠们吃好喝好!”
“啊?这是为什么呢?不出力不干活的小偷,难道我还把它当大爷一样供着吗?”
“当然不是了。等老鼠们习惯到你缸口上吃东西时,你再把缸里灌满水,表面撒上麦糠和香油,然后......”
“原来是这样。妙,实在是妙!”老马拍蹄称赞。
老马回家之后,依计而行,五天之后,习惯了跳上缸大吃大喝的老鼠们,一窝蜂的跳进了水中淹死了——家里这下终于清净了。
原文经典
《军争》节选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希望小朋友能背诵黑字体原文哦)
译文讲解:
孙武先生说:
凡带兵打仗的原则,将领接受君主的任命,召集士兵(民众)组成军队,开赴战区与敌人相对相持而安营扎寨,这时候最难的就是两军要开始争夺制胜的条件了(即为两军争胜。再高妙的战略策略也需要人才去完成和实现)。军争难在什么地方,难在主动选择迂回的弯路(放弃直接路线),以实现后发先至;难在主动接受有害的条件(放弃看似有利的条件),以推进任务的进行。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但有些时候,我们必须要主动的放弃一些小利,然后才能取得大利;主动接受一些小害,才能避免大害。就像生病了要吃苦口的良药一样。这就是以迂为直的精髓。世界上很难有完美的“巧速”方案,但一定会有足以取胜的“拙速”方案,所以,要敢于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因此,由于我方迂回前进,敌人难测我的真实目的,然后再对敌人展示某种诱惑,故而我方虽然绕远、比敌人出发晚,但也能提前达到。懂得这么做,就算是深明迂直之计了。军争是为了得到利益从而致胜,双方争利自然危险升级。
带上全部辎重急行军(去争利),则速度不快,不能先于敌人达到战地;要全速行军,那就意味着要舍弃辎重,(这是一个不可消除的矛盾)。
卷甲急进,白天黑夜不休息地急行,一天行军百里去争利,则三军的将领有可能会被敌人俘获(为什么?因为急行军导致战力急剧下降),健壮的士兵能跟上,而羸弱的必然落后,大约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如期达到。
强行军一天五十里去争,先头部队的主将也会受挫,而军士大约有一半如期达到;一天行军三十里,则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能达到。要知道,军队没有辎重护佑就容易逃亡,没有足够的粮食也不能生存,没有战备物资储备自己就会溃败(不等敌人来打)。
不知道诸侯各国的根本图谋,你就先不要急着跟他们结盟;不知道行军所要经历的山川树林沼泽等险阻之地形的,不要轻易涉险;不使用专业的向导人才,就不能掌握并利用地形的有利因素。
用兵打仗要靠迷惑敌人(使敌人失误、犯错)而取胜,是否采取行动的判断标准是能否获利,根据敌情变化而采取分兵或集中的方法来应对(并取胜)。
《军争》速记歌
合军聚众军争难,须识迂直或利患。
后发先至因利诱,以迂为直是远见。
全军争利速度慢,委军争利辎重捐。
百里争利十一至,五十争利到一半。
智者用兵以诈立,因利而动分合变。
发散思维
围魏救赵的真相
魏王派遣庞涓率领大军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军眼看抵挡不住,赵王就派人到齐国搬救兵。
齐赵是盟友国,不能不救,于是齐王派遣大将军田忌和军师孙膑率军前往救赵。
田忌想要直接率军赶赴赵国邯郸,与魏军决一死战。
但孙膑认为:想要解开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两个人打架,你要排解争斗,不能自己也上去参与搏斗。我们出兵是为了解救赵国之围,要做到尽量小的牺牲,来换取我们想要的结果——直接长途跋涉赶赴战场,那我方将会疲惫不堪,而敌方精力充沛,以逸待劳,对阵厮杀我方必然要吃亏的。
田忌问,那该怎么办呢。
孙膑说,我们秘密率军直攻魏国国都,兵临城下,魏王必定恐惧而召回魏军。为了确保我军主力能悄无声息的突然直插到魏国国都城下,我们还要派小股部队率兵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让魏军以为我们并非真心救赵,只会在边上小打小闹。等在赵国的魏军回撤的时候,我方在半途伏兵以逸待劳,打他个措手不及。
田忌依计而行,果然解了赵国之危,且没有损伤到齐军的战斗力,得到了齐王的嘉奖。
这个故事虽然看起来挺简单的,但背后蕴含的兵法信息量很大。
“围魏救赵”中暗含的兵法设计逻辑线路为:“致人而不致于人”,“以迂为直”,“攻其必救”,“以逸待劳”。
致人而不致于人,是总原则,是任何行动的第一出发点:运用(各种)方法去调动敌人,永远不要被敌人所调动——不要响应敌人的刺激,要给敌人刺激,让敌人“听命”于我。
魏军在赵等齐军来救,这是魏军在“以逸待劳”,所以孙膑认为不可顺了魏军的意图,要反其道而行,选择以迂为直。
如果直接路径是敌人留给你的,那么,这就不值得去走——走了也没什么便宜可占,说不定还要损失些什么。此时选择看似非直接途径去解决问题,却能取得比直接途径更好的效果。这是更进一步的思路,是大方向。
攻其必救,则是“以迂为直”的具体方案。孙子兵法上说,“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想打,即便敌人准备高垒深沟不准备出战,也不得不出来跟我打,靠什么?攻敌人必须救援的地方。魏军想要在赵国跟齐军决战,齐军想要跟魏军在魏国决战,谁会服从谁呢?谁先攻对方之必救,谁就做主。
成功把魏军调回来之后,孙膑又来了个半道伏击,以逸待劳,大败魏军。这样整个“围魏救赵”的兵法程序才算履行完毕。
如果你是庞涓,你怎么破解孙膑的计谋呢?
生活中,学习中,你还能想到什么的例子可以体现“以迂为直”的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