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的姑娘嫁了,我哭了

01
一大早,正在家里忙活着,突然声声久违又熟悉的鞭炮声啪啪响起,伴随着一些鞭炮的香味儿飘来。熟悉的声音牵动了家乡的思念,我正好奇,今天是什么传统日子吗?还是像刚过去的冬至节一样,到来了,我却不知道,最后在妈妈的一个微信视频中告诉我,女儿,家里包了粽子,我给你寄几个过去吧。我才知道,传统的节日,儿时的记忆是多么遥远了。
好奇心驱使我马上跑到阳台伸头探实。家住的小区,是一个老式风格的小区,基本上是7层的楼梯房,绿化很漂亮,很适合生活,小区里不乏开法拉利、宝马、保时捷的有钱人,他们同样选择在这里生活。更多的是本地人都喜欢这个小区,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这里漂亮但不奢华虚伪,有着朴实的氛围。这也是我喜欢这个小区的原因,长期在深圳工作,快节奏的生活,让我觉得东莞的这个小镇这个小区,找到了些许小时候的味道。这里的本地人也很热情,不排外。平时出门的时候,邻里邻外的都会互相打招呼,聊聊天,不像深圳那般,住在对面门永远是关的,口永远是闭的。
我住在七楼,放眼向下一看,一楼那家,一番喜气洋洋景象扑眼而来。楼下,穿着白色婚纱的新娘正挽着黑色笔挺西装的手,在楼上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是可以想象,那一定是世间最美的笑容。他们的旁边还有帮忙拿花的伴娘,好几个黑色西装的帮忙拿嫁妆的兄弟,以及一大帮见证他们婚礼过程的亲戚。那个经常和我们热情打招呼聊天的本地老两口,现在正在门口前指挥着婚车。
时间是早上10点,不用猜,这肯定是嫁女儿。这家年长的是一个刚刚退休不久的老厂长,平时一定也是领导有方,退休后也没有怎么闲着,早早的6点不到老两口就起床打理校园,散步买菜。家里有两个小孩,一男一女,龙凤正好,所以今天一定是嫁凤。在家乡喝过传统喜酒的人都知道,早上选个吉时出门,准时的时间到达新娘家,迎接新娘到新郎家,一般是要求12点到达新郎家。婚车肯定是少不了,现在都流行车队。最前面的是一辆黑色的小车,距离太远没看到什么牌子,这不妨碍我跟着喜悦的心情。
吉时一到,新娘挽着新郎的手上了最前面的婚车,后面的伴郎伴娘都紧接着上了后面的车,整整的一个车队,没有仔细数,应该是十来辆,相当越闹。虽然弯路离小区出口更近,但是车队走的是门口的一条直路,用家乡的话寓意新人以后光明正大,不走弯路,顺顺利利。
车队远去了,鞭炮再次响起,熟悉的声响,熟悉的味道,寓意欢送新娘出门,开启新生活。

02
声声鞭炮入耳,阵阵香味入屋,我哭了,不由的热泪从眼眶留下来。
我想起了以前,想起了家乡,想起了很多。。。
这样的婚礼我有多久没见过没参加了,身在闹市中的我,错过了很多小时朋友儿时同学的婚礼,因为身在异乡,迫于工作,他们的结婚只能远远的打个电话问候,甚至很多都不再联系,连通知的权力都没有。同样的自己的婚礼,也是如此般的冷清。钱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好,科技越来越发达,通讯越来越方便,人与人却越来越淡漠。
小时候,我清晰的记得,那时候,虽然大家都很穷,几十口的人都在一个大庭院住着,每对夫妻能分配下来的房子都大概只能放下一张床。但是在家家户户都养猪的那个年代,只要哪一家杀猪卖了,这种喜气肯定就大家一起分享,这家分点猪血,那家分点猪肺,那一天大家桌子上都是摆着这家给的猪杂做的菜,不多,但是很香。我记得那时候妈妈都会说‘这是大伯今天杀猪给的猪肝,这是你二堂叔今天杀猪给的猪血,以后我们有啥好吃的也要给他们那一份。。。儿时的教育,儿时的分享,言行施教,胜过现在的口是心非,嘴里说好让孩子学会分享,却往往因为孩子之间的一个小争吵,大人们就大打出手,甚至闹出人命。人与人之间,慢慢的都是戒心,房门是关的,心口也是闭的。
那时候很穷,科技也不发达,我们的信息基本是从广播听来的,一个村里只有少数的电视机。我记事起,三堂叔家就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应该是1来寸的样子,不大,大大的一个后背。每到晚上7点左右,就会搬出房间门口,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吃完饭忙完活,齐齐提个自己的凳子,一起聚在门口的走廊坐下来,有瓜子的带些瓜子大家一起磕,一起评论戏里的情节。那时候的《渴望》成了大家一起追逐的电视节目,连广告也是那么的经典。那时候的我们,还看不懂电视演的故事,小孩子们便会在一旁变着花样玩,今天捉迷藏,明天玩石头,后天玩纸牌,大后天玩丢橄榄头,每天不一样每天很精彩。那时候的大人,不担心小孩会被拐走骗走,因为大家都看着,那时候大家一条心,他家的事也是大家的事。而现在,你的事也不是我的事,我听听看看就不错了,各自的事都是在每个人的手机里看看的事。
对小孩来说,最喜欢的就是过节了。过节意味着有鸡肉、猪肉吃,对于平日来说很难得的一份斋,却是那么令人回味。最最喜欢的是中秋节,春节,因为这两个大团圆节,各个经常不回家的外出打工的叔叔大姐都回来,每每大家都会把自家最好吃的都排上祭拜桌,仪式一完,我们这些贪吃的小屁孩就可以入手之前窥视已久的零食了,美味的大家一起品尝,很多美好。当然重阳节清明节也是我们盼望的,我们可以一起爬山,捉小鸟,采野果。端午节冬至节,鬼节,我们还有粽子吃。大大的粽子,粘粘喷香的糯米包裹着香香排骨,嫩嫩滑滑的肥肉,香甜可口的各种豆,那叫一个美味。幸好现在还能吃到老妈做的这个熟悉的味道。但是来了深圳闹市快十年,这些气氛已经渐渐离我而去,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传统的节日,我们只知道什么时候放假,什么时候工作可以拿多倍工资。我们却学会在圣诞节情人节双十一这些不属于我们的节日去花钱刷屏,去假装生活。真正的美好,不应该是大家毫无戒心的聚在一起品尝美味吗?给商家花了多大的手笔,却成了现在我们过节日的幸福伪装。
那时候的我们,除了过节,最盼望的也是喝喜酒。那样的话,我们早早的提前几天会收到喜饼喜糖。大舅爷嫁女了,三堂舅结婚了。。。那时候的我们还分不清谁是谁,我们只知道有好吃的了。那时候的大人们红包不用拼,甚至可以不用给,那时候的他们还不是在酒店,那时候的饭菜是三姑六嫂邻里邻外一起做饭洗菜,一桌桌相同的十个菜一个汤,再加一个扣肉,大家都是在互相帮忙中做得得心应手。菜不算好看,但我敢说比酒店吃的香多了。饭桌后,大家还会把剩下的一起打包带走,寓意是沾沾喜气,幸福遍地。现在很多的婚礼都是在酒店办,也没有那种气氛了,大家只会比红包谁给的大,特别是闹市的婚礼吃饭就是种负担。吃的不是祝福,是心痛,是人情。
回不去的过去,触景生情,竟不禁流泪。。。。。

你可能感兴趣的:(楼下的姑娘嫁了,我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