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圈捞人、搞发明、吃土、卖咸菜,焦裕禄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1990年,一部名为《焦裕禄》的电影上映,一经上映便引发轰动。在那个年代一部成本仅仅只有130万,票价只需3毛的电影,票房竟然过亿,可想而知,这电影是有多么的红!

2021年,一部名为《我的父亲焦裕禄》的电影上映,票房虽表现平平,但它却拿下了9.6的高分。

这两部电影都在讲一个人——焦裕禄,焦裕禄的大名每个人都听过,但你了解焦裕禄吗?一个活生生的焦裕禄,而不是课本上短短几行的历史人物!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从“一名党员”、“一位干部”、“一个亲人”这三个不同的角度讲述了焦裕禄波澜壮阔而又光芒万丈的一生。

下面就由我通过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带大家一起看看那个真实的焦裕禄吧!

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

1958年,焦裕禄还没去兰考,也不是县委书记,只是洛阳矿山机器厂的第一金工车间主任。那时焦裕禄接到了一个试制直径2.5米双筒提升机的任务,这个任务可把焦裕禄愁坏了。

那时的中国百废待兴,人们都忙着填饱肚子,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少之又少,工业设计人才更是稀缺。想要完成这样精密的机械制作,就需要用到苏联人设计的图纸。可谁也没想到,因为中国与苏联的局势变动,苏联那边的设计师纷纷离开中国,并带走了所有的设计图纸。

没人帮,那就撸起袖子自己干!让他们都看看中国人一点也不比苏联差!

可谁会造机器呢?焦裕禄左找右找,终于让他找到了。就在这厂里有个钻研精密机械的高材生名叫陈继光,读过4年本科,2年研究生,是这个任务最合适的人选,没有之一。

但眼下却有个难题,陈继光因为出身问题,正在接受改造,负责在厂里管猪圈。

焦裕禄知道这件事后气的直呼:“你们让一个学了4年本科,2年研究生,整整6年精密机器制造的人去工厂喂猪?我请问你,得喂肥回多少条猪,才对得起国家对他的培养?”

影片中焦裕禄一边缠着陈继光,劝他出山,一边顶住所有压力,力挺陈继光研发2.5米双筒提升机。甚至当着所有人的面表示:“没有人敢用陈继光,我用,我焦裕禄承担全部责任!”

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焦裕禄和陈继光等人的努力下,成功研发出了真正中国制造的新型2.5米双筒提升机!

为此厂里大肆庆祝了一番,焦裕禄喝多了回家后,抱着老婆大哭,边哭边说:“中国终于有属于自己的提升机了。”

可见焦裕禄有多么激动!没有他力排众议去猪圈捞人,没有他日夜不分的和大家一起研究,这台机器就永远也不会研发成功。

这件事只是焦裕禄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的波澜,真正让他被记住的还是在兰考的475天!

1962年河南兰考县正经受着三害的侵袭,内涝、风沙、盐碱。几乎所有人都想着如何离开兰考,而不是留在这里活受罪。

就在这个时候,焦裕禄放弃了更好的工作,义无反顾的来到了这里。他虽身形瘦小,却怀有雄心壮志——一定要改变兰考现状,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想想总是容易的,做起来却难上加难。

为了治理三害,他亲自上阵,带来民众造林防沙。风沙迷了他的眼睛,却让他的心更加明亮——这三害必须要除!

有次,焦裕禄去乡下检查,在路过兰考县金营大队郭庄时,他突然跳下自行车,来到一块高地,随手捏起一小撮土,放到了嘴里,细细的品尝了起来。

随行干部看到焦裕禄奇怪的举动便问道:“书记,您咋吃土呢?”

焦裕禄吐了口唾沫,笑着说道:“我的舌头就是一个化验器,能够“化验”出土里的盐、碱、硝情况。”

脏脏的土不要说吃,就连粘在身上,许多人怕也是要嫌弃半天,可焦裕禄就吃了,而且从他的话中可以知道,他不是第一次吃。

焦裕禄将整个身心都用在了治理兰考上面,以至于劳累过度,才年仅42岁的他不幸的患上了肝癌。

1964年便病逝,死前他对组织提出唯一的要求就是:“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我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你们把沙丘治好。”

这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人民将会永远记住他!

不近人情的慈父

焦裕禄在很多人心中都是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为百姓幸福谋福的好干部形象。一个人太伟大,会让人忘记他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在生活中也扮演着其他角色。

在家人面前的焦裕禄又是怎么样的呢?

女儿、儿子:“不近人情的!”

电影里有这样一个桥段:有天,焦裕禄的妻子一脸不好意思的对焦裕禄说:“老焦,咱们女儿这次发挥失常,没考上高中。你看你不是县委书记吗?给咱们女儿走个后门,给她在县委安排个打字员的工作怎么样?”

焦裕禄一听,整张脸都冷了下来,义正言辞的说道:“不行!”

虽然不能给女儿走后门,但这毕竟是自己的亲女儿,焦裕禄还是疼她的。第二天,焦裕禄就给女儿找了一个“好差事”———卖咸菜!

知道这个消息后妻子哭着问焦裕禄:“你想过我,想过孩子吗?你让她一个大闺女去卖咸菜,有你这么当爹的吗?”

焦裕禄语重心长的说道:“老百姓的孩子干啥,咱们的孩子就干啥,坚决不搞特殊化。”

焦裕禄知道女儿肯定迈不开面子卖咸菜,便一直跟着女儿。

女儿拉着一车咸菜,低着头走路,深怕有人认出来,这一切都被走在后面的焦裕禄看在了眼里。

焦裕禄便问女儿:“你不吆喝哪有买卖呀?”

女儿早就对于父亲的安排颇多微词,赌气地说道:“我就是不吆喝,又不是我想卖咸菜,明明是你让我卖的,要吆喝,你自己吆喝去!”说罢,看也不看焦裕禄一眼。

焦裕禄面对女儿的指责也不恼,到底笑嘻嘻的说道说:“我还真会吆喝,我小时候跟你爷爷卖过菜,卖过地瓜干,我给你示范示范……”

说完焦裕禄就拉着一板车的咸菜大声的吆喝起来,不仅如此焦裕禄还特地和一个老大爷换了衣服,把一身好衣服换成了满是补丁的烂衣服。焦裕禄就穿着一身烂衣服,拉着板车大声吆喝。

这一幕被女儿看在了眼里,女儿心想:“父亲一个堂堂县委书记都不怕丢脸的买咸菜,我还怕什么?”从此之后女儿再也不埋怨焦裕禄了,欣然接受了卖咸菜这个工作。

还有一次,儿子用焦裕禄的“特殊身份”免费看戏,这件事被焦裕禄知道后,苦口婆心的教导儿子:“不能搞特殊化,不能看白戏,白看戏。”不仅如此,焦裕禄还领着儿子来到礼堂补齐了2毛钱的戏票,并让儿子向检票员道歉。

当工作与家庭难以平衡时,焦裕禄从不与妻子争吵,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妻子自己的想法,坐下来与妻子心平气和的耐心沟通。

在电影里,我看到了一个作为丈夫、父亲的焦裕禄,会与孩子玩耍,会和妻子说悄悄话,会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孩子。

焦裕禄时刻都谨记母亲对他的教诲:“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做人就要做好人,就要做天上最亮的那颗星”,他做到了。在离世时,他也不忘像母亲一样叮嘱儿女做个好人,将焦家家风传下去。

很显然,他的叮嘱是有用的,他的六个孩子个个都很出息,个个都牢记他的叮嘱。

名垂青史的群众榜样

1964年,焦裕禄因病逝世,整个星空都为他暗淡了。

当焦裕禄的棺木运回到兰考时,兰考的10万市民们自发的站在路的两旁为他送行。

直到现在提起焦裕禄,兰考百姓依旧非常感动,提起焦裕禄就忍不住哭,对于焦裕禄的一切付出,所有人都始终铭记于心。

明星离开几个月,大家就把他忘得一干二净,而焦裕禄已经离开我们57年了,我们从未忘记过他。

不仅如此“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还被评价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张桂梅校长也曾在入党申请书中写过:“一定要做‘焦裕禄’式的人。”

著名作家臧克家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焦裕禄无疑是后者。

后人提起焦裕禄往往会谈起他在兰考工作的事情,不了解的人可能以为焦裕禄在兰考工作了十几年,这才让百姓们念念不忘,但其实焦裕禄只在兰考待了475天。

可焦裕禄这短短的475天,却比其他人的10年都多。时间和付出并不是正比,比的是真心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自点映以来,便引发了老中青三代人共鸣的现象。

大家纷纷为焦裕禄的精神所动容,在看电影的时候情不自禁的流泪。

在电影院里,老人看哭了,是想起了自己关于焦裕禄的感人记忆。

中年人看哭了,是想让孩子学习焦裕禄的精神,结果自己也被焦裕禄动人的事迹感动了。

青年人看哭了,则是被电影所展现的真实历史所震撼了。这个世界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拍这种电影的意义是什么?

票房?

当然不是,如果想要赚大钱,拍烂俗的商业大片就够了。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价值在于,让更多的人认识了焦裕禄,尤其是年轻一辈,焦裕禄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

很显然,他做到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猪圈捞人、搞发明、吃土、卖咸菜,焦裕禄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