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啥呢

文/高  旗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的开篇之句。从古至今,对于这六个字,世人们普遍认为:其寓意不但成了对幼儿教化启蒙的至理名言,而且还被视为悟透人生初始阶段的警世经典。

        然而,笔者在经历数十年人生月岁的洗礼后,虽说仍在“活到老学到老”之中,但也悟透了许多世间的人情世故。别的不赘述,在此仅仅略谈一下,本人对“人之初性本善”这六个字,如今却有了另外的理解。

        说句实在话,我对“人之初,性本善”这句原话重新理解,是在经过自己几十年的社会活动后,才有了改变的。

        我是怎么“重新理解”的呢?反正我是这样认为的:既然人之初是性本善的,为何还要对孩子“从娃娃抓起”,给予仔细认真的一系列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呢?这应该是说 ,人 之 初 的 时 候 ,性 并 不 是 纯粹“善”的,而是“空”的,即空白的意思。因为此时的孩童,好比像一张白纸,可以在上面写字和画画,还能制作成形式各异的工艺品……所以,说为“性本空”是比较贴切的。如果真正是“性本善”的,家长们就不必费劲巴力地、扯着耳朵来告诫自己的孩子:“千万听大人话”、“做个好人”、“千万别学坏”等方面的叮嘱了……等孩子年龄稍大一些,上幼儿园以后,园里的老师仍旧是对孩子们进行“如何做个好孩子”等方面的教育。从孩子们上小学开始,学校已经有了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了,即使上了中学或大学,学校都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由此可见,人之初,其性确实是空白的,是与“善”无关的。否则,所有人从幼年开始,仅学习生存技能就可以了,何必重点要“狠抓思想品德教育”呢?

        常言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就说明,在对人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上,如果不做到“警钟长鸣”和步步紧抓的话,人学坏或变坏,也是非常迅速的。那就是:人若想“修成正果”可十分不易,但要“破罐子破摔”却极其高效。

        近年来,在各种诈骗犯罪案件中,许多犯罪嫌疑人多为年轻人。尤其是在电信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年龄均在三十岁左右,就是说:他(她)们都是年轻人,而且多为大学文凭。这么年纪轻轻的,在他们青春年华的若干年的时间中,将要在监狱里度过了……难道他(她)们不懂法吗?难道他(她)们没学过法吗?用任何借口和理由,都无法抹去他(她)们从小就受过思想品德教育的经历!可是,他(她)们为何一出学校大门,就如此迅速变坏,很快就掌握了违法犯罪的技能了呢?这就说明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千真万确的道理!想当年,这些犯罪嫌疑人从小到大,一直在受到“好好做人”的教育,为何一步入社会,就快速堕落了?尤其是社会上那些“坑崩拐骗”的伎俩,竟然无师自通了呢?所以说呀,“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的这句话,就是在提醒着人们,活到老学到老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

        由此,我认为:不是江湖险恶,而是人心叵测。为何叵测呢?我个人观点:就是“人之初,性本私”!人刚一呱呱坠地,就是嗷嗷待哺地张口要吃的—— 喂我(为我)!就是索取!人性的原始的弱点开始显现了……

        所以说,三字经开篇那句“人之初,性本善”,只说了人之初的表象,而实质应该是“人之初,性本私”!人,必须活到老学到老的,从小到大,都必须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去规范去约束,甚至去扼制。不然的话,地球上所有的国家为啥都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秩序呢?

        所谓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针对人而说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