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教师工作坊常态化研修策略研究成果汇报

共同体|“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教师工作坊常态化研修策略研究成果汇报

文|张爱敏


《“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教师工作坊常态化研修策略研究》结题后,课题组成员的脚步并未停息。更可喜的是辐射力不仅是本市教师,还影响到省内外的其他地区,如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的暑期教师论坛,张老师的讲座犹如一把火,已成燎原之势https://mp.weixin.qq.com/s/kzfa92sByvc8GMphcMXqsQ。阅读、反思、写作已是常态;课题、课堂、课例渐入视野;研课、研学、研究渐入佳境。

针对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科研缺乏理论支撑,我们推荐了一系列的理论书籍,如《自卑与超越》《教学勇气》《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听王荣生教授评课》《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十讲》《做个研究型教师》等,以写促读,以读促写,实施共读策略,开展叙事评比,落实日常践行。

特别是“停课不停学”活动实施以来,课题组的成员筛选优质资源,录制网课,带动身边更多的教师参与,大大点燃并激励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热情。比如张爱敏老师的《中考文言文复习指导——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不仅给学生如何高效复习文言文指点迷津,也为教师如何上好复习课指明方向。课后,中原名师李慧香老师在全市初中语文教研群与工作室交流群里分享收获并给予高度评价https://mp.weixin.qq.com/s/Jr9Roy6cHj6JRgyPZgM98Q:“张老师对课标,对教材,对考情把握准确到位,善于提取学习文言文、复习文言文的规律,学法指导非常到位,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一篇知一类,整节课扎实,厚实,丰实,又不失美感……”。

总之,《“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教师工作坊常态化研修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致力于为乡村教师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指明一个明朗的学习方向,提供一个可以学习的平台,给懒散一个无法逃避的借口,给成长一次无法推脱的学习机会。

事实就是如此。

例如乡村教师工作坊常态化研修的活动各具特色:常规、专题、特色。

无论是身在乡村,初涉讲台,还是身在城镇,经验丰富,亦或已至不惑,迷茫彷徨,都能在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都能寻觅到成长的路径,总能把心中的希望点亮。这都源于“一坊一主题,一坊一特色”。如初语坊的教育经典共读、随笔接力赛、课例研读点亮了每一个日子;初数坊的思维导图培训使坊员受益颇深;小英坊的口语训练魅力十足;还有小语坊的朗读,小数坊的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建设,初英坊的英语日记,学前坊的微型儿童剧创作,都是特色鲜明,魅力十足。

特别是张爱敏老师组建的“蒲墨师痕”日更群,已有100人注册,坚持365天教育写作日更新挑战,365天日更挑战成功者达30人,还不断有老师加入。

成长路上本不拥挤,因为坚持下来的人不多。贵在坚持,成在坚持。我们一直在路上。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们走在路上,为了教育更好一点,为了孩子更幸福一点,为了自己活得更有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同体|“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教师工作坊常态化研修策略研究成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