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

最近不太平,心里也不宁静。可能是事情有点多,也可能是睡眠不太好。总想说会儿话聊会儿天,啰嗦一番。


去逛街,看到李某作家的大海报。鲸鱼戳戳我:“星星你看,你喜欢的李某人。”我立马捂脸,要笑哭出声音:“苍天哪!他为什么长得这么不好看呀?!为什么我喜欢的那几个有趣的灵魂长得都这么不好看呀!啊啊啊啊啊啊啊……”抓狂。


回到家刷朋友圈,看到壮壮在吐槽“外表看起来很男,其实是个哭包”的孩子。哈哈哈哈哈哈,突然就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们居然也会是知音。瞬间开聊。我说我最近好喜欢李某人,可他为什么长得这么不好看呀!我突然觉得我一直以来喜欢的人都长得不好看,空有满腹才华和有趣的灵魂,哼!


然后聊他那么喜欢喝酒那么喜欢买醉,以为自己是李白?一曲新词酒一杯?我觉得酒这东西超级无敌苦的,我可不喜欢有事没事嘬两口,闲得慌!但我就是喜欢他喝完酒之后说胡话写一些不着边际又很有道理的东西。看过他几本书,他写的好些东西都是语言学家的哲学诡辩,将语言这个东西嚼来嚼去,发挥到了极致。怎么说都有道理,真的是诡辩,而且好鬼,鬼得又那么可爱,那么不讨人厌。


……


聊着聊着就聊了好多,那些演出,那些人,仿佛就在昨天。


慢慢地,也跟一些书友有了联络,也聊书,也聊人,也聊写了些什么,仿佛精神世界又有了一小道微弱的光亮。


挺好。


世界很小。朋友圈一点赞,各种有的没的交集,也能扯上一两句话。


世界很大。手机一搁,静音,整个人或整个世界都可以消失,重归虚无。


这个时代很好,各种便捷。


这个时代也不好,各种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哈,终归是个社会人。


哪像同学时期的那般澄澈。


比如前几天,一同学问我和另一同学有没有联系。这就有意思了。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每年雷打不动只联系两次:五月份去他单位摘杨梅,十二月份找他买脐橙。其它时间绝交。延伸开来,每年五月份那个杨梅哦,多到可以酿酒。我不好这口酒,但我喜欢倒腾的这个过程。他们单位有武警把守,戒卫森严。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回,进大门居然没查我身份证。心里估摸着可能是我长得比较好看(臭嫑脸),一看就不是什么捣乱分子。虽然在广州乐乐声情并茂一颗感恩的心说我是个好人的时候,我黎怼怼上身一口回绝“你才是好人、你全家都是好人、你全村都是好人”,但此时此刻,我愿意自己是个长得好看的好人。然后涉及到安保问责,我立马闭嘴:人武警长得挺帅的,没验身份证就进来了这事儿当我没说。


我觉得我酿的杨梅酒还挺好看的,有点好喝。家里还有一瓶白酒,不知道今年的五月会搞出什么名堂,毕竟未知,才期待。



有个朋友跟我聊,最近她有点小小的戾气。在她心里,这个戾气早就炸翻了天。起因是月初因为工作忙到凌晨三点,当时下意识看到手机上那个时间的时候,小小地感慨了一下,说时间过得真的挺快的。她最亲的人就是在凌晨三点过世的。回到家,她点了一支香薰蜡烛,拍了一张黑白灰色调的照片,在一个自媒体平台上发了三个字“十年祭”,以表某种思念和情绪。谁知第二天她听到一个声音,对“十年祭”——“大放厥词”。


她当时已经攥紧了拳头,愤怒的小火苗在她的眼睛里燃烧:有毛病吧!脑子有坑吧!脑子里的坑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吧!她说她庆幸当时当刻那个人不在她的眼前,当愤怒无法克制的时候,真的要当心即将被掀起的头盖骨。


她说她不知道自己何德何能,就成了别人的“死对头”,成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她说她接受正面刚正面battle,最恶心这种见不得光的下三滥手段。


愤怒之余,她平复了心绪,删了她在这个自媒体平台上发表的所有High或Down的那些瞬间。她说在这个圈子里游走,“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她的名字里有个“文”字,她自嘲这个“小世”上再无文哥。


突然就想到朋友圈那些小事。


我挺爱发朋友圈的。一介小小的我,不高深莫测,也不归隐山林。发朋友圈只是习惯性的一个小动作,分享生活,记录喜悦和感动,同时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比如,我爱吃。蛋糕奶茶咖啡巧克力冰淇淋,火锅烧烤中西餐日料生鲜水果,只要跟我聊吃的我就来劲儿。因为爱拍照,把一些美食照片发到朋友圈之后,好家伙,人以群分,我挖掘出来好多吃货朋友。


比如,我爱旅行。当然,疫情这两年就没法那么高频率地蹦哒了。去到一个全新的地方,总要去接触那里的人事物的。那些不一样的经历和感受,总能找到不同侧面的自己,以及对这个世界更开阔的感观。同样人以群分,我的旅友也是有不少的。


比如,我养了狗。把一只奶声奶气的小狗养到现在这么一只成年大犬,真不怎么容易。它的淘气和可爱、通人性,总是能让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我,蹲下身子,放慢脚步,和它四目相对。整个过程,感觉是另一个自己,一个小小的自己,在另一个时间空间和维度里,重新成长了一回。这种感觉很奇妙。狗子做错事的时候跟它讲道理,浪费粮食的时候给它念“粒粒皆辛苦”。最有趣的是,下雨天没法带它出门或者忙起来没法陪它玩的时候,它会用吼来表达它的不满,假如我道歉安慰超过半分钟它还不停止“扰民”的话,我会一屁股坐在地上带着哭腔装委屈:“你凶我,妈妈是女孩子,你居然凶我!你这样一点儿都不绅士,妈妈不喜欢不绅士的孩子。”我不知道它是能听懂还是怎么样,居然乖乖地也一屁股坐下,不再乱吼。(这招一用一个准,超有效。)陪伴狗狗的成长,需要精力和耐心,也感激我亲爱的“狗友”们,穆萨的成长,不孤单。


比如,爱翻几页书,爱写几个字。于是有了书友、笔友。就因为一笔友跟我约稿,看对方写了点什么,心想也要写点什么才行。写什么都行。码字,让自己心有所定。


继续说回到朋友圈。朋友圈有个功能,叫“分组”,还有个功能,叫“不让他(她)看”或“不看他(她)”。假如有一些人是没法删除、不得不留在好友列表里的,不妨分个类。


我会分类,某些东西某些人不可见。


举一个无关痛痒的例子,微信里有个特别喜欢吃狗肉的人,说我们家狗子长得好看,肉肯定也特别好吃。一次、两次、也可能是第三次,我的朋友圈对这个人设置了“不让他(她)看”。


好长一段时间过去,这个人突然问我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什么动静都不发朋友圈是怎么了。哼哼,不是我不发朋友圈,只是对你不可见。


同样的,一些不相关或不想相关的人和事,就让他们躺在不相关或不想相关的圈子里。


同样的,假如你不喜欢一个人,你大可不必对对方举手投足妄加评论,你只需要一个“取关”(取消关注)的操作就可以了。


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包容,也不觉得一个人的大度是委屈自己去成全别人,没有谁有义务去活成别人眼中的期待。这个社会就是因为有了形形色色的人,才变得多样而精彩。而人,呃,我最近喜欢把人形容成一颗钻石(可能是年纪大了,开始喜欢bling-bling的东西了),钻石有它不同的切割面,不同的光源折射出的亮度和色彩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单一地给别人特别是自己定性,要接受人性的每个方方面面。


而我们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或者说想要活成的那个样子,就是发现了自己多面性之后逐渐剔除的一个过程。


微信朋友圈也一样。


朋友圈也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言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