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这3个问题,才能称得上高效能阅读

英国大文豪培根说:“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台湾著名出版人郝明义在《越读者》中把阅读分成主食、美食、蔬果、甜食四类。为什么大家都爱把读书和吃饭相比较?

我揣度,可能因为读书和吃饭一样,都是人一生的必需品,一个能填饱肚子,一个能充实精神需求。还可能因为吃饭与读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吃饭讲求品种丰富、新鲜美味、营养滋补;读书也有博与专、新与旧、存与废的选择问题。

日本作家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阅读》就是这样一本教我们如何像解决吃饭问题一样,解决读书博专、新旧、存废问题的工具书。

01

医学上有厌食症,但也有偏食症、嗜食症,能吃未必是福。读书也不是越多越好。

原尻淳一把职场中必备的个人技能分为企业特殊技能、普遍技能、职业专业技能,而职业专业技能是个人成长、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技能,是靠自我学习能够获取的技能。

而阅读可以分成两类,水平性阅读和垂直型阅读。垂直型阅读是获取职业专业技能,成为行业专才的读书之路。并且提出了70:20:10读书投资模式,既把70%的投资给专业领域书(即垂直型阅读),20%投资给专业领域周边的书,10%投资给完全未知的书籍(后两者皆水平性阅读)。

好比我们一天所需的营养和热量,大多数靠一日三餐正餐摄入,一部分靠下午茶、夜宵等副餐获取,偶尔到美食街品尝各地口味多样、稀奇古怪的小吃,也是非常美妙的体验。

总之,要通过实践,找到自己的成长关键领域,埋头苦读耕耘,把自己的刀锋磨砺出来,成为行家里手,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切不可像狗熊掰玉米棒子,掰一个扔一个,每一领域都浅尝则止,始终新人一枚。

02

有这么一段网文:“这些年,一见到书店我的心情都很沮丧,那么多书,那么多知识,我就是穷其一生,每一天什么事都不干只看书也只能看到一个皮毛。所以你说能不绝望吗?”反映的是后信息时代人们的学习焦虑症。

但是,后信息时代,爆炸的是信息、数据,而不是知识。虽然知识的更新速度在加快,但远远赶不上信息膨胀的速度。我们必须要读书,又要避免被信息洪水淹没,那么有效撷取高质量信息成为一种必然需求。而掌握速读技巧,成为我们对付信息洪水猛兽的必杀技。

《高效能阅读》列出了精准定位型速读法的公式,速读诀窍=关键词发掘+假设验证型学习。具体分为三个步骤:

1.通读目录:查找关键词,预判必读部分,代入想象内容。

2.跳读:追寻关键词,便利贴标记重点,把握全书结构。

3.细读重点:反复阅读,对比预判,发现差异,激发创意。

第一步重点在于预判,第二步重在把握全书结构,第三部重在从内容中发现问题、提出看法。有网友可能要说了,速读术太难,速度提上去了,但理解力却下来了。

这只能靠勤学苦练了。我们都熟悉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目无全牛,杀牛时,牛刀在筋骨空隙间游动,十九年不卷刃。关键就在庖丁熟能生巧,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读书万卷,我们就能在最短地时间内,找到一本书的真正精华。

03

中医养生讲究补偏救弊、整体平衡、未病先防,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不同,进行合理的调养,包括饮食调养。比如,体虚者多吃滋补食物,肥胖者多吃素食。

读书也是如此。个人知识体系好比是身体系统,根据需要,挑选食物吞咽消化,对身体有所补益,才是有用的。

原尻淳一介绍了知识生产的三个步骤:

1.信息收集:尽可能多的记录与主题有关的信息留存备用。

2. 信息结构化:借鉴KJ法,首先将相似的信息分组化,然后分析各个信息组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结构化处理。

3.文脉化:确定一个主题,将信息片段分拣排列,形成文章的框架。

原尻淳一特别强调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么知识体系的构建,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大量收集信息,自下而上地结构化、体系化,好比是探险家用脚丈量出新大陆的轮廓。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借鉴,自上而下地描绘出个人知识地图,然后有目的地大量阅读、收集信息、填补知识,好比是游客拿着一本旅游攻略,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观光、拍照和写游记。

罗振宇说:“知识是自己的事,是从内心向外界盛开的一朵花。外在的知识从你眼前飘过,你必须缝一针才是你的。”知识的海洋广袤浩瀚,我们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织网。不管是用渔网、用鱼钩,还是用手,抓住扔进锅里煮了,吃进肚子里的,才是你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决好这3个问题,才能称得上高效能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