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春节序曲》说课稿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题目是《春节序曲》,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六年级音乐课本第九册的第四课,通过准备分析我对本课有以下了解:1:本课是一节以鲜明热烈的陕北秧歌节奏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2:作品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音乐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具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音乐课程要求培养学生音乐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扩展转换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就是我设计本课贯穿始终的教学思想,结合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方面: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再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新春的欢快与喜悦,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二、重难点的解决: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乐曲形象及艺术情感,难点是乐曲中不同节奏、节拍、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和场面。三、教具: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兴趣性、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四、教法:依据课程标准和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教学、快乐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运用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能力。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各位老师:五、教学过程部分(分为四个环节):(一)导入(约3分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为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制作了课件,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以多媒体为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知识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1、播放歌曲《恭喜恭喜》,让学生聆听欢快的旋律进入教室,这一情景引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音乐停止,教师问:唱的什么节日?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把学生带入到春节的情景中来。2、播放年画、窗花、秧歌等节日幻灯片,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设置的情景中去。[设计理念: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用年画、窗花等方式营造春节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舒适、喜庆的情景之中。](二)初听音乐,获得感知。(约7分钟):简单管弦乐的知识。管弦乐队通常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等不同乐器组合而成。[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增长见识,了解我们常见的乐器。](三)学习作品背景(约3分钟)1、简单介绍作者:李焕之(1919.1.2~2000.3.19)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歌曲外,主要有管弦乐《春节组曲》。2、学习作品背景: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四)欣赏音乐(约22分):1、打开课本第25页,看着乐曲的引子和图画,我们可以知道这首曲子有3个主题,觉得有难度的同学也不用担心,一会老师会给出你们主题的提示。好,我们一起出发吧。(播放音乐,在主题变换的时候给出示幻灯片给出主题提示。)2、一曲听完,让人回味无穷。我知道刚才同学们欣赏音乐的时候,脑海里也一定会浮现出一副春节的画面。谁能告诉大家自己想到的画面呢?3、复听:大家对乐曲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到主题变换的时候,请大家作出手势提示老师。[这个环节是本课重点,刚开始老师引导听,也能让学生更直观的认知乐曲。最后的复听让学生在主题变换处给老师作出提示手势,增加了互动,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首乐曲的结构。](五)拓展延伸(约6分钟)1、简单介绍民族乐曲在国际上的影响,使学生对民族音乐有自豪感觉,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祖国文化。同学们给的主题提示非常到位,说明我们已经抓住了乐曲的灵魂。《春节序曲》是我国民族音乐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每年春节时期,这首曲子就会经常出现在我们周围。我国的民族乐团在国外演出时,《春节序曲》经常作为重要乐曲演出,并获得国际友人很高的评价。外国友人对我们的民族音乐都这样热爱,那么我们自己呢?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我国民族音乐殿堂里群星闪烁,优秀音乐家和经典曲目数不胜数。课外,大家可以自己去寻找这个艺术的殿堂,也可以和同学一起去寻找,碰到问题还可以找老师帮忙,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魅力。(下课):[本环节加入德育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遵循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具有重要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春节序曲》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