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刻刻》:直面生活的真相,珍惜生命的时时刻刻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假如你是一位家庭主妇,有房有车,有一个爱自己的丈夫,儿女双全,却感觉不到幸福,这是为什么呢?

假如你和丈夫关系很好,可你却不愿意和他一起吃午饭,这是什么缘故呢?

假如你是个编辑,长年精心照顾患艾滋病和精神病的诗人朋友,却忽视自己的枕边人,是什么原因呢?

由史蒂芬·戴德利执导的美国剧情片《时时刻刻》描绘了三位处在上述情境的女性,从困顿到觉醒,勇敢面对生活的心灵历程。该片获2002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9项奥斯卡金奖提名。影片由迈克尔·坎宁同名小说改编,原著获普利策奖和福克纳奖。

三位主人公分别是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妮可·基德曼饰),家庭主妇劳拉·布朗(朱丽安·摩尔饰),出版社编辑克拉丽萨·沃甘(梅丽尔·斯特里普饰),她们来自不同的时空。

弗吉尼亚·伍尔夫身处1923年的英国伦敦郊区小镇里士满。劳拉·布朗生活在1951年的美国洛杉矶市。克拉丽萨·沃甘居住在2001年的美国纽约市的曼哈顿10街。

三位主人公之间没有任何现实层面的关系,但在精神层面却是相关联的。弗吉尼亚·伍尔夫正在写一本题为《达洛维夫人》的小说,主人公的名字叫克拉丽萨·达洛维。 劳拉·布朗是这本小说的热衷读者,而克拉丽萨·沃甘与小说主人公达洛维夫人同名,被诗人朋友理查德称作达洛维夫人。达洛维夫人是连结她们的精神象征,反映了她们各自不同的心理状况。

弗吉尼亚——生与死的矛盾纠结

弗吉尼亚身患精神疾病。面对疾病折磨,是带着痛苦活下去?还是逃避痛苦,选择死亡?这个问题一直在内心困扰着她。

电影用了两对象征来代表这两种态度。一是达洛维夫人与诗人,达洛维夫人象征随俗入生,诗人代表避世求死。二是乡村小镇里士满与大都市伦敦,乡村小镇代表逃离生命的喧嚣痛苦,伦敦代表充满致病刺激的生命真实所在。

故事一开始弗吉尼亚处于避世、逃离的状态,她住在乡村小镇里士满。这不是她个人的选择,医生认为伦敦对她来说太过刺激,不利于她的康复,她需要静养,丈夫兰纳德出于对她的爱,遵医嘱从伦敦搬到里士满居住。但她本人不喜欢居住在里士满,乡村的安静让她感到窒息,她觉得生不如死。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她,是害怕回避现实生活的。起床梳洗好后,出卧室房门,她都要犹豫半天。不愿意吃早饭,乃至无意和丈夫共进午餐。害怕和人接触,哪怕与家里的佣人沟通,她都会感觉到压力。

她沉迷在自己的小说世界里,最牵动她神经的是主人公达洛维夫人的命运结局,是把她写死,还是让她活下去。其实对达洛维夫人生死的纠结,也是弗吉尼亚内心选择生抑或死,这一剧烈心理冲突的投射。

最初弗吉尼亚想让达洛维夫人死去。当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其实是热爱渴望伦敦时,她极力抗争说服了丈夫搬回到伦敦生活,她选择了生。她选择让诗人死去,让达洛维夫人活下来。她选择了直面生命的真相,直面痛苦,活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时刻刻》:直面生活的真相,珍惜生命的时时刻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