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7

《捕捉儿童敏感期》04——3岁~4岁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婴儿时期的可爱在你的心中渐渐褪去,跟着而来的是各种“挑战”,以其说是“挑战”不如说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建构。执拗期时:开门,要他来开,如果你先把门打开了,哭着不可以,把门再次关上,重新来一遍;吃糖果的时候,要自己打开包装纸,如果你先把糖纸撕开了,他会生气的扔掉,说不要了,要拿过一颗没有撕开糖纸的糖。追求完美期时:孩子把他的糖果给你吃一小口,可当你只是添了一口时,他会难过,哭闹着说:你吃太大口了,不可以,我不要了。吃苹果时要整个,大瓶饮料要整瓶……

当你遇到孩子的敏感期的时候,你需要耐心、和善而坚定:重复那句他心里的话,倾听他、帮他表达、看见他、理解他。


接下来,一起来看看3-4岁年龄段孩子的敏感期的表现和行为特点:

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

3-4岁的幼儿进入执拗的敏感期,有些孩子在未到3岁就提前进入这敏感期,表现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变化,发脾气,哭闹。我们要给到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照,也要学会一些安抚的技巧。比如:用情感引导的方法,让孩子说出他的感受。解决儿童的执拗问题:一是要理解,二是要变通(变通需要智慧和技巧),三是要成功(变通的好才能成功解决问题)。


垒高——空间敏感期。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推倒,再重垒,以此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

建立时间和空间的感觉,是孩子出生起就开始的工作。垒高是儿童发现空间的最基本的发现形式,就好像儿童从发现一维空间,然后二维空间,再发现三维空间……这时,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安全的垒高材料:易拉罐瓶子、纸杯、乐高、还有积木等,一起玩创意垒高的游戏。还可以通过看相关的绘本:《这是什么队列》《形状变变变》《神奇世界3D立体书》


色彩——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

3-4岁是儿童对色彩的敏感期,儿童喜欢认识色彩。儿童对色彩的认识更多地体现在生活中,他选择玩具的颜色,选择衣服的颜色等等。小学3年级后,儿童已经将色彩融入了自己的意识中,色彩开始被儿童使用并表现在绘画中。

给孩子提供多彩的颜料及相关的书籍,不要害怕孩子浑身弄得一团糟,满足他的色彩敏感期,说不定他就是绘画小天才呢。比如:涂色和贴纸,可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训练手部的精细动作。共读相关的绘本《点点点》《七彩下雨天》……同时我们要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神奇的自然界,感受四季的变幻。


语言——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

儿童对词语的使用和解释来自成人,来自同伴,来自生活,尤其来自父母。当父母的语言简明准确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不错。1.5-3岁的孩子喜欢仿说,说单字或叠字向短句过渡。这时我们和孩子共读绘本,孩子在家长地指导下做相应的反应,有利于孩子正确认知动作和语言的关系。在跟孩子讲故事时,选择韵律感强、句子简单重复、好模仿的绘本,比如《蹦》《噗~噗~噗》《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米菲宝宝语言启蒙绘本》《抱抱》《晚安,月亮》。


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是诅咒。成人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在3、4岁左右的孩子,你可能会发现突然有一天,孩子喜欢说“屎、尿、屁”,还经常的挂在嘴边,你越是强调他不要说,他反而越来劲,让你感到苦恼。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不要让孩子有羞耻感,不要过度关注他的语言,不做过激的反应,允许他,重复说他的话,渐渐地这类“强有力”的语言就悄悄的过去了,不再着迷。

儿童发现了语言的力量,便开始没轻没重、快乐的使用。成人很怕孩子使用诅咒词汇,一听到就反应强烈,视诅咒为洪水猛兽。孩子感受到了这些词语的力量,反而特别关注和喜欢使用这类词。

我们可以和孩子共读相关的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呀!屁股》《深夜放屁大赛》等。


追求完美——从要求食物完整发展到了对所使用的用具、事物完美的追求。每一件事情都不能出差错。

有一天你他突然发现,孩子很执着完整的东西,比如:苹果要整个,苹果的表皮有个深色的小点点不行,糖果缺了一小块也不行……追求完美是孩子的天性,当然也是人的天性。完美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事物的完美是随着观念的发展而发展的,儿童认为不完美的事和物,在成人那儿可能具有美学特征,比如残缺的美。但对完美事物的感觉,对规范事物的感觉应该留在下来。因此,孩子如果是在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我们可以停下来,跟孩子进行核对,耐心的倾听他的心里话。


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

从2岁开始,孩子最常见的活动就是涂和剪。剪,从开始手的使用,到手的功能逐渐完善,最后变成一种艺术的创造。


藏、占有欲——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占有的敏感期,是自我的形成的早期。这是区分“我的”的自然方式。如何感觉“我”,当然从“我的东西”开始感觉,然后一步步建构从具体的“我的”,到意识的“我的”,到一个完全无形的自我……占有的目的是获得占有物背后的含义,不是占有占有物本身。想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孩子自己没有玩够或不想分享时,你还要跟孩子说:我们一起玩,要学会分享的哦。其实孩子心里很难过的把玩具把朋友玩。我们不应该强制要求孩子分享,这样会给他造成巨大的恐惧和危机感。只有当孩子自己确信自我了,从占有可触摸的物到心理满足了,他自然就会分享,这时分享变成了一种快乐和良好的品质。


逻辑思维——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

所有的孩子都有问“为什么”的时期。小孩子问得简单一些,很多大孩子了追问常使成人不知所措。“为什么”是孩子语言敏感期的一种表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如果答不出来,如实告诉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寻找获得正确答案的途径:查百科全书等,千万不要敷衍了事。


绘画——儿童与生俱来的表达自我的语言方式。

幼儿从2岁开始画线状团,3岁左右开始有了运笔意识,画的形状成了不规则的梨形、圆形及其他的简单形状。

满足儿童敏感期的需求将使儿童表现出:天才的创作智慧;无与伦比的热情;兴趣和意志力;迅速发展的认知能力和技能;得到满足之后人格状态的宁静、和谐和顺从;建构了巨大的潜力。


延续秩序——从具体的生活秩序延伸到了心理秩序。

儿童和成人不同。成人大都有这种心理:别人的闲事不管。而孩子天生就有内存的秩序感,他喜欢遵守规则。只有儿童和一些保持了这份美德的人,都会把规则融入生命。这是文明社会的基础,也是成人后延续出的道德品质。它最终关系到儿童长后的道德、文明素质、智能状态以及安全感。

给儿童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保证儿童得到均等发展的机会,受到平等的对待。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儿童就容易发现生活的法则和宇宙的秘密,在行为中形成自律。


人际关系——一对一地交换食物和玩具。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给不给别人自己有决定权;拿别人的东西征得别人的同意,这是儿童交往的主要原则。当不打折扣地实行这个原则时,我们发现,孩子是愿意让伙伴分享玩具的。

到了5岁左右,儿童必需开始喜欢和他人分享物品,这是一种成长的规律,但在些之前,儿童的物品应归他自己所有,不能强迫他放弃自己的东西。也要告诉其他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拒绝。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