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争吵中成长:家庭沟通入门

心理学上有句话:人人都是半个心理学家。现在社会上把心理学奉为神药,心理学大流行,人人都懂了不少的心理学知识。我弟妹非常勤奋好学,这几年也通过看公号文章、参加情感沙龙、听网红大神讲座学了不少心理学知识,并且勤奋地用到了生活实践中。有一天,弟妹就成功地使用她学到的心理学知识把一个家人之间的对话演变成了争吵。



孩子(有点不愉快):妈,我买耳机的钱你怎么还没有给我打过来?你怎么老是说话不算话呢?

 

弟妹(大声):什么叫说话不算话?注意你说话的用词!对你妈,你能这样说话吗?!

 

孩子(生气):你这不是一次两次了,难道还不是说话不算话?!

 

弟妹:生气了?注意你的情绪是从哪里来的?你为什么生气?

 

孩子:我在说买耳机的事!

 

弟妹:人比事重要。你这样说你妈,你妈已经不开心了,难道你妈不比你的耳机重要吗?

 

孩子(更生气了):你这瞎说什么?!

 

弟妹:你明明已经买过好几个耳机了,还要买,是不是在和同学们攀比?你为什么攀比?是不是自卑心理发作?和我说话,动不动就生气,是不是想控制我?觉得失去了控制感,所以愤怒?

 

孩子:......(出离了愤怒)

 

弟妹:不说话了?生气生气,那都是你自己选择的生气。你看你这样说你妈,你妈我就不生气,嘻嘻,我还能笑出来,我为什么不生气,而你为什么生气?我觉得你这孩子一直情绪太多,动不动就生气,不会说话就不会做人。所以你要看见你生气的背后的原因,看见你买耳机的深层次的心理动机,你要透过事情看见人啊!

 

孩子愤怒地挂掉了电话。



弟妹这心理学用的,炉火纯黑啊。完全就是一场沟通失败教学课。我知道弟妹是某全国性情感沙龙组织的积极分子,她从中学到了这个套路,叫做看见自己看见真相。在沟通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分析,而弟妹成功的把这一招运用到了对对方的分析上。


弟妹家里这种失败的沟通我见过很多回了。我也深知她家内部矛盾重重,很大原因就是家人之间总是沟通失败。沟通失败就一定会带来负面情绪冲击负面情绪越多,沟通越难以顺畅越不能沟通,问题就积累的越多,长期以往,家庭就陷入了负向循环中,就容易分崩离析。一个不幸福的家庭就由此产生了


所以,良好的沟通是幸福的基础。在社会上,良好的沟通又是合作的基础,更是领导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可以说,良好的沟通能力对我们的人生不是一般的重要,而是真的太太太太太重要了!会沟通的人,往往会感觉到大部分人都很容易合作。而不会沟通的人,就常常会觉得大家都那么难以合作,都为难我。会感觉到自己和谁都很难达成一致,和谁都很难说到一起,和谁都容易发生矛盾冲突,其实这就是不会沟通。


弟妹学历很高,反应很快,学习和思考能力很强,这恰恰导致她轻视别人的意见,没有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啰嗦),于是经常在对话中指点对方或者打断对方。她和父母邻居同事朋友家人之间都矛盾重重。她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是,自己说不了几句话,对方就翻脸走人了。她于是偏执地认为,这些人太不像话了,太不尊重她了,太没有修养了,不懂还不谦虚。她就没有想过,是不是自己太不会说话了。


所以,沟通不等于张嘴说话,不等于我把想说的话说出去了就是沟通。会张嘴说话不等于会沟通沟通是一种能力,而能力需要学习、练习和培养


可惜的是,在我们过去的义务教育中,从来没有人系统地教过我们应该如何沟通,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是野蛮生长,靠自己在错误和教训中摸索。这种摸索显然弯路太多,坑太多,效率太低,因此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通过基础沟通这一关。这样的人生,不顺遂也就不难理解了


沟通既然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基础能力,那就有层次之分,需要系统的学习和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本文先介绍最基础的入门部分,同时对照着看看弟妹的沟通出了什么问题。



【入门:沟通八律】


第一条:平等尊重

什么是平等尊重?不轻视对方、不会不耐烦、不会没耐心、不居高临下俯视对方、不是单方面的下指令、借助身份地位进行的权力式对话。


上面的例子中,弟妹显然就一直凭借妈妈的身份来要求孩子,这就不是平等尊重。


在家人之间,要做到平等尊重,很多时候有必要把对方设想为一个重要的长辈或者同事,用对待他们的态度来和家人沟通,就会减少无意识的压迫行为。


第二条:有话好好说,拒绝情绪化

这一条是和第一条紧密相关的。绝大多数沟通不良的家庭都死在这两条上。比如,说话高八度,如同吼叫;用词尖刻,不把对方扎死不甘心;语气充满了不屑,充满了教训的意味。动不动就雷霆大作,抓住对方一点错误狂扁不休。这种做法就像是一个疯子拿着刀在疯狂挥舞,又像一个杀红眼的人抱着机关枪到处乱扫。这就已经是一场战斗了,哪里还是沟通?


当情绪上线时,理性就下线了。没有理性,就不可能有有效的沟通。所以,良好的沟通必须首先做到自我情绪的有效管理(参看情绪管理系列文章)。缺乏情绪管理能力的人,往往也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


第三条:对事不对人

这同样是沟通失败中太太太常见的原因了。比如上例中,孩子一开始就说他妈“老是说话不算话”,这就是从事情上升为对人的评价(说话不算话),从一件事情上升为对人一贯的评价(老是)。


而弟妹说“你这孩子一直情绪太多,动不动就生气,不会说话就不会做人”,同样是对人的评价(情绪太多,不会做人),同样是上升为对人一贯的评价(一直)。这就是上纲上线,就属于批评指责羞辱谩骂讽刺人身攻击类的错误方式。


所以正确的方式必须是:只说事情,绝对不许对人进行评价,尤其是评价对方的能力、性格特征等等。比如说对方笨啊,脑子进水了,一贯如此啊,等等,都是极具破坏性的方式。除非你希望沟通失败,否则一定要记住:只说事,不说人。


无论对方的想法和意见多么奇葩,都不得指责和评价对方的想法糟糕至极之类的,这也是头脑风暴法特别强调的要点。


第四条,事论聚焦。不要偏题。不要牵涉其他。

这也是沟通失败者常犯的错误之一。比如上例中孩子说母亲“老是”,弟妹说孩子“一直”,不仅仅是人身攻击,同时还是翻旧帐,把话题从“买耳机”这件事情扩大到了对方的其他事情上,剧情枝节横生,线索太多,争议太多,最后就是搅成一团乱麻。所以生活中,“一锅粥”“搅屎棍”“瞎搅蛮缠”都是描述这种情况。一旦陷入这种情况,沟通几乎必然失败,双方必然遭受负面情绪冲击。


上例中,弟妹自己当时热衷于心理分析,就从”买耳机“的事情一路扩展为孩子的情绪问题、心理动机问题,迫使孩子去回答一些非相关的问题,模糊了焦点。由此把一个简单地询问一下原因就解决了的事情变成了争吵。


所以,良好的沟通必然需要首先控制住自己,不去翻旧帐、不说从前,不牵连其他事情,只讨论当下这件事情。如果对方提起其他事情,可以把对方提的事情记录下来,要求对方选择到底谈哪件事情,一件一件来谈。


第五条,不要踩对方的雷区。

我过去常犯这种错误,因为我的理念是:我是就事论事,我又不是说你。碰得头破血流无数次以后,我才明白,讨论问题时,固然要就此事论此事,不对对方进行人格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但是这不等于不考虑对方这个人的特点。不等于眼里只有事情没有人讨论事情,最终还是为了取得人的合作与理解。而每个人都有一些事情和话题是不想谈的,是不能碰的。由此我才发现,原来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特别有视死如归的气概,根本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对话中直奔对方的雷区,哪壶不开提哪壶,不死不休。


第六条,学会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对方。不要纠缠细枝末节。

这也是太太太常见的错误了。听到对方的话里有自己不赞同的地方,马上就打断对方,这就导致对方完整的意思还没有表达完,还没有说清楚,就被打断。一般人在被打断时,多少有些不愉快。多次被打断,往往就已经使沟通站在了失败的边缘上。你打断他,他也会打断你,我们往往就由此变成了围绕着某句话而不是我们讨论的主题展开了新的争辩,这其实也是节外生枝的一种表现,也就容易导致讨论主题散漫化,无法聚焦。


正确的做法是,准备好纸和笔,把有异议的地方记录下来,等对方说完了,理解了对方整体思路,再来看看有没有必要回去讨论。很多时候,当我们听完对方的话,理解了对方的思路,就会发现根本没必要回去讨论那个细枝末节,或者发现那个异议点根本不影响整体大局。这就是有了大局观和整体观念,明白瑕不掩瑜。


喜欢打断别人的人,往往都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喜欢纠缠细节,最后就总是沟通失败。


当然,讨论,对话,都有必要确定双方轮流发言的次序和方式。比如学习辩论比赛的方式,限时且计时发言,设定每个人的总体阐述发言阶段与时间和双方自由讨论阶段。


具体发言时,任何一方都不能过于长篇大论,滔滔不绝,每次发言就说一个重点,不要包含太多内容。毕竟谁也不是电脑和录音机,你一次说太多内容,对方往往记不下来,而且内容多,意味着争议可能也很多,这就容易模糊焦点。每次说完一个要点,就停下来,主动问对方有没有意见。这也是平等尊重的体现。


第七条,聚焦客观事实,不要用分析假设猜测取代看得见的行为来进行讨论

这也是很多沟通失败最常见而又难以被意识到的问题。比如上例中弟妹问孩子“是不是在和同学们攀比?”“是不是自卑心理发作?”,就属于弟妹自己的猜测,不属于”看得见的行为“。心理动机、情绪、想法等等,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难以准确地定量定性分析,如果不是在心理分析的专题上,讨论这些看不清楚的内容只会增加争议,无助于聚焦当前的问题。所以,讨论,就要像法律一样,只关注事实,只看行为,而不会因为你的某个想法就判你触犯了法律。也就是,只讨论客观事实不去争论”主观事实或观点“,万万不可树立假想敌。


条,不急于求成。

沟通、讨论,未必当时就能达成一致。有些问题可能需要很久才能取得一致意见。此时就要避免演变成发脾气和争吵。要知道,家庭之中,大多数事情都需要双方的合作才能顺利进行。如果一方过于急迫,无论对方是否同意,都强行采取措施。那就是等于告诉对方,你也可以在我不同意时强行采取措施。这就埋下了分道扬镳的种子。

(在生活中点点滴滴地成长。在成长中疗愈自我。越成长越美好。微信公众号:越活越公社。)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争吵中成长:家庭沟通入门)